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项目九 作业成本法【学习目标】1.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含义及核心概念2.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特点3.掌握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任务一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与特点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存在两个重要缺点:一个缺点是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的产品。另一个缺点是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尽量减少不准确的分配。不能追溯到产品的成本,则最先追溯到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派到有关产品。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是作业和成本动因。1.作业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它是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中最小的成本归集单元。作业贯穿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直至产品的发运销售。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以视为一项作业。2.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1)资源成本动因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到各有关作业。(2)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是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作业成本动因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三、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一)成本计算分为两个阶段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成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作业执行中耗费的资源追溯到作业,计算作业的成本并根据作业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计算的作业成本分配率和产品所耗费作业的数量,将作业成本追溯到各有关产品或服务对象。(二)成本分配强调可追溯性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直接追溯、动因分配和分摊。1.直接追溯,是指将成本直接确认分配到某一成本对象的过程。2.动因分配,是指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的过程。3.分摊(三)成本追溯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作业动因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一、设计作业成本系统的步骤(一)确认作业和资源成本建立作业成本系统从作业认定开始,即确认每一项作业完成的工作以及执行该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1.单位级作业2.批次级作业 3.产品级作业4.生产维持级作业(二)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成本动因分配到各项作业。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要有因果关系。(三)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在确定了作业成本之后,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再根据作业量计算成本对象应负担的成本。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总成本/作业量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即作业成本动因有三类:即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二、作业成本法举例【例9-1】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年产销量、批次、成本、工时等资料见表9-1。表9-1 产销量及直接材料成本等资料表该企业当年制造费用项目与金额见表9-2表9-2 制造费用明细表 单位:元根据上述分析和计算可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如表9-3所示。表9-3 传统成本计算表下成本计算表根据上述计算的费用分配率,将各项制造费用在A产品和B产品之间分配,其分配结果见表9-4。表9-4 制造费用分配明细表 单位:元根据上述分析与计算可编制作业成本计算表,如表9-5所示。表9-5 成本计算表比较表9-3和表9-5可见,按作业成本计算法,A产品单位成本由传统成本计算的143.4元下降为141.73元;B产品单位成本由传统成本计算的81.8元提高到90.13元。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成本计算对制造费用只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而忽视了不同作业之间的成本动因不同。显然,按作业成本计算比按传统成本计算更准确和科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