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国家税收杨则文主编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为什么要学习国家税收?国家税收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学好国家税收?前言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为什么要学习税收?税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税收对于专业的重要性税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学科的主要课程税收经济学、税收概论中国税制、外国税制、国际税收税收会计、税务会计、税务管理纳税检查、税务代理中国税赋史、税收思想史税收学科领域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关键学会计算掌握基本概念如何学? 理解基本政策规定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第一章 税收的概念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第三节 税收存在的必要性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主体目的方式依据结果对象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概念的含义税收属于分配范畴,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以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税收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的特征强制性:以国家法律法令作为依据。是税收与公债、规费、公产、捐款的区别点。无偿性:国家征税后,税款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是税收与公债、规费、捐款的区别点。固定性:征税之前规定了征收标准。是税收与罚没收入的区别。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的经济职能:是指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对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的职责和功能。税收的财政职能:是指税收具有从社会成员和经济组织手中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和功能。税收的社会职能:是指它通过促进或阻碍生产关系变革,继而促进或阻碍社会变革从而影响上层建筑变革方面的职责和功能。税收的职能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职能之间的关系税收原生的最基本的职能税收职能派生职能,重要的经济杠杆派生职能,收入公平分配经济职能财政职能社会职能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的必要性税收是补偿公共产品价值来源的基本途径税收是实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调节手段税收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税收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第二章 税收制度第一节 税收制度与税法第二节 税制构成要素第三节 税收分类第四节 我国现行税制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在一定课税权主体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种税收及其要素的组织体系,是国家以法律程序规定的征税依据和规范,是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和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法律准绳。谁征收在哪个范围征收有哪些税种税制要素表现形式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 法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款征收和税款缴纳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既是税务机关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也是纳税单位和个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准则。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制度的经济内容和表现形式从税收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内容来看,税收制度是国家将各个税种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开征哪些税收、以及以哪些税种为主、哪些税种为辅和这些税种如何搭配的问题。从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来看,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是税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税法是税收制度的体现。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法律关系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征纳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税收法律关系就是指这种由税收征收机关与纳税人在税收征纳活动中依据税法规定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固有的一方主体即征税主体始终是国家及其征税机关。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纳税人发生了税法规定的应税行为或事件为前提,而不以主体双方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税一方享有单方面的征税权利,纳税人负有单方面的纳税义务。税收法律关系具有财产所有权无偿转移的性质。征税主体享有的征税权利,往往与他们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判断【例题1】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位的平等主要体现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200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考题,分值l分)【答案】×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法的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规定或条例。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省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国务院的税务主管部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法的制定税收立法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法的制定税收立法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法的制定税收立法机关包括:国务院制定——税收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条例》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法的制定税收立法机关包括: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税收地方性法规除特区和民族自治地区以外,地方无权自定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法的制定税收立法机关包括: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税收部门规章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税务代理试行办法》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法的制定税收立法机关包括:地方政府——税收地方规章地方税条例的实施细则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法的类别税法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税收基本法是税收母法,是指用以统领、约束、指导、协调各单行税收法律和法规,在税收领域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税法。税收实体法是税法的核心部分,它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的税收法律规范。税收程序法是为保证税收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税收征纳程序的法律规范,是属于税收管理方面的法律。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制构成要素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减税免税纳税期限法律责任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制要素——征税对象征税对象是指征税所指向的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的意思。它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它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决定不同税种的名称和征税范围。在征税对象总的范围内具体规定的应当纳税的项目,叫做“税目”。在商品流转过程中被确定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叫做“纳税环节”。根据征税对象的计税单位确定具体应税项目计算应纳税额的数量依据叫“计税依据”。税源指税收的来源或税收的出处。税本是指税收来源的根本。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制要素——纳税人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指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也叫纳税主体。纳税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法人是经国家认可,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拥有能独立支配的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自然人是指独立享有法定权利,并承担法律义务的个人。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制要素——税率税率:是应纳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法定比例或额度,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纳税人解决的是对谁征税的问题;征税对象解决的是对什么征税的问题;税率解决的是征多少的问题。三者是税制的基本构成要素。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率——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形式公平,容易被人们接受;实质不公平,比较有利于规模经营。计算简便,便于征收管理。类别:单一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产品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它是按照征税对象的一定的实物量,直接确定一个应缴税款的数额,故又称“固定税额”。定额税率的高低,也不受征税对象数量多少的影响,但可区分征税对象的质采用不同的差别税额。它可视为比例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比例税率的区别在于计税依据不同,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从价计征,定额税率则适用于从量计征。定额税率计算简便,税额不受物价变动的影响,但价格提高,税负相应减轻;价格降低,税负相应提高。在实行优质优价的条件下,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但一般只适用于价格稳定、质量和规格标准比较统一的产品,应用范围不广。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率——累进税率累进税率。它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不同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例如: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遗产税税率累进制设计方案级别 应纳税遗产额(万元) 税率(%)1 10以下 5%2 10-50 15%3 50-100 25%4 100-300 35%5 300-500 45%6 500以上 55%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累进税率的类别累进税率按其累进依据不同,可分为依额累进和依率累进;其累进方式也有两种:按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量累进和只对征税对象超过一定量的部分累进。将不同的累进依据和不同的累进方式交叉组合,可形成全额累进、超额累进、全率累进、超率累进等多种累进税率。通常使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我国目前还有超率累进税率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全额累进税率,是指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其所适用的最高一级征税比例计税的一种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将课税对象按计税依据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部分,并分别规定每一等级的税率,当计税依据的数额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就超过上一等级的部分,按高一级税率征税的税率。例:张三应税所得额499元,李四应税所得额501元。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按照全额累进计算张三应交税=499×5%=24.95元李四应交税=501×10%=50.10元二人收入相差2元,税收相差25.15元按照超额累进计算张三应交税=499×5%=24.95元李四应交税=500×5%+1×10%=25.10元二人收入相差2元,税收相差0.15元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选择题【例题】某税种征税对象为应税收入,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应税收入500元以下的,适用税率为5%;应税收入500~2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0%;应税收入2000~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5%。某纳税人应税收入为3800元,则应纳税额为( )。A125元 B 220元 C 445元 D 570元【答案】C【解析】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500 x 5%+1500×10%+1800×15%=445(元)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第一级:500×5%-500×5%=0第二级:2000×10%-500×5%-1500×10%=25第三级:5000×15%-500×5%-1500×10%-3000×15%=125第四级:20000×20% -500×5%-1500×10%-3000×15%-15000×20%=375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课堂练习——填表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超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目前,采用这种税率是土地增值税。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目前税率采用情况税率形式 适用的税种比例税率 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 个人所得税超率累进税率 土地增值税定额税率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制要素——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根据国家政策,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通过减征部分税款或免于征税而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减税免税是对税率的补充,解决在特殊情况下的征多少的问题。减税、免税的具体形式有三种:其一是税基式减免;其二是税率式减免;其三是税额式减免。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减税免税的形式——起征点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达到开始征税数额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则就其全部数额征税。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减税免税的形式——免征额免征额是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扣除的数额,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例题7】假定某税种的税率未10%,张三的应税收入为999元,李四的应税收入为1001元。当起征点为1000元时:张三应交税额为?李四应交税额为?当免征额为1000元时:张三应交税额为?李四应交税额为?0元1001×10%=100.10元(1001-1000)×10%=0.10元0元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按规定应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纳税期限有两层含义:一是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也称结算期限,是指结算一次应纳税额的时间跨度。如:按月结算、按年结算等;二是缴纳税款的期限,也称缴款期限,是指在结算应纳税款后在多少天内缴纳税款的意思。如:次月10日之前缴纳、30天之内缴纳等。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法律责任法律责任,一般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而法律制裁是追究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法律制裁,习惯又称之为罚则或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它是税收强制性特征的具体体现。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分类按照征税对象分类(共19种税)对商品和劳务的征税,即商品劳务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但保留税种) 、关税。对所得的征税,也称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对资源的征税,也称资源税。主要包括: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对财产的征税,也称财产税。主要包括: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对行为的征税,也称行为税。主要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船舶吨税、环境保护税。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商品劳务税商品和劳务税,也称对流转额的征税,简称流转税。它是对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类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征税范围广泛 ;计算简便,易于征收;只问收入有无,不管利润大小;易转嫁给消费者负担 ;是我国的主体税种。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所得税所得税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和法定允许扣除的其他各项支出后的余额征收的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确定税收负担;较多采用累进税率;税负不易转嫁;是西方国家主体税种。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资源税资源税是对开发、利用和占有国有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主要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财产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税。包括对财产的直接征收和对财产转移的征收。主要包括:房产税、契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行为税行为税一般是指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或者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征收的一类税收。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烟叶税、环境保护税等。2016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单位:亿元)收入项目 2016年收入总额 占财政收入比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59552 100%(一)税收收入 130354 81.70%国内增值税 40712 25.52%营业税 11502 7.21%国内消费税 10217 6.40%企业所得税 28850 18.08%个人所得税 10089 6.32%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 12781 8.01%关税 2603 1.63%出口退税 —12154 —7.62%城市维护建设税 4034 2.53%车辆购置税 2674 1.68%印花税 2209 1.38%资源税 951 0.60%契税 4300 2.70%土地增值税 4212 2.64%房产税 2221 1.39%耕地占用税 2029 1.27%城镇土地使用税 2256 1.41%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 870 0.55%(二)非税收入 29198 18.30%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中央税: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使用的税收。如: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等。地方税:由地方政府管理并使用的税收。如: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指税收包含在价格以内的税收。如:消费税、营业税。价外税 :指税收在价格之外的税收。如:增值税。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按税负是否易于转嫁分类直接税:是指税负无法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所得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可以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如: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关税等。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按计税标准分类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或金额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增值税、车辆购置税、契税等。从量税 :是指以课税对象的重量、数量、面积等为计税依据征收的税收。如:资源税、车船税、消费税的部分税目等。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一个国家通过设置各种税种形成的一个相互协调配合的税收体系的构成状态。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设置哪些税种的问题;其二是在设置的所有税种中以哪些税种为主、哪些税种为辅,它们之间又如何组合,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问题。我国现行工商税收,是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以所得税为发展重点的多税种、多次征、主次分明的复合税制体系。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有:增值税;消费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负责代征);车辆购置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资源税;2002年1月1日以后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股票交易征收的印花税。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有:除上述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的部分以外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印花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烟叶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环境保护税。海关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有:关税、船舶吨税。代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收入划分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船舶吨税和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烟叶税。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收入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不包括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政府分享50%,地方政府分享50%。企业所得税: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中央政府分享60%,地方政府分享40%。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税收收入划分个人所得税:中央政府分享60%,地方政府分享40%。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目前暂不征税),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印花税: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归中央政府,其余印花税收入归地方政府。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中央地方共享税种比例划分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 税种 中央 地方增值税(不含海关代征) 50% 50%企业所得税 60% 40%个人所得税 60% 40%资源税 海洋石油企业 其余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 铁路总公司、银行总行、保险公司总公司 其余部分印花税 证券交易100% 其他印花税100%财政部规划中专教材国家税收选择题【例题】下列税种,全部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的有( )。 (2002年注册会计师考题,分值1分)A.消费税 B.增值税C.车辆购置税 D.资源税【答案】A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