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学习悼词结构的特殊性,把握演讲词的条理性和逻辑性。2、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伟大精神。3、品味语言,感悟本文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点)重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难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学习过程)资源积累【作者简介】恩格斯(1820——18951),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悼词。所谓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其结构一般为:开头:介绍死者生前的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要求。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活动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悼词()(2)繁芜()(3)不可估量()(4)诅咒()诽谤()(6)豁然开朗()(7)停滞( )(8)缔造()(9)浅尝辄止()活动二:【梳理文本,把握结构】2、熟悉课文,梳理主体部分语言标志,体会演讲词的条理性和整体性。3、分析主体部分的关系活动三:【揣摩语言,领悟感情】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活动四:【赏析末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深刻含义是什么 “将”字多余吗?活动五:【分析长句,把握深刻含义与复杂情感】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2、“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退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答案:(学习过程)【音正形准】(1))dao (2)wu (3)liang (4)zu zhou (5)fei bang (6)huo (7)zhi (8)di (9)【梳理文本,把握结构】(1)历史科学(2)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3)剩余价值规律2、明确: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第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第5段:该是很够了,但是 …… 而且…… 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3、主体部分是总分关系,第2段是总说,第3—7段是分说。第3、4、5段是层进关系,第6、7段是因果关系。结构是非常清晰,通过标志语言,使演讲具有连贯性与整体性。【揣摩语言,领悟感情】明确(1)两点三刻: 写明具体时刻,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刻骨铭心,也表明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2)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3)停止思想:讳饰的修辞,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4)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5)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表达了作者有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仪容的安详。【赏析末句】明确:这句话高度评价马克思的一生,既是悼念,又是表达对马克思为之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不多余,当时共产主义运动才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一个“将”字,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分析长句,把握深刻含义与复杂情感】1、明确:这一复杂长句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多,枝繁叶茂,可用简缩的方法去枝叶,就可找到句子的主干:“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正向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这一比喻是修饰主干中“发现”一词的状语。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在插说语中,恩格斯用“繁芜丛杂”“掩盖”等词语,深刻的揭露了维心史观的反动本质。“繁芜丛杂”是形容历来唯心史观的谎言邪说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掩盖”是揭露唯心史观故意歪曲事实真相以适应剥削阶级需要的卑劣行径。“积极发展阶段”之前,三个定语连用,限制非常严密、语言非常准确。这明确的阐述了“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经济发展阶段”这一关系。这句话以后的内容,包含了三层意思:①物质决定精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资料的生产,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③必须有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有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长句的句式虽然复杂,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使观点更鲜明,展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而且长句本身自带的绵长语势,更凸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深沉真挚的感情。2、找出主干:这种对抗是事实。定语成分的两个“对抗”关系:第一个“对抗”展现资本主义 两面性的特征。第二个“对抗”显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第一对关系是第二对关系的外在表现,第二对关系是第一对关系的本质属性。这体现了马克思的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显而易见”、“不可避免”、“”毋庸争辩”三个定语,显示出“对抗”的矛盾关系的鲜明性、不可调和性,体现马克思对社会矛盾分析的深刻性,同时引出下文提出的解决办法。逻辑清晰,思维严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