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 安塞腰鼓素养目标1.积累本文充满表现力的词语,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熟知课文内容及表达的主题。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重点:1.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修辞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2.感受安塞腰鼓的内在精神,体味安塞腰鼓表演中蕴含的生命气息。【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刘成章,1937年出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 、 家。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戏剧,再写散文。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代表作品《羊想云彩》《 》《走进纽约》《奇崛的一群》《朱脂赋》《转九曲》等,其中《 》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散文集》荣获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背景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中年变法”,放弃原先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了散文。其实,他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是“信天游”的旋律。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回旋的是高原上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面对20世纪80年代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怎能不为之怦然心动 怎能不为之欢欣鼓舞 此情此景,转化成刘成章日日感悟的又在“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即“安塞腰鼓”。他必须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理解!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瞳( )仁 恬( )静 燥热( )飞溅( ) 亢( )奋 晦( )暗束缚( ) 羁( )绊 闭塞( )蓦然( ) 冗( )杂 严峻( )震撼( ) 烧灼( ) 包裹( )磅礴( ) 辐射( ) 渺远( )戛( )然而止拓展:“塞”字另外还有两个读音,一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一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亢奋: (2)晦暗: (3)羁绊: (4)蓦然: (5)冗杂: (6)大彻大悟: (7)惊心动魄: (8)叹为观止: (9)戛然而止: 【答案】1.诗人 散文 安塞腰鼓 羊想云彩2.tóng tián zào jiàn kàng huì fù jī sè mòrǒng jùn hàn zhuó guǒ bó fú miǎo jiásāi 塞住 sài 边塞3.(1)极度兴奋。(2)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3)缠住不能脱身,束缚。(4)突然,猛然。(5)繁杂。(6)彻底觉悟或醒悟。(7)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8)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9)声音突然中止。【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诵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震撼。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来表达你对安塞腰鼓的初步感受。 ·学习小助手·注意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停顿与节奏,读出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答案】示例:好一个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好一个雄浑壮阔的安塞腰鼓!好一个铿锵激越的安塞腰鼓!好一个朴实热烈的安塞腰鼓!好一个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任务驱动二再读课文,赏析安塞腰鼓的语言。安塞腰鼓的表演是那样有“劲”,文中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 这股“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 还有其他的表现方式吗 ·学习小助手·结合本文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丰富多样的句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一连串动词的使用等角度来赏析。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语言,把握句式、修辞手法的特点等,从中感受安塞腰鼓所蕴含的生命力。一课一法反复的表达效果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的修辞手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反复有连续反一课一法复和间隔反复两种情况,其作用表现在:(1)反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作者一般在文章中使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增强语气或语势。(2)反复可以是反复咏叹,以此来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3)反复这一修辞手法还能使诗词的格式更加整齐、有序、回环起伏,读起来朗朗上口。【答案】1.修辞手法(1)排比示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间排比,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2)比喻示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腰鼓表演比作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让我们感受到鼓点的急促、身形的变换、舞步的活跃、目光的闪射、舞姿的强健,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热烈。(3)反复示例: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好一个安塞腰鼓!”,把本文的主体部分串联起来,间隔反复的句式,不仅加强了文章的气势,更能突出安塞腰鼓表演的精彩,表达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2.句式示例:愈捶愈烈!痛苦和快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这一段使用了短句,连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等一系列动词,一词一句,表达的意思果断、顿开,体现安塞腰鼓的壮阔雄浑、无所不在,让你的听觉和视觉无处躲藏的那么一种力量。句子虽简短却很有力,简单却不影响内容的表达。3.用词示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里的“冰冷”和“燥热”、“恬静”和“飞溅”、“困倦”和“亢奋”是几组反义词,在这些词语的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安塞腰鼓具有改变世界的某种魔力。这一张一弛的用词体现了安塞腰鼓的火热和磅礴。4.联想示例: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句子似乎不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这宏伟的场面,让作者与华夏大地上的改革开放紧密地联系起来,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苦苦求索,这中间的困顿、明朗、挫折都在这鼓点中尽情展现。5.写法示例:开头蓄势,这一片的寂静,正如战前的沉寂,一股力量正在积蓄和酝酿,这是战争爆发前的严阵以待,似乎一触即发,这注定了一场不同凡响的表演就要开始,于无声处听惊雷。结尾是以静衬动,给人以空旷邈远、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氛围的变换,动静结合的写法。任务驱动三浏览课文,感受安塞腰鼓中的精气神。作者用这么铺排的语言来描绘安塞腰鼓,隆隆的鼓声,呼呼的舞姿,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吗 还赞美了什么 【答案】赞美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好一个安塞腰鼓!”歌颂阳刚之美,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小结:作者不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还赞颂了这片黄土地和黄土地上的人不屈不挠、勤劳乐观、向上洒脱、奔放豪迈的精神。思维导图根据课文,完成填空。【答案】激昂 击鼓后 以动衬静 激荡 磅礴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