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力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章 力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 内容 力 弹力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2、知道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3、学生:(1)会看弹簧秤(2)知道测量前看零点(3)会读数和记录
重点 难点 重点:力的单位,力的测量 难点:会用弹簧称测力 教法:引导启发式
预学 要求 各式测力计,100g钩码3个,弹簧秤原理演示,鸡蛋两个,苹果一个,500g砝码
环节 活动设计 实施与生成
一 课题引入 请同学们看图8-1;回答这两个图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力有大有小,我们这就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二 讲授新课 (一)、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 符号:N 2.看书:感受一下这个单位,多大的力是1N?你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N,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N至3000N。 (二)、力的测量 1.测量工具:测力计 观察:各种类型测力计,测压力,推力计 实验室常用:弹簧秤(弹簧测力计) 2.弹簧秤的原理 演示并讲解: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弹簧称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演示:质量相等的钩码挂在弹簧下,对弹簧拉力相同 挂一个,伸长一格 挂两个,力是原来的2倍,弹簧伸长2个格,伸长为原来的2倍 挂三个,力是原来的3倍,弹簧伸长3个格,伸长为原来的3倍 问:能否一直挂下去,答:否 在弹簧测量范围内,弹簧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观察物体竖直挂在弹簧秤上时,物体对它的拉力 两个鸡蛋,200g钩码,初二物理课本,500g 钩码 4.观察弹簧秤 (1)弹簧秤上的刻度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观察并回答:弹簧秤上刻度数值是用牛顿作单位的 (2)弹簧秤上最大刻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最大刻度是5N 说明:弹簧称上的这个最大刻度就是量程,弹簧秤受到的拉力不能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秤会损坏。 (3)弹簧称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0.2N 说明:不同弹簧秤的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应据刻度值和格去算。 4.学生实验 请学生看课本:P46 观察你手中的弹簧秤:量程、分度值,零点 手拉弹簧秤,感受1N、5N的力 水平匀速拉木块,记录:F拉1=_________ N 在倾斜的木板上拉木块, 记录:F2拉=_________N 竖直拉木块, 木块重G = ___________N 比较三次拉力大小(3、4、5) 将100g ,200g ,500g钩码挂在弹簧秤上,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就是钩码的重力 7.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大小 三 小结 1.力的单位,符号 2.力测量工具,常用的工具, 3.使用弹簧秤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 任务 补充习题:力 弹力
板书 设计 力 弹力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力的单位:牛顿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课后 反思
教学 内容 重力 力的示意图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即G=mg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会应用 4、会测量物体的重力
重点 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知道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即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难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能利用这一知识点解释相关现象并为实际生活服务
预学 要求
环节 活动设计 实施与生成
情景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你知道说的是谁的故事吗? 这幅图说的是牛顿思考苹果为何下落,月球为何围绕地球运动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经历牛顿探究的过程。 新课教学 1、重力的定义 河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企鹅为什么会向下运动, 抛出的物体为什么总会下落?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2、重力的测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钩码、橡皮泥、笔、书等物品的重力。 方法点拨: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3、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不同物体的重力一般都不相同,那么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①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的关系 猜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可能 (有关/无关) 请用钩码、橡皮泥、笔、书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 教师总结: 器材:橡皮泥、弹簧测力计 设计实验:选取测力计和橡皮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把橡皮泥捏成球状,称出其重力的大小为 N。 (2)把橡皮泥捏成任意形状,称出其重力为 N。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②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猜想:物体的质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 (大/小)。 请用钩码、橡皮泥、笔、书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对学生设计的表格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 (1)用测力计测出各钩码所受的重力。 (2)将各钩码的质量和所受重力的大小记录在表格相应的栏目中。 收集证据: 次数钩码 质量/kg钩码 重力/N重力与质量 的比值/N·kg-1123
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大,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kg, 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 你能说出g=9.8N/kg的物理意义吗? 4、重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 由以上实验你认为重力的方向有怎样的特点 提问:是垂直向下吗?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瓦工建造房屋时用的重垂线。 5.力的示意图 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就体现力的三要素
课后 任务 补充习题:重力 力的示意图
板书 设计 一.重力的概念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用G表示 二.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2.物体的质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大,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三.重力的方向 1.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 四.力的示意图 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课后 反思
教学 内容 摩擦力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重点 难点 重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难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法:引导探究式
预学 要求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
环节 活动设计 实施与生成
一 课题引入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二 讲授新课 1.静摩擦力 演示实验: 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 当悬挂的砝码增加到100g时,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砝码B摘去,静摩擦力又将如何变化?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拉力的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提出问题:当悬挂在绳子下端的砝码为150g时,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板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教师讲解:静摩擦力增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使物体起动的外力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明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的作用,则并不一定处于最大静摩擦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将要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推力。 2.滑动摩擦力 边演示边提问:一旦物块滑动后,我们只要挂130g砝码,就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这时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方向如何? 再做演示实验,在刚才的大木块上再放一块小木块,发现要挂140g的砝码,才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这又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变化遵循什么规律? 教师讲解:这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 演示实验,将木块依次放在玻璃上,木板上和毛巾上,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三种情况下,测力计示数由小到大,说明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关,与相互之间的压力(弹力)成正比,可以写为f=μN μ是动摩擦因数,因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决定。动摩擦因数是无单位的,它表示摩擦力跟正压力之比。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且跟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用投影仪打出投影片中的五种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木板对木块A有没有摩擦力? (三)课堂小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相对运动时产生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学生小结:1.滑动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3.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课后 任务 补充习题:摩擦力
板书 设计 摩擦力 1.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课后 反思
教学 内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预学 要求 钢尺(或塑料尺)、条形磁铁(2根)、小车(2辆
环节 活动设计 实施与生成
【新课引入】 空气动力赛车:请车模社团两位成员在过道赛车比赛,比一比哪一辆车先从教室前面运动到教室后面(过道两侧学生都能够观察到) 提问:谁给小车一个向前的力呢? 【知识回顾】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新课教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汽车撞墙 提问:施力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1.手指压笔尖,手指疼 2.手拍桌子,手掌疼 3.同学推墙壁,同学后退 分析现象: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在受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问: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是否也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 (验证)4.磁铁小车吸引铁片小车,铁片小车吸引磁铁小车 得出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举例:……) 视频:以卵击石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学生活动5: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A不动,拉动B,B不动,拉动A——同时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大 (3)观察弹簧形变方向——反向 (4)确定受力物体——异体 (5)是否在一条直线——共线 小结: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在一条直线 【新知应用】 解决问题:学生在滑板上前进(模拟木船在冰面前行) (小组合作,想方法:向后扔书包、推讲台、脚蹬地……) 解释现象:划船、火箭升空 学生活动6:气球模拟火箭升空 揭秘赛车原理
课后 任务 补充习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 设计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课后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