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薪资管理 课件(共81张PPT)- 《会计电算化业财一体化》同步教学(东北财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章 薪资管理 课件(共81张PPT)- 《会计电算化业财一体化》同步教学(东北财大版)

资源简介

(共81张PPT)
会计电算化
业财一体化
第五章 薪资管理
[认知塑造] 薪资关乎国计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谐。薪资核算要准确,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薪资发放要及时,不得拖欠。从社会角度要求,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个人角度,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认知塑造] 薪资业务处理有着严格的流程,如计算、分摊、月末处理等薪资管理流程,如流程出现差错,结果将是不可逆的,因而在业务处理中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流程、规范操作,避免因流程差错影响业务处理结果。同时,期末业务有严格的先后处理顺序,顺序颠倒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结果,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因而要注重培养责任意识,分工协作。
[认知塑造] 通过薪资管理与改善企业管理问题的应用和结合,发挥对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树立社会责任感,促进自主创新能力,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能适应职场环境变化等。
*
*
薪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国家劳动法规和政策,对职工薪资的发放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其范围包括发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和按国家规定发放的津贴、补贴等。
薪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涉及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不同的薪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结果。符合市场规律,符合企业实际,具有激励机制的薪资方案,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些都要建立在薪资日常核算的基础之上。
*
*
第一节 薪资管理基础设置
*
一、数据权限设置
1.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企业应用平台“基础信息”—“数据权限”,执行“数据权限控制设置”。
*
2.在记录级页框中将“部门”、“工资权限”业务对象选项前默认的“√”去除,这样不具备账套主管权限的会计人员才能完整地进行工资业务操作,否则需要进入“数据权限分配”给操作员授予相应部门和工资权限才能进行薪资业务操作。
*
二、建立工资账套
1.登录人力资源的“薪资管理”模块。选择“业务工作-人力资源-薪资管理”。
*
2.参数设置。在第一次使用时,必须建立工资账套,也就是对薪资管理系统进行初始化,使它能满足核算单位的特殊核算要求,这些操作是在系统引导下的人机对话过程。
*
3.在“扣税设置”中,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勾选“是否从工资中代扣个人所得税”选项。本账套核算要求勾选该选项。
*
4.在“扣零设置”中,如果采取银行代发工资形式通常不做选择,如果采取现金发放工资形式需要选择扣零设置,这样便于工资的发放。
*
5.“人员编码”要求编码与公共平台的人员编码保持一致。
*
三、基础信息设置
1.人员附加信息设置。如果在工资核算时同时想了解其他信息,可以选择附加信息。例如想了解人员的身份证号、民族、技术职称等,可在此进行选择。
*
2.工资项目设置。在这里设置账套所有工资类别所有可能用到的工资项目。
*
四、正式员工工资类别设置
(一)建立工资类别
1.输入工资类别名称“正式员工”
*
2.选择纳入“正式员工”工资类别核算的人员分布的部门。注意除了“选定全部部门”操作以外,其他操作时选择了上级部门,系统不会自动选择该部门的下级单位,该部门的下级单位还得再次选择。
*
3.确定该工资类别的启用日期。该日期与系统登录日期一致。若要修改工资类别的启用日期,必须以需要的启用日期重新登录系统。
*
1.人员档案建立。建立属于这个工资类别核算的人员档案。
①进入人员档案设置界面,执行“批增”功能。
(二)正式员工工资类别的具体设置
*
②人员批量增加可以从基础档案中批量增加人员信息。批增以后账号信息要单独增加。
*
③查看属于该工资类别的全部人员档案信息。
*
2.选择工资项目和设置计算公式。
①选择该工资类别需要使用的工资项目。
*
②在“公式设置”中设置“事假扣款”项目计算公式。
*
③设置“交通补贴”项目计算公式。
*
④设置“养老保险”项目计算公式。
*
⑤设置“医疗保险”项目计算公式
*
⑥设置失业保险项目计算公式
*
⑦设置住房公积金项目计算公式
*
⑧设置“个税缴纳基数”项目计算公式
*
在定义完所有需要定义的工资项目计算公式以后,还需要注意调整定义的工资项目顺序,系统会按照定义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所以要求先得数据的项目放到上面,后得数据的项目放到下面。
例如个税缴纳基数应该放到“应发合计”项目的下面才能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
3. 个人所得税选项设置
进入“设置”-“选项”-“扣税设置”,检查和设置“收入额合计”、“税率设置”等信息。
*
设置所得税税率表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8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月5000起征点-综合所得适用)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含税)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2660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441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160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5160
从2018年10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为5000元/月,外籍人员不再享受附加减除费用,适用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自2019年1月1日起,将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三项所得与工资、薪金合并起来计算纳税,并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第二节 薪资管理日常业务
*
进行本月工资数据的计算,未定义计算公式的工资项目数据需要手工填入,例如基本工资、奖金、事假天数。定义了公式的项目由系统自动计算,例如事假扣款、交通补贴等。
1.输入未定义计算公式的工资项目数据。
一、各工资类别的工资变动
(一)工资变动
*
2.定义了计算公式的工资项目由系统自动计算。
*
2011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所说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所说的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 500元。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
自2019年1月1日起,将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三项所得与工资、薪金合并起来计算纳税,并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二)扣缴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合计-五险一金-起征点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本例应纳税所得额=(13600-27.72-1767-1117.04-558.52-0-5000)=5129.72
本例应纳个人所得税额=5129.72*10%-210=302.97
2018年10月起个人所得额计算实例:
*
1. 选择个人申报表模板。
*
2.设置查询范围。
*
3.生成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
*
4.生成系统扣缴个人所得税报表。
*
5.生成个人所得税汇总报告表。
*
(三)生成银行代发一览表
*
(四)工资分摊
在定义好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由系统自动生成工资业务相关凭证。
1.选择工资分摊功能。
*
2. 进入工资分摊界面。
*
3.点击“工资分摊设置”。
*
4. 定义分摊构成设置。
*
5.选择“计提费用类型”、“选择核算部门”,确定“计提会计月份”,“计提分配方式”选择“分配到部门”,选中“明细到工资项目”。
*
6.生成工资费用分配一览表。
*
7.系统自动生成工资分摊凭证。
8.计提工会经费
*
*
*
期末应进行工资管理系统的结账,将本期工作结束,为下期工作准备数据。
1. 关闭工资类别后,执行月末处理功能,系统显示最近一期已经结账的会计期间
(五)月末处理
*
2.反结账
若结账以后发现存在问题,在进行年度数据结转之前可以进行反结账。
*
1.输入工资类别名称“临时员工”
二、临时员工工资类别操作
(一)建立工资类别
*
2.选择临时员工所在部门,只有仓库聘请了临时员工,这时只需要选择“仓库”,并选择下属的“原材料库”和“成品库”。
*
(二)临时人员工资类别的具体设置
1.建立临时人员档案
*
2.选择临时员工工资类别需要的工资项目
*
3.设置养老保险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
4.设置医疗保险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
5.设置失业保险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
6.设置住房公积金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
7.设置个税缴纳基数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
8.计件工资选项。计件工资是薪资核算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核算制造型企业员工的计件工资,并将计件工资数据传递到薪资系统,计件工资划分为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两类。
①登录计件工资选项
*
②计件工资选项设置
*
③计件工资设置
*
④计件工资计件要素设置
*
⑤计件工资计件工价设置
*
⑥进入计件公式设置界面
*
⑦选择计件工资计算项目
*
⑧输入计件工资公式具体内容
*
(三)计件工资统计
1.计件工资录入界面
*
2.输入计件工资统计工时
*
*
3.审核计件工资录入内容
*
4.计件工资汇总
*
(四)工资变动
*
如果需要,可以将不同工资类别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在关闭所有工资类别的情况下,通过维护中的“工资类别汇总“功能可以完成。
三、工资类别汇总
*
*
思考题及实践题:
1.如果有新员工加入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操作?
2.如果11月需要给所有的人增加100元奖金,应该如何操作?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