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不同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 (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不同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 (一)

资源简介

不同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一)
 
三、漫画类
1.漫画特征
(1)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性。
(2)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3)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2.漫画构成
(1)主体:画面各“要素”构成的情景。
(2)标题(可以没有):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3)注释(可以没有):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3.漫画审图立意方法(四看法)
(1)看画面——各个构图要素。
(2)看标题——图外文字。
(3)看注释——图内文字。
(4)看手法——夸张、比喻、象征、对比、细节等。
通过“四看”,从漫画关涉的对象入手,联系现实生活,揣摩漫画的寓意,得出整体性的观点。
具体操作可分为三步:细致观察,读懂、读细图画——合理联想,悟透寓意,引申写作——思辨论述,以理服人。
例5 [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 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图文分析
这道漫画作文题,由四幅漫画组成。这四幅漫画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
审题时,既要审图,又要审文字,从而悟寓意。
第一幅图,文字“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对应的是“人”字的第一笔的笔画和起势。前半句“逆锋起笔”讲的是人生之初,会遇到各种“逆境”,应面对困难而不退却,敢于“逆风翻盘”;而后半句“藏而不露”则讲的是人生之初,能力平凡之时,应厚积薄发,适时隐藏自己的实力,不锋芒毕露,不张扬行事。
第二幅图,文字“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对应的是“人”字的第二笔的笔画和起势。人生到了“有所为”的阶段,要选对努力的方向,否则将终其一生碌碌无为。选对方向之后,在行事作风上要不偏不倚,保持中庸之道;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不投机取巧;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为人正直。
第三幅图,文字“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对应的是“人”字第二笔立于中锋之下的笔锋转折处。此处可以有多种解读,一种是在收笔结束之前笔画要“顿一顿”或“停一停”,对应人生则可理解为当一个人或一件事即将成功或胜利在望时反而要静下心来,停一停,思考一下;不要贸然行事、急于求成,要不疾不徐、稳步前进,方能尝到胜利的果实。另一种解读是当遇到困难或者处于人生低谷时,不要气馁,相信自己坚持努力便会有“缓缓出头”的时机。
第四幅图中的文字“描红”,可关联“为人之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描红”是指只有成为一个勤恳正直、坚韧不拔、脚踏实地的人,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他人去模仿,去描红。
由此可知,这道作文题表面上是教如何写“人”字,实际上考的是新时代青年如何“做人”。
立意时不可只从一幅画面内容去立意,而是要从四幅画面去考虑立意,即人生如写“人”描红一般,只有写好每一笔,走好每一步,方可写好“人”字,“描”好“红”,可立意为“做人如写‘人’字,需走好每一步”;写作主体是新时代青年;写作内容要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2)参考立意
①国之青年,当从书法中领悟做人、领悟人生;②书法里“人”字的起承转合,就是做人的四种境界。
范文示例:
写人与做人
正楷的“人”字怎么写 在很多人看来,这很简单。是的,谁不认识或不会写“人”字,不就是一撇加一捺吗
可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认真深入地看“人”字时,就会被它那巧妙的结构所吸引,也会为它那运笔的细节而感叹。一个小小的“人”字,竟包含着这样不可忽略的细节,竟蕴含着这样非同一般的意义。
“逆锋起笔”这是写“人”字的第一步。不光是“人”,大部分字都需要逆锋起笔,这样,字才有骨,字才端正。起笔起得好,后面才能写好。做人亦是如此,只有尝尽酸甜苦辣,遇尽挫折逆境,“逆锋起笔”,才能完美出锋,获得成功。但是,成功过后,还需要“藏而不露”,对人来说,即是谦虚,面对成功,不骄不躁,脚踏实地,虚心做人。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这是写“人”字的第二步。“中锋用笔”这一捺的起笔要直,随着力度的增加,“中锋用笔”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样才自然,线条才有力,才优美,才能“不偏不倚”。做人也是这样,只有正直、刚正不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站稳脚跟。因此,人光有足够的成绩和谦虚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正直向上的思想来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这是写“人”字的关键,它决定了“人”字的审美价值。在书法上,这里有一个迂回酝酿的过程,在这里,需要将笔缓缓收回,然后稍稍提笔,最后下压,再出头。这就好比进退的人生,在“退”中沉淀自己,积累经验,才能蓄势待发,才能更好地“进”。只有知进退,懂荣辱,能屈能伸,才能获得美好的人生。
做人如同写“人”,写“人”感悟做人。“人”的描红在“米”字格中才能规范,做人也是这样,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中做人,才能真正成就人生。描红是对写“人”的学习,学做人也像描红,需要不断地练习,不骄不躁,耐心琢磨方法,才能不断突破,不断进步。
写“人”不简单,做人更不容易,我们要从小开始,从现在开始,学习“写人”和“做人”。
【对点训练】
[2019·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审题立意]
(1)图文分析
(2)参考立意
四、多则材料类
高考作文题常常会出现多则材料, 考生需要找准几段材料的“焦点”进行综合考虑,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根据多则材料的关系,可以采用求同、求异、互补等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1.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涵有相同点或联系点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然后再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或联系点,最后联系作文的情境任务确定立意。
形式:(1)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2)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方法:(1)分析、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2)找出相同点。
例6 [2020·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审题立意。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材料共三段,先逐段理解
第一段材料引用中外名言,墨子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他人,也要像对待自己一样。这几句话体现出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从个人与集体、国家与世界的角度谈团结的重要性。
第二段材料意在表明世界各国与中国同命运,共风雨。
第三段材料表达了中国投桃报李,与各国共抗疫情的态度。
(2)找出三段材料的焦点(相同点):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应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审读情境任务:
①作者(以谁的名义写)——中国青年代表。
②读者(写给谁看)——世界各国青年。
③话题(谈论什么)——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④目的(解决什么问题)——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应有责任与担当,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呼吁世界各国青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⑤体式(以什么文体写)——演讲稿。
⑥情境(什么生活情境或语言情境)——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
结合三段材料的焦点和情境可知,写作内容的主体是青年,主要内容是中国青年应该与世界青年团结协作, 把握世界发展方向,共同担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为世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可有以下立意:
①当代青年要牢记责任,勇于担当,共创未来;②青年是创造未来的主力,世界青年要荣辱与共,携手共进,实现人类的共赢;③青年一代唯有加强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共克时艰;④青年要有长远眼光和博大胸襟,把握世界的风向标,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审题立意。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立意]
(1)材料共三则,先逐则理解
(2)找出三则材料的焦点(相同点)
2.求异分析法
有时材料中呈现的现象、事实、问题、观点等相互之间存在不同点,审题立意则应从这些不同点入手,追根溯源,寻找立意切入点。
形式:(1)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2)各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对比。
方法:(1)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2)找出不同点,确定立意。
例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审题立意。
材料一:
秃鹫是自然界中移动效率最高的动物,它以一种类似于滑翔机的移动方式,不用消耗能量,只是借助热气流,展开翅膀就能升腾到空中。一旦发现有残羹冷炙,它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毫不费力地往下掉,到接近地面的时候张开翅膀,安全到达目的地。
秃鹫的移动效率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克服地心引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它有重量,能够保持一种方向感,而不至于像羽毛一样被风裹挟、干扰,身不由己。
材料二:
每天都有新的信息,每时每刻每秒都有新的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再需要守着电视看《新闻联播》《新闻30分》之类的节目,轻轻松松就可以从手机中了解到各种信息。可当大量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时,我们难以选择。结果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一无所得。这个时候有的恰恰不是自由感,而是不由自主。
针对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
(1)逐则分析材料内涵
材料一中的秃鹫之所以能自我掌控,自我做主,是因为其能克服外界的干扰,自身有重量。这是在说自然界。
材料二说的是在信息社会,我们可以轻松了解各种信息,但可能会被海量信息裹挟,难以抉择,不能自我掌控, 自我做主。这是在说人类社会。
(2)找出不同点,确定立意
两则材料,一自然一社会,一正面一反面,深入分析,可知其背后蕴含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向秃鹫学习,克服外界的干扰,增加自身的“重量”,尤其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有理性的思考与判断,才能自主掌控方向,得到真正的自由。此道理即为材料的寓意。
参考立意:①克服外界干扰,增加自身重量;②拥抱理性,享真正自由。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审题立意。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把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做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的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立意]
(1)逐则分析材料内涵
(2)找出不同点,确定立意
3.互补分析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针对某个问题各有偏向,带有片面性、争议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的观点来。
形式:(1)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2)各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偏于一点,带有片面性,互为补充。
方法:(1)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2)将几则材料的内涵综合起来,体现辩证性。
例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审题立意。
材料一: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材料二: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蕾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逐则分析材料内涵
材料一:汤因比希望出生在文化多元交汇的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
材料二:涵娜、伊蕾娜分别想生活在过去与未来,居里夫人却主张活在当下。
(2)将两则材料的内涵综合起来,体现辩证性
借助材料二中居里夫人的话,得出最后的结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里的关键词是“每一个时期”“有趣”“有用”“生活”,再结合汤因比希望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涵娜和伊蕾娜分别想生活在过去与未来,根据互补分析法不难得出,这两则材料的实质是说,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不管环境如何,无论是喜欢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为实现理想不断努力,这是立意的总体方向,即不同的人对生活在哪个时代的看法不同,任何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彩,人应该活在当下,活出精彩。
参考立意: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我价值;②人生价值的体现与时代环境的关系;③什么样的时代都有精彩的人生;④做时代生活的主人。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审题立意。
材料一: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能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材料二: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逐则分析材料内涵
(2)将两则材料的内涵综合起来,体现辩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