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会计要素 课件(共26张PPT)《财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会计要素 课件(共26张PPT)《财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财政部规划教材
财会知识
CAI KUAI ZHI SHI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二单元 会计要素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一、会计要素内容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特征:
第一,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第二,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第三,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一、会计要素内容
3.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者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
第二,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第三,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二)负债:
3、负债的分类: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债务。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润、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第一,所有者权益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产生,其数额的大小取决于投资额及企业经营状况。
第二,所有者权益一般不需要由企业归还给投资者,除非发生清算、减资的情况。
第三,投资者可以依据其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股本)部分所占的份额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第四,所有者权益置于债权人权益之后,在企业清算时,企业的剩余财产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者。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3、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
财会知识
1.弥补亏损
4.向投资者
分配利润
5.未分配利润
3.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
2.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征:
第一,收入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第二,收入的取得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且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第三,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代收款项。
第四,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的构成:
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特征:
第一,费用是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而且能够可靠计量。
第二,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以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者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第三,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3、费用的分类:
(1)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投资净收益后的金额。
(2)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3)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和各项损失。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六)利润:
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投资净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二、会计要素计量
会计要素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1、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2、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本节结束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一、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
(一)资产和权益特定的经济含义:
1、资产的特定经济含义: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
2、权益的特定经济含义:
权益体现由不同渠道取得这些经济资源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二)资产和权益的关系:
1、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2、从数量关系看,一定量的资产必有与其等量的权益;反之亦然
3、每个企业单位的资产总量与权益总量必然相等。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关系与基本会计等式 :
1、会计要素关系:
(1)在资金运动静态情况下,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要素存在着平衡关系。
(2)在资金运动动态情况下,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存在着平衡关系。
2、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基本会计等式的形成:
(1)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2)收入 — 费用 = 利润
(3)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 — 费用)
(4)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二)交易或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
1、交易或事项必须具备的条件:
(1)能客观地用货币量度进行计价。
(2)可以改变会计要素的内容和内在联系。
资产类项目增加
权益类项目增加
内部一
增一减双方总额不变
资产类项目减少
权益类项目减少
双 方 总 额 等 额 减 少
内部一
增一减双方总额不变
双 方 总 额 等 额 增 加
2、交易或事项对资产和权益的影响 :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
(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3、交易或事项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同时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同时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3)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4)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
(5)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6)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增减金额相等。
(7)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8)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
(9)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三)举例说明任何交易或事项的发生,都不会改变会计等式所表示的数量平衡关系。
某企业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平衡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 201×年1月1日 单位:元
资 产 金 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 额
银行存款 230000 短期借款 30000
原材料 170000 应付账款 170000
固定资产 800000 长期借款 150000
实收资本 550000
盈余公积 300000
合 计 1200000 合 计 1200000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假定本月份发生下列交易或事项:
例1.5日,企业以银行存款购进原材料30000元。
表2—2 201×年1月5日 单位:元
资 产 金 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 额
银行存款 200000 短期借款 30000
原材料 200000 应付账款 170000
固定资产 800000 长期借款 150000
实收资本 550000
盈余公积 300000
合 计 1200000 合 计 1200000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例2.10日,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偿还前欠A单位货款120000元。
表2—3 201×年1月10日 单位:元
资 产 金 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 额
银行存款 200000 短期借款 150000
原材料 200000 应付账款 50000
固定资产 800000 长期借款 150000
实收资本 550000
盈余公积 300000
合 计 1200000 合 计 1200000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例3.15日,企业再向A单位赊购原材料一批20000元。
表2—4 201×年1月15日 单位:元
资 产 金 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 额
银行存款 200000 短期借款 150000
原材料 220000 应付账款 70000
固定资产 800000 长期借款 150000
实收资本 550000
盈余公积 300000
合 计 1220000 合 计 1220000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例4.20日,企业以银行存款归还银行短期借款60000元。
表2—5 201×年1月20日 单位:元
资 产 金 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 额
银行存款 140000 短期借款 90000
原材料 220000 应付账款 70000
固定资产 800000 长期借款 150000
实收资本 550000
盈余公积 300000
合 计 1160000 合 计 1160000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例5.21日,企业收到所有者投入固定资产100000元。
表2—6 201×年1月21日 单位:元
资 产 金 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 额
银行存款 140000 短期借款 90000
原材料 220000 应付账款 70000
固定资产 900000 长期借款 150000
实收资本 650000
盈余公积 300000
合 计 1260000 合 计 1260000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例6.22日,企业将长期借款50000元转作投入资本。
表2—7 201×年1月22日 单位:元
资 产 金 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 额
银行存款 140000 短期借款 90000
原材料 220000 应付账款 70000
固定资产 900000 长期借款 100000
实收资本 700000
盈余公积 300000
合 计 1260000 合 计 1260000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例7.30日,企业用盈余公积90000元转作资本。
表2—8 201×年1月30日 单位:元
资 产 金 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 额
银行存款 140000 短期借款 90000
原材料 220000 应付账款 70000
固定资产 900000 长期借款 100000
实收资本 790000
盈余公积 210000
合 计 1260000 合 计 1260000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财政部规划教材
例8.30日,经批准,企业用银行存款归还所有者李成的股金80000元。
表2—9 201×年1月30日 单位:元
资 产 金 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 额
银行存款 60000 短期借款 90000
原材料 220000 应付账款 70000
固定资产 900000 长期借款 100000
实收资本 710000
盈余公积 210000
合 计 1180000 合 计 1180000
通过举例说明:任何一项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无论引起各项会计要素发生什么样的增减变动,都不会改变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会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