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6张PPT)第4章 业务处理规则与数据初始设置本章学习要求一、知识目标熟知总账系统的业务处理规则设置内容和数据初始方法。熟知固定资产系统的业务处理规则设置内容和数据初始方法。熟知薪资核算系统的业务处理规则设置内容和数据初始方法。二、能力目标1、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能够结合企业实际,合理设置总账、固定资产、薪资核算系统的业务核算规则。2、实践动手能力:能够熟练应用软件,完成总账、固定资产、薪资核算系统的业务核算规则设置与数据初始。三、思政素养目标业务合规处理,树立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做到有责任、懂规则、守规矩。本章主要内容一、总账系统核算规则的选择与设置二、总账系统数据初始三、固定资产管理遵循的原则四、固定资产管理初始设置五、固定资产凭证科目来源六、薪资核算管理初始设置2.1 系统管理概述一、总账核算规则选择与设置一、总账核算规则选择与设置规则类型如何设置关联设置凭证控制权限控制预算控制打印控制账簿控制其他控制功能开关(单选项复选项)基础设置控制开关(一)凭证控制规则设置凭证控制规则制单序时控制明确凭证制单使用日期使用规则支票控制赤字控制受控科目使用规则控制凭证控制明确凭证涉支票制单控制规则明确科目超账存制单控制规则明确凭证能否使用受控科目制单明确凭证制单必输项目控制规则(一)凭证控制规则设置凭证控制规则制单序时控制明确凭证制单使用日期使用规则制单时,凭证编号必须按日期顺序排列三个时间点:①计算机系统日期②系统启用日期③凭证已使用日期(一)凭证控制规则设置凭证控制规则在制单时输入了未在支票登记簿中登记的支票号,系统将提供登记支票登记簿的功能。支票控制明确凭证涉支票制单控制规则(一)凭证控制规则设置凭证控制规则制单时,当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支付金额超出账存余额时,系统将予以提示。赤字控制明确科目超账存制单控制规则严格:凭证无法保存。提示:凭证可保存。(一)凭证控制规则设置凭证控制规则明确是否允许总账系统使用受控科目制单受控科目使用规则控制明确凭证能否使用受控科目制单关联设置(一)凭证控制规则设置凭证控制规则现金流量科目必录现金流量项目:凭证填时,对于所指的现金流量科目必须在现金流量项目中录入现金流量信息后才能对凭证进行保存。凭证控制明确凭证制单必输项目控制规则关联设置关联设置(一)凭证控制规则设置凭证控制规则批量审核凭证进行合法性校验:系统提供了凭证的批量审核功能,在进行批量审核时,自动对凭证的合法性进行检验。凭证控制明确凭证制单必输项目控制规则银行科目结算方式必录:控制信息填制完整性。往来科目票据号必录:控制信息填制完整性。控制业务处理顺序。(二)权限控制规则设置权限控制规则数据级权限控制明确凭证制单明细权限控制规则金融级权限控制特殊审核控制凭证修改、作废、查询控制账簿信息查询控制明确凭证制单金额范围控制规则明确凭证是否需要主管、出纳审核明确凭证修改、作废、查询的控制规则明确账簿信息查询的控制规则(二)权限控制规则设置权限控制规则数据级权限控制明确凭证制单明细权限控制规则关联设置关联设置:数据权限设置制单权限控制到科目:在制单时,操作员只能使用具有相应制单权限的科目制单。制单权限控制到凭证类别:在制单时,只能使用具有相应制单权限的凭证类型填制凭证。凭证审核控制到操作员:只允许审核指定操作员所填制的凭证。(二)权限控制规则设置权限控制规则操作员进行金额权限控制:在制单时,操作员只能使用规定范围内的金额。金融级权限控制明确凭证制单金额范围控制规则关联设置:金额权限设置(二)权限控制规则设置权限控制规则特殊审核控制明确凭证是否需要主管、出纳审核关联设置:指定出纳科目凭证必须经由主管签字:在凭证保存时,若凭证未经主管签字,则不能保存。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在凭证保存时,若出纳凭证未经出纳签字,则不能保存。(二)权限控制规则设置权限控制规则同时若选,则需进行数据级权限设置凭证修改、作废、查询控制明确凭证修改、作废、查询的控制规则若选定,则他人可改、可查。关联设置:数据权限设置(二)权限控制规则设置权限控制规则账簿信息查询控制明确账簿信息查询的控制规则关联设置:数据权限设置(三)其他控制规则设置其他控制规则记账汇率方式明确制单时采用的记账汇率方式数据精度控制明确凭证、账簿数据精度控制排序方式控制明确业务界面信息排序方式2.1 系统管理概述二、总账数据初始化二、总账数据初始化科目类型注意事项结果检测不同类型科目余额录入方式不同如何输入与修改输入结果是否正确(一)会计科目类型与余额输入会计科目类型基本科目直接输入外币核算科目数量核算科目本位币与外币同时输入,且先输本位币,再输外币非往来辅助核算科目往来辅助核算科目混合型辅助核算科目期初余额输入金额与数量同时输入,且先输金额,再输数量通过辅助账输入,自动汇总生成科目余额通过辅助账和往来明细账输入,汇总生成科目余额通过辅助账等输入,汇总生成科目余额(一)会计科目类型与余额输入 无辅助核算的末级科目余额直接录入基本科目直接输入(一)会计科目类型与余额输入外币核算科目本位币与外币同时输入,且先输本位币,再输外币(一)会计科目类型与余额输入数量核算科目金额与数量同时输入,且先输金额,再输数量(一)会计科目类型与余额输入非往来辅助核算科目通过辅助账输入,自动汇总生成科目余额定位显示辅助核算类型。双击打开辅助期初余额。(一)会计科目类型与余额输入往来辅助核算科目通过辅助账和往来明细账输入,汇总生成科目余额定位显示辅助核算类型。双击打开辅助期初余额。(一)会计科目类型与余额输入概要:辅助账期初余额录入注意事项(1)在录入期初余额时,若某科目涉及辅助核算,则系统会自动为该科目开设辅助账页。(2)在录入期初余额时,不能直接输入总账期初余额,必须调出辅助核算账,录入辅助账的期初明细资料。(3)总账余额由辅助账的期初数之和自动计为该科目的期初余额。(4)对于往来辅助核算科目不仅要录入辅助期初余额,还要录入往来明细。(一)会计科目类型与余额输入问题:期初余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修改?(二)录入结果检查1、试算平衡期初余额及累计发生额录入完毕后,为了保证初始数据的正确性,必须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借贷平衡”的原则进行试算平衡。校验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校验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校验报告,如果试算结果不平衡,则应依次逐项进行检查、更正,并再次进行试算平衡,直到平衡为止。试算平衡检查的是什么?试算平衡检查是否是万能的?试算平衡检查不平对后续工作有何影响?年初余额是否平衡如何检查?(二)录入结果检查2、期初对账若系统建账之初,使用了部门、项目等辅助核算管理功能,期初余额录入时要求录入辅助账,为确保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辅助账数据信息一致,需要进行期初对账。对账不平对后续工作有何影响?(二)录入结果检查对账数据1对账数据2“与”字前后(三)期初余额录入注意事项总账期初余额录入注意事项有以下5点:(1)录入期初余额时,只要求录入最末级核算科目的期初余额和累计发生额,上级科目的期初余额和累计发生额及年初余额由系统自动计算。(2)如果会计科目设置为辅助核算,则需通过辅助账录入。(3)对于有数量核算的会计科目应先录金额,后录数量。(4)对于有外币核算的会计科目应先录本位币金额,后录外币份额。(5)期初余额输入后,应对期初进行试算平衡检查和对账检查,以保证期初余额的准确性。2.1 系统管理概述三、固定资产管理遵循的原则三、固定资产管理遵循的原则管理原则折旧处置原则预设使用原则是否可以调整?(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固定资产管理采用严格的序时管理,序时到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当以一个日期登录对系统进行编辑操作后,以后只能以该日期或以后的日期登录才能再次进行编辑操作。(2)对任何固定资产的操作均是序时的。(如:要无痕迹删除一张卡片,必须按与制作时相反的顺序进行。)(二)折旧计算与分配汇总原则固定资产变动后折旧的处理和分配规则内设,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折旧计提基数的规定固定资产发生与折旧计算有关的变动后:(1)加速折旧法在变动生效的当期以净值作为计提原值,以剩余使用年限为计提年限计算折旧。(2)直线法仍以原公式计算(因公式中已考虑了价值变动和年限调整)。(二)折旧计算与分配汇总原则2、折旧相关变动规定与折旧计算有关的变动是指除部门转移、类别调整、使用状况调整外的由变动单引起的变动。3、变动生效时限规定:(1)原值调整、累计折旧调整、净残值(率)调整、使用状况调整下月有效。(2)折旧方法调整、使用年限调整当月生效。(3)折旧分配:部门转移和类别调整当月计提的折旧分配到变动后的部门和类别。(当月生效)(4)报表统计:当月折旧和计提原值的汇总,汇总到变动后的部门和类别。 (当月生效)(二)折旧计算与分配汇总原则4、折旧调整机制规定固定资产各种变动后计算折旧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自动调整以前的累计折旧,采用追溯适用法的企业只能手工调整累计折旧。5、最后一个使用月份折旧处理机制规定在固定资产初始设置时,选项“当月初使用月份=使用年限*12-1时是否将折旧提足”控制处理机制选择,则除工作量法外,该月月折旧额=净值-净残值,并且不能手工修改;不选择,则该月不提足,并且可手工修改。如以后各月按照公式计算的月折旧率或折旧额是负数时,认为公式无效,令月折旧率=0,月折旧额=净值-净残值2.1 系统管理概述四、固定资产管理初始设置四、固定资产管理初始设置内容如何设置核算账套基础档案核算规则数据初始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一)固定资产管理初始设置内容固定资产管理初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固定资产核算账套创建2、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档案设置3、固定资产核算规则设置4、固定资产数据初始(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核算账套的建立,实质上就是一个启用问题,其核心内容是设定系统主要编码的编码方式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账务处理系统的数据接口。涉及两个方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启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激活(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启用启用日期设为启用月份第1天(某年某月1日)(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激活激活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按向导完成核算账初始设置。(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step1:启动固定资产企业应用平台→业务导航→业务工作→财务会计→固定资产(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step2:约定及说明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按约定及说明的规定进行业务工作。(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step3:启用月份启用月份此处仅为浏览,若需要修改,需要在系统启用功能中进行。(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step4:折旧信息明确系统是否计提折旧,及折旧处理方法和规则。(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step5:编码方式确定固定资产编码规则。(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step6:财务接口明确是否与总账对账,设置对账科目,确定固定资产期末结账规则 。(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step7:关键信息设置一览总览总账激活设置信息,部分信息在完成后,将不可修改调整。(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账套创建思考:固定资产相关规则设置完成后哪些可以修改?如何修改?(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规则设置账套参数设置包括在账套初始化中设置的参数和其他一些在账套运行中使用的参数或判断,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折旧信息、与账务系统接口、编码方式和其他五方面的内容,它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运行的前提条件。(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规则设置1、折旧处理规则(1)折旧汇总分配周期(2)变动单生效原则(3)新增资产折旧处理规则(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规则设置2、制单对账规则(1)对账规则(2)制单处理规则(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规则设置3、固定资产编码规则(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规则设置4、减值控制规则(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设置系统级基础档案与总账系统共用模块级基础设置包括:(1)资产类别(2)部门对应折旧科目(3)固定资产增、减方式(4)使用状况(5)折旧方式(6)固定资产卡片项目(7)固定资产卡片样式(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设置1、资产类别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规格不一,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及时、准确地做好固定资产核算,必须科学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为核算和统计管理提供依据。(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设置2、部门对应折旧科目对应折旧科目是指计提折旧时所对应的成本或费用科目。设置重点是为各部门设置折旧计提时的对应入账科目,即折旧费的归集科目(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设置3、固定资产增、减方式固定资产增减方式的设置主要是在固定资产有增加或减少业务时使用,类似于一摘要,系统内置了六种增加方式和八种减少方式,也可根据单位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增减方式。增加方式主要有:直接购买、投资者投入、捐赠、盘盈、在建工程转入、融资租入。减少方式主要有:出售、盘亏、投资转出、捐赠转出、报废、毁损、融资租出。(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设置增减方式系统已预设,可增加、删除设置重点是为各增减方式设置对应入账科目(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设置4、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从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角度,需要明确资产的使用状况,一方面可以正确地计算和计提折旧,另一方面便于统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主要的使用状况有: 在用、季节性停用、 经营性出租、大修理 停用、不需用、未使 用等。(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设置5、折旧方式折旧方法设置是系统自动计算折旧的基础。系统给出了常用的五种方法:不提折旧、平均年限法(一和二)、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设置6、固定资产卡片项目卡片项目是固定资产卡片上要显示的用来记录资产资料的栏目,如原值、资产名称、使用年限、折旧方法等是卡片最基本的项目。(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设置7、固定资产卡片样式卡片样式指卡片的整个外观,包括其格式(是否有表格线、对齐形式、字体大小、字型等)、所包含的项目和项目的位置。(五)固定资产管理期初数据初始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初始设置包括两项内容原始卡片录入期初对账(五)固定资产管理期初数据初始1、原始卡片录入原始卡片录入:即将建账日期以前的数据录入到系统中,以保持历史资料的连续性。原始卡片的录入不限制必须在第一个期间结账前,任何时候都可以录入原始卡片。固定资产原始卡片是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基础、依据,固定资产卡片所记录的固定资产的开始使用日期的月份必须大于其录入系统的月份。(五)固定资产管理期初数据初始(五)固定资产管理期初数据初始注意多部门资产使用问题(五)固定资产管理期初数据初始2、期初对账必须做到固定资产与总账系统对账平衡2.1 系统管理概述五、固定资产凭证科目来源五、固定资产凭证科目来源固定资产凭证科目两类:(1)基本科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对应科目折旧分配入账科目增减变动入账科目固定资产科目来源是什么?固定资产科目来源如何设置?五、固定资产凭证科目来源1、基本科目设置基本科目来源五、固定资产凭证科目来源2、对应入账科目设置折旧分配科目来源增减变动科目来源2.1 系统管理概述六、薪资核算管理初始设置六、薪资核算管理初始设置内容核算账套基础档案核算规则数据初始如何设置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两种状态数据初始分两类:一类伴随公式设置实现一类伴随人员档案设置实现规则面向工资类别(一)薪资核算账套如何建薪资核算管理系统核算账套的建立,实质上就是一个启用问题,涉及两个方面:薪资核算管理系统启用薪资核算管理系统激活阶段如何建两个阶段启用激活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一)薪资核算账套如何建1、薪资核算管理系统启用启用日期设为启用月份第1天(某年某月1日)谁来启用如何启用(一)薪资核算账套如何建2、薪资核算管理系统激活激活薪资核算管理系统,按向导完成核算账初始设置。合理设置类别方案(一)薪资核算账套如何建合理设置是否代扣个人所得税合理设置是否扣零现金发放工资需要扣零银行代发无需扣零(二)薪资核算管理两种状态两种工作状态工资项目选用部门档案设置人员档案设置计算公式设置工资数据处理工资分摊计提核算规则设置工资类别管理工资项目定义人员附加信息工资类别汇总数据采集上报工资类别打开状态工资类别关闭状态(三)工资类别管理工资类别是指一套工资账中,根据不同情况而设置的工资数据管理类别。如某企业中将正式工和临时工分设为两个工资类别,两个工资类别对应同一套账务。1、新建工资类别(三)工资类别管理1、工资类别包含员工所在的部门2、设置到末级部门(三)工资类别管理2、删除工资类别当某此工资类别因设置错误或其他原因不再需要时,可将其从系统中删除。3、打开工资类别在进行工资数据处理时,必须使操作的工资类别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要将工资类别打开。4、关闭工资类别某一工资类别数据处理完毕,或要对工资类别进行基础信息设置,如定义系统可以使用的工资项目,则必须将工资类别关闭。处于活动状态的工资类别只能有一个(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系统级基础设置:部门档案人员类别人员档案银行档案模块级基础设置:工资类别工资项目部门档案:系统级与模块级均有设置人员档案:系统级与模块级均有设置工资项目:工资类别打开和关闭状态均有设置(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1、部门设置(1)系统级设置:薪资管理系统中所使用的部门与其他管理系统共用,需先在基础设置模块完成设置。(2)模块级设置薪资管理系统所指部门设置,是指定工资类别所包含的部门情况,指定的部门必须是在基础设置中所建立的部门档案。模块级部门设置面向工资类别(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2、人员附加信息设置人员附加信息设置功能,丰富人员档案的管理内容。增加的人员附加信息均可作为工资项目使用(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3、工资项目设置分面向工资系统的设置与面向工资类别的设置两种状态。(1)薪资系统工资项目设置面向薪资系统的工资项目设置就是建立薪资数据库字段,涉及内容主要有:序号或栏目号、项目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增减项。薪资系统工资项目设置需在关闭工资类别状态下进行(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薪资系统工资项目设置窗口关闭工资类别状态下工资项目设置界面(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工资项目设置注意事项:①工资项目实质是创建工资数据库文件的字段结构。②部分工资项目系统已预设,涉及:部门编码、职工编码、姓名、签名、应发合计、实发合计、扣款合计等。③工资项目结构修改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出错。要慎重!④工资项目的数据宽度要合适,避免数据溢出的错误。⑤部分工资项目随选项规则设置自动增加,如计件工资、代扣税、本期扣零等。⑥参与工资汇总计算的工资项目的数据类型必须设置成数值型。⑦参与应发合计计算的工资项目应设为增项,参与扣款会计计算的工资项目需设为减项。(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2)工资类别工资项目设置面向工资类别的工资项目设置就是从已建薪资系统工资项目中选择使用哪些工资项目,是一个选用问题。工资类别工资项目设置需在工资类别打开状态下进行(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工资类别工资项目设置窗口打开工资类别状态下工资项目设置界面(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工资项目设置两种界面区别工资类别工资项目设置界面薪资系统工资项目设置界面(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4、银行名称设置银行名称设置主要用于设置由银行代发工资时,代发银行名称和职工工资账号长度。(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5、人员档案设置(1)系统级设置:薪资管理系统中所涉及人员档案,需先在基础设置模块完成设置。(2)模块级设置薪资管理系统所指人员档案设置,是指定工资类别所包含的员工情况。模块级部门设置面向工资类别人员档案用于登记工资发放人员的姓名、职工编号、所在部门、人员类别等信息,处理员工的增减变动等。对人员档案的设置包括增加人员、人员调离与停发工资、数据替换等。(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1)增加人员(两种方式)逐一增加可选人员必须是已选部门的人员(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批量增加(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2)人员调离与停发工资编辑员工工资数据(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3)人员附加信息录入(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6、工资项目计算公式设置工资核算公式是指设置工资项目之间的计算等式或运算关系。定义公式可通过选择工资项目、运算符、关系符、函数等组合完成。重点掌握IFF()函数完成人员档案设置后,才能进行公式设置IFF函数中的条件表达式左侧内容必须是“工资项目”列表中的内容及“部门”列表中的“部门”、“人员类别”列表中的“人员类别”(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公式确认有两种作用:一是检查公式是否符合公式输入规则;二是进行公式保存。1、先选定工资项目,再定义工资项目计算公式。2、公式必须符合公式规则3、公式定义后必须执行“公式确认”4、公式中删除内容需要通过退格键实现,不能通过删除键进行5、所有公式定义完毕后,执行“确定”按钮。(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IFF()函数据基本格式:IFF(条件表达式,逻辑真取值,逻辑假取值)条件表达式成立时取值条件表达式不 成立时取值IFF( )函数可嵌套使用1、三个参数据缺一不可2、第二、三个参数最终结果必须是数值(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IFF()应用举例:(1)基本工资=IFF(职务=“总经理” ,6500,IFF(职务=“部门主管" ,4800, 3000))(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2)岗位工资=IFF(人员类别=“企业管理”,2800,IFF(人员类别=“车间管理”,2700,1500))(3)基础津贴= IFF(职务="总经理" ,1200,IFF(职务="主任" ,800, 600))(6)住房补贴= IFF(职务="总经理" ,600,IFF(职务="主任" ,400, 300))(四)薪资核算基础设置应用举例:已知某单位工资构成中有一“绩效工资”工资项目,该项目工资标准如表所示:绩效工资标准请根据上述工资标准数据,写出“绩效工资”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职务 工资标准 职务 工资标准正高级 3800 中级 2200副高级 3000 其他 1500(五)薪资核算规则设置薪资核算规则主要涉及扣零、扣税等业务处理规则。业务处理规则面向工资类别参数设置(五)薪资核算规则设置扣零设置扣税设置(五)薪资核算规则设置汇率调整设置分段计蒋设置(六)扣缴所得税设置在薪资管理系统中进行个税计算规则设置,主要包括个税计算对应工资项目的设置、税率表设置及个税免征额设置等。选定扣税依据项目设置税率表修改采取例序修改本章思考题1.在账务处理系统中,与凭证处理相关的业务规则有哪些?2.期初试算不平衡对后续会计业务处理有何影响?3.期初对账若存在不一致,对后续会计业务处理有何影响?4.在期初余额录入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5.如何录入往来辅助核算会计科目期初余额?6.与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相关的核算规则有哪些?7.薪资管理系统中设置工资核算类别有何意义?8.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内置的增加方式和减少方式有哪些?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阐述如何为各种增减方式设置对应科目?9.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谈谈如何设置工资项目,如何定义工资项目计算公式。10.薪资管理系统中部门设置与基础档案中部门设置有何区别?11.薪资管理系统中的人员档案与基础档案中的职员档案有何区别?本章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