百家争鸣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百家争鸣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2张PPT。2 概念呈现 “百家”形容学术流派的纷杂;“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成就,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贡献了精彩的内容。当时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1: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为了争霸和生存,各国纷纷变革,招贤纳士,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1)在政治上,春秋战国的动荡和变革,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材料2: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材料3: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 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2)在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奠定了物质基础;(3)在文化上,贵族流落民间并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有学识的文士阶层。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如何治理社会,即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如何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秩序。道家兵家墨家儒家法家老子孙武孙膑墨子孔子孟子韩非子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提出“无为”,
具有辨证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主张“非攻”“兼爱”主张①“仁爱”;
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主张①“仁政”,
②“民贵”“君轻”主张“法治”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代表作:《论语》儒家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方面: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2.以“德”教化人民(民本思想)(读P16“阅读卡”)3.以“礼”治理国家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教育方面:1.推广私学2.“有教无类”3.“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主张怎样的学习态度?4.学习态度:
学思结合实事求是 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文化方面:整理文化典籍“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孔子周游列国对后世影响:
(1)《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流传至今。
(2)孔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西汉以后,历代帝王进行了数十次的重建、扩建,使其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孔府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始于孔子死后第二年,随着孔子地位的越来越高,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现在的规模。孔林—孔子墓 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前后九进院落,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是孔子讲学的地方。院内苍松翠柏,殿宇雕梁画栋,碑刻2000余块,是我国大型的碑林之一孔庙—杏坛中文名:孟轲
别名:孟子、亚圣
国籍:战国·邹国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
成就: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学,
和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孟子》政治方面:1.“仁政”;2.“民贵”“君轻”道德方面: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儒家3.近日,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济南开幕。某记者在会场上转了一圈,发现借助各种文化载体不断“变脸”次数最多的就是圣人孔子。孔子像被制成楷木微雕、五谷画、线装画、黑陶画等。如果记者想通过悬挂绘有孔子言论的字画来让众人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你认为下列可以入选的是(  )
①“仁”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王道” ④“仁政” ⑤“以德治民”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解析: ③是荀子的主张,④是孟子的主张。排除含③④的A、C、D三项。
答案: B跟踪训练4、儒家学说提倡“为仁由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强调的是(  )
①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②知识、美、善的修养都要靠“己” ③由个体到群体去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④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为仁由己”是说“为仁”靠的是自己的追求,并不是说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答案: D 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 小国寡民的社会这两幅图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道家(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2)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结合材料与教材归纳老子的思想
治国思想:无为而治
7.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是道家思想。
答案: B跟踪训练 以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为背景,深度刻画了人类在面对战乱纷扰时最原始的人性,剧中的主角是来自于墨家的革离,他带领人民抵抗庞大的军队攻击。 23墨 子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墨家学派法家中文名:韩非
别名:韩非子
国籍:战国·韩国
职业: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
成就: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思想方面: “法与时移”,但不能变幻无常
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商鞅申不害李斯
9.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墨家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材料中的表述符合这一主旨。
答案: C跟踪训练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孙膑:《孙膑兵法》
“围魏救赵”孙武孙膑兵 家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0.下列关于孙膑主张和历史活动的正确表述有(  )
①曾任齐国军师,著有《孙子兵法》 ②强调要懂得战争规律
③创造性地指挥了桂陵之战 ④重视战争中人的作用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要结合孙膑的主张和历史活动加以判断。
答案: D跟踪训练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的现象?课堂讨论儒家:这是品德问题 ,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这是无意识的,应顺应自然等学生自己觉悟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问题探究(1)如果想拜师,你会投入到谁的门下?为什么? 法家主张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形势。(2)当时的诸侯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了解市场行情
确定投资方向廉正、廉洁富贵不能淫“无为”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仁政”、“民贵”、“君轻”“兼爱”、“非攻”“法治”、中央集权以德教化人民有教无类以德治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依法治国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古为今用1、 我国积极促进“六方会谈”,主张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2、世界家电十强海尔,制胜法宝:和高手比较,海尔的各项指标,每天都要和美国通用电器来比,向它学习…
3、《感动中国》七年间,向全国观众推出六十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4、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法》,保证适龄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5、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国家对农民减免农业税。
6、面对金融危机,温家宝鼓励绍兴企业家,要团结一致,互助合作,迎难而上在危机中抓住机遇。
思想渊源墨家“非攻”思想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法家:依法治国儒家:以德教化人民儒家:有教无类儒家:仁者爱人,仁政道家“事物都有对立面,可相互转化”墨家:“兼爱”,互助友爱古为今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