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1节《力》第1课时教案 (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 第1节《力》第1课时教案 (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资源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1《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 7.1力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二、科学思维 1.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2.从经历的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三、科学探究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效果。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 2.在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 准备磁铁、小钢球、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有参加过攀岩活动的同学吗 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观看攀岩者 的攀爬过程,能说一说攀岩者是怎样维持身体平衡的吗 学生: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 体的平衡。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比 如张三推了李四一下,就有了推力;老师经常提醒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 力;抗震救灾过程中需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等.这些“力”的含义有什 么不同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
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有很大的区别.那么什么是力呢 又有谁知道力 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是方的 圆的 还是扁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疑 问开始今天的学习吧!相信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很好地认 识它了. 二、新课教学 (一)力 1.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运动中、生产生活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在产生力的现象中涉及几个物体 发生力的作 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呢 (


杠铃



推土机


地球


月球
) 2.师通过上面的现象,我们知道人举杠铃时,人用了力,杠铃受到 了力,这是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而地球吸引月球时, 磁地球对月球施加了一个吸引力,这是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产生了力的作 用,那么什么是力呢 请同学们试着归纳. 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2)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 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师我们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如何衡量力的大小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托 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 家牛顿,物理学中的单位就用牛顿的名字命名.) 板 书 :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3.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 大约是1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 约是700 N;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 N…… 4.思考: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吗 物体之间不接触,能否产 生力的作用
如磁体吸引铁钉、太阳吸引地球。故产生力的条件是:至少要有两个 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5.思考: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 在水平面上,两 个篮球刚好接触,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因为两个篮球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所以两个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①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力的作用与物体是否接触无关。 (二)力的作用效果 1.演示: (1)捏一下面团; (2)拉伸一下弹簧。 同学们交流讨论上述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各小组之间交流结 果,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多媒体展示相关生活实例。 思考:把杯子放在桌面上,桌面会发生形变吗 因杯子对桌面有压力的作用,所以桌面会发生微小的形变,只是我们 用肉眼看不见。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可以是很明 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有时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放 大观看。如通过装满水的瓶子上的细管中的液柱变化,反应玻璃瓶的微小 形变一一放大法。 播放视频《慢镜头下的形变》 2.演示:①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正前方) 放一个磁铁,观察小球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②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铁,观 察小铁球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


)同学们交流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师是什么使小钢珠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生:磁铁对它的吸引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 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是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 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板书:力的作用效果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思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 同步卫星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尽管运动的快慢不变,但是运动的 方向在改变。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跟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所以叫做“同步”卫星。 思考:机场的传送带在传送物体时,传送带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 生了改变 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因为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方向都没有发生改 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力的概念,知道了物体间力的单位。 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 一是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二是可以使 物体的形状改变。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 容。
板书设计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 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3.力的作用效果:①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深入观察、分析和总结 将抽象的力的概念弄懂、弄透,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学,有亲近感、
成功感 2.本节实验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提醒学 生注意观察的同时要认真思考,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效果会更好.学生 实验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探究,要让学生成为学 习知识的主人,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透 过现象提炼实质的综合概括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