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抖 音音乐生态Music appre ciationMusic appre ciation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抖 音音乐生态Music appre ciation目 录一、绪论:如何欣赏音乐二、声乐知识简介三、民歌四、创作歌曲五、歌剧与音乐剧六、曲艺七、戏曲PART 01一、绪论:如何欣赏音乐如何欣赏音乐二、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要力求准确地体会音乐作品本身所表现的感情内容。把对作品感情的体会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一、细心倾听音乐的音响效果 。对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的听辨能力。对音乐音响的整体感受力。对音乐音响的记忆力。唤起对音乐的想象和联想。由描绘性音乐所引起的联想。由情节性音乐所引起的联想。由抒情性音乐所引起的自由想象。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的生活、思想、创作意图。掌握音乐的民族特征。音乐标题。曲式和体裁。PART 02二、 声乐知识简介声乐知识简介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人声分类及声乐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声乐演唱形式独唱重唱齐唱合唱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PART 03三、民歌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创作和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特点具有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炼性、和鲜明的风格色彩。按体裁形式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1、中国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中国各地民歌欣赏劳动号子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以吆喝、呐喊为主。按不同工种分为搬运、工程、农事、作坊和船渔号子。曲调特点:一般比较短小纯朴、生动,具有节奏固定而又沉着有力、铿锵激昂的特点,且曲调反复出现,大都反映劳动者坚毅刚强、粗犷豪迈的性格。代表歌曲:《漓江船夫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等 。山歌是山区人民在生活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山歌的歌词一般为即兴创作。曲调特点:一般具有高亢、嘹亮、简洁、爽朗、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等特点。常见种类:信天游、山曲、花儿、客家山歌、西南山歌、长调、飞歌、箭歌、抒情谣等。代表歌曲:《小河淌水》、《太阳出来喜洋洋》、《赶牲灵》、《槐花几时开》、《阿里郎》《北京的金山上》等。小调又叫“小曲”,是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提炼而完成的。曲调特点:抒情、流利、感情委婉、细腻、结构规整均衡,节奏均匀整齐。旋律常以两句对称起、承、转、合的句式为明显特征。代表歌曲:《茉莉花》、《绣荷包》、《沂蒙山小调》等。外国民歌日本《樱花》俄罗斯《伏尔加船夫曲》加拿大《红河谷》意大利《我的太阳》古巴《西波涅》巴西《在路旁》世界各国对于民歌的概念,各民族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国家和我国一样,民歌是指那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歌曲。而在欧洲、美洲各国,民歌这一概念,包括作曲家模仿民歌风格进行创作、或依据民歌曲调改编的歌曲。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体现出来。《阿里郎》《樱花》这是一首民族风格十分浓郁,意趣也十分生动的民歌。在“都节”调式的基础上,配以舒展的节奏,构成美妙动听的旋律,赞美了樱花的美丽,表达了日本人民真爱樱花和争赏樱花的喜悦之情。此歌源于一个久远的爱情故事,类似“梁祝”。唯美的旋律,婉转的期盼之情,鲜 明的民族特色,使这首歌成了朝鲜民族民谣中历史最悠久的民谣之一,也成了朝鲜民族的代表性民谣而流传至今。《伏尔加船夫曲》当我们听到这首沉重、粗狂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歌曲 时,就仿佛看到了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得名作《伏尔加船夫》所表现的情景:一群衣衫褴褛、身上套着纤绳的纤夫迈着沉重步伐拼命拉纤的场面。作品深沉有力,表现了帝俄时期纤夫们的艰苦劳动和悲惨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对光明生活的向往。《红河谷》这首简练、精致的民歌流传于红河流域。民歌表达了红河谷的一位姑娘,在心上人将要离她而去时的无限忧伤的心情和眷恋之意。歌曲感情朴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我的太阳》作者受莎士比亚的剧本《罗米欧与朱丽叶》中诗剧的启发,创作了这首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爱情的歌曲。词曲浑然一体,情深意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西波涅》《西波涅》是一首情歌,“西波涅”是古巴的土著民族,现已灭绝。此歌代表一个姑娘的名字。 歌曲通过对一位西波涅姑娘的赞美来寄托对这一民族的思念。此歌吸取了古巴伦巴舞的节奏是它的显著特点。情绪明朗,充满热情。PART 04四、 创作歌曲1、中国近现代歌曲《铁蹄下的歌女》《怒吼吧,黄河》《嘉陵江上》《教我如何不想她》《祝酒歌》《我爱你中国》《铁蹄下的歌女》作曲:聂耳(1912-1935)[欣赏提示]《铁蹄下的歌女》是影片《风云儿女》中的一首插曲。歌曲属单三部曲式。第一段表现了歌女们不甘心如此的痛苦心愿,唱出了心中的不平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第二段的音调充满了辛酸与凄楚的血泪叙述;第三段表现了遍体鳞伤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悲愤之情。整个作品蕴含无法估量、振奋人心、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送别》是青年朋友们最熟悉的一首学堂乐歌。作者:李叔同(1880-1942)[欣赏提示]歌曲分为起、开、合{ABA}三部分,准确把握了《梦见家和母亲》、《旅愁》恋故伤别的情感内容,填上清丽自然、蕴涵深厚的中国新长短句,一字一音,词曲契合,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怒吼吧,黄河》作曲:冼星海 (1905-1945)[欣赏提示]曲运用了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铿锵有力的音调,发出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号角―“怒吼吧!黄河”。最后部分出现了《黄河颂》中赞颂的音调,继而又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掀起了怒吼的巨浪,把音乐推进到尾声,发出五次同音重复的“战斗警号”,并且一遍比一遍加快、加强,达到一个战鼓轰鸣、号声震天的高潮。《嘉陵江上》作曲:贺绿汀(1903-199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欣赏提示]歌曲为二部曲式,第一部分表现了主人公因敌人入侵,背井离乡,只身徘徊在嘉陵江畔,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是表达主人公决心打回故乡去的意志和信念。歌词为散文体,曲调具有西洋歌剧的宣叙调、咏叹调与中国语言特点相结合的特点,音乐接近朗诵风格。结尾处慷慨激昂、字字铿锵,表现了必胜信心。《祝酒歌》作者:施光南(1940-1990)[欣赏提示]歌采用复二部曲式结构。收取了我国北方民间吹打乐中常有喜庆锣鼓点的节奏型和各地民歌的音乐特点。使歌曲充满欢快、豪放、优美和激情,从而抒发了各族人民喜庆胜利的欢乐情绪。《我爱你,中国》郑秋风曲[欣赏提示]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歌曲。歌曲音调明朗、高昂,感情充沛、激越。歌词质朴无华,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山川景色、气质品格作了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爱恋和热情洋溢的赞美之情。2、外国艺术歌曲《小夜曲》《魔王》《跳蚤之歌》《鳟鱼》《故乡的亲人》作者:福斯特(1826 ― 1864),美国作曲家。[作品简介]《故乡的亲人》为D大调。由一个民歌风格的主体和一段副歌组成。曲调朴实,感情真挚,结构简单。歌曲开始的两小节的音乐主题优美、深情,在全曲中重复多次,并无絮烦之感。反而加深了旋律给人的印象。此曲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的怀念之情。《小夜曲》作者:舒伯特(1797 ― 1828)奥地利作曲家.[欣赏提示]:乐曲采用行板。引子的音型是用钢琴模仿吉他的弹奏,这是一首小伙子向他所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的情歌.歌曲对四周的环境作了细致的描绘.旋律优美、感情真挚,时而有调性的短暂变化,使音乐变得更加执着、明朗,富于韵味。最后歌曲在“带来幸福爱情"的歌声中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此曲不仅旋律优美,钢琴伴奏也写得十分精致、讲究,是艺术歌曲中的典范之作。《我的太阳》作者:卡普阿(1864 ― 1917),意大利作曲家。[欣赏提示] 《我的太阳》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大调式,二段体,具有浓郁的意大利那不勒斯风格。第一乐段在歌曲的中音区,用优美流畅的音调赞美暴风雨后的晴空和灿烂的阳光;第二乐段在高音区,曲调热情奔放,倾诉了对心爱的人的爱慕之情。《魔王》作曲: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欣赏提示] 全曲采取通谱的手法,一气呵成,具有宏大的气势。曲中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分别体现了叙述者、父亲、孩子以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展示出充满戏剧性的情节。音乐始终贯穿着由钢琴伴奏的马蹄疾奔的节奏,作品中每个音乐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表现小孩的音乐语言是惊恐、紧张的,表现魔王的主题是飘渺的、狡猾而诱人的,表现父亲的主题是关怀而慰藉的、沉着而稳健的。最后,马蹄声歇,奔驰终止,孩子却已在父亲怀抱中死去。外国艺术歌曲《跳蚤之歌》作者: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欣赏提示]歌曲分三部分采用富有鲜明俄罗斯风格的小调式曲调。第一部分是叙述性的朗诵调,近似口语的旋律,风趣自然,明显地含有讽刺的意味。而钢琴伴奏中出现的上下跳动的颤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跳蚤的形象;第二部分音乐的形象带有威严的特点。第三部分综合运用了第一、第二部分的创作素材和艺术手法,将歌曲推向高潮,表现了正义的人们蔑视邪恶、伸张正气的坚定信念。全曲以掐死跳蚤的胜利者的笑声作为结束。歌曲词曲结合紧密,音乐形象生动,泼辣,富有强烈的戏剧性,尖锐地鞭挞了腐败的封建势力,并为民伸张正义。PART 05五、歌剧与音乐剧外国歌剧咏叹调是歌剧中最能体现主人公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声乐独唱曲。通常篇幅较大,富于戏剧性,是歌剧中最精彩的部分。01宣叙调也称朗诵调。旋律近于说白,节奏比较自由,相当于戏剧中对白。用于陈述剧情,也常用于咏叹调之前,作为咏叹调的引子。02歌剧是由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等相结合,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有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大歌剧等类型。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中国歌剧我国歌剧的发展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19 ― 1944年)。代表作品: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冼星海的《军民进行曲》等 。01探索阶段(1945 ― 1955年)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为起点的。 代表作品: 《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 。02成熟阶段(1956年― )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进一步大胆探索歌剧创作经验。 代表作品:《洪湖赤卫队》、《伤逝》 、《江姐》等 。03中国歌剧《白毛女》(五幕歌剧)[欣赏提示]全剧共分5幕16场,91首曲,本文仅就剧中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和群众的音乐形象进行简要介绍。“喜儿”的音乐主题,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法每句都为下行,具有悲哀凄婉的特色。作曲家有意识的改变了原民歌基本下行的旋律走向和节拍音型,符合喜儿此时此刻的性格,并成为代表这位主角、贯穿全剧的音乐主调。音乐剧早期称之为“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 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是在喜歌剧及轻歌剧演变过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言、曲式、唱法、舞蹈等不同。音乐剧史上的四大名剧为《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歌剧院魅影》。PART 06六、曲艺曲艺概况曲艺又称说唱艺术,是以民间说唱文学为基础,是音乐、表演及文学三者相结合的传统艺术。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艺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它深深植根于劳动人民中间。曲艺分类 :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类、琴书类、走唱类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苏州评弹《新木兰辞》二人转《西厢》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作品简介]《重整河山待后生》是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歌。歌曲运用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京韵大鼓韵味。旋律跌宕起伏、情绪激昂,表现了旧中国劳苦大众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悲愤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甘沦落的民族精神。由骆玉笙(小彩舞)京韵大鼓女表演艺术家演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苏州评弹《新木兰辞》[作品简介]唱词根据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改写,叙述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二人转《西厢》[作品简介]以元代王实甫的小说《西厢记》为题材改编而成,是二人转的传统曲目,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流传。PART 07七、戏曲戏曲概况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有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其音乐则是以所产生地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讲究唱、做、念、打艺术,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秦腔、川剧、评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京剧京剧的唱腔分为西皮(源自陕西秦腔)、二黄(源自湖北汉调)两类,是板腔体中发展的比较完整的戏曲腔调。以原板为基础,通过曲调变化、速度变化、节奏和拍子变化等等,演化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如导板、回龙、慢板、原板、散板等等。京剧发展至今,可归并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又各有分支。京剧表演讲究唱(演唱)、念(念白)、做(做戏)、打(武打)四工,并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京剧 传统戏《苏三起解》[欣赏提示]“苏三离了洪洞县……”是京剧《苏三起解》中一段主要唱段,采用“西皮流水”的板式,很好地表达了苏三当时的急切的心情。由于节奏明快,唱词易懂,多年来,成为脍炙人口的段子,在京剧戏迷中广为流传。越剧越剧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开始只采用笃鼓、檀板击节,后加帮腔并向乐队伴奏发展,吸收绍剧、滩簧、京剧等剧种的唱腔因素和表演形式,逐步形成了越剧的唱腔音乐。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全部女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男女合演。现在有女班和男女合演两种。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等。越剧 《红楼梦》[作品简介]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写林黛玉幼失双亲,寄居外祖母家,心情忧郁,体弱多病。表兄贾宝玉与她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但宝玉祖母不许他俩联姻,而要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于是王熙凤用调包计撮合宝、钗。黛玉得悉,旧病加剧,烧毁生平诗稿,含恨而死。宝玉在洞房之夜明白骗婚真相,惊愤交加,急奔黛玉灵前哭悼后愤然出走。抖 音音乐生态Music appre ciationMusic appre ciation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