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第二部分 大单元知识整合专题专题八 生态文明建设1.我国资源现状(形势):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形势):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4.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7.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8.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智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新课标·议题探究某校九年级(1)班以小组为单位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议题展开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筑牢制度保障 呵护美好家园】(1)第一组同学针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议题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搜集的相关资料,请你完成表格。相关资料 评析小美 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小林 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资料 评析小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4月26日通过,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①我国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我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④生态兴则文明兴,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享受绿色生活 守护美好家园】近些年,网购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包装废弃物,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也日渐凸显,为此,各大快递企业纷纷在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使用等方面下功夫。山西顺丰投用了一款可循环快递箱,无需胶带即可完成拼装,并且可循环使用70次以上,整箱的制作材料96%可回收。为了了解可循环快递箱的使用现状,第二组同学在社区开展了问卷调查,如图是问卷调查结果。(2)根据饼状图中折射出的问题,请你提出应对策略。(两个方面)示例:①广泛宣传,向社区居民大力推广介绍可循环快递箱;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可循环快递箱的使用率;③完善配套设施,如在社区增加可循环快递箱回收点。(3)为解决饼状图中反映出的问题,同学们准备到社区开展宣传活动,请完成活动方案。宣传主题 ①宣传地点 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宣传方式 ②宣传内容(两个方面) ③示例:①使用可循环快递箱共享绿色美好生活。②现场宣讲;展板展示;发放宣传单;通过微信群转发倡议书。③使用可循环快递箱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做法;我们要自觉使用可循环快递箱,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15张PPT)第二部分 大单元知识整合专题专题七 社会建设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3)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党和政府如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议题探究为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某校九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老师开展以“我们的美好生活”为议题的教学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参与其中吧!★议题一 精神学习分享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分享会上,同学们对下列内容进行了探究:学习报告内容 体现教材知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①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1)请你将上表中的空格内容补充完整。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议题二 探讨发展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中,我国教育现代化越来越焕发出蓬勃生机,教育强国建设更加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针对当前中国的发展问题,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以下探讨。(2)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你同意吗?请任选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阐明你的看法。示例一:甲的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的中心。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示例二:乙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改变,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议题三 感受伟大成就大家搜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信息并进行讨论。 信息一: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信息二: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中国倡导的“精准扶贫”理念被明确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中国的扶贫成就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贫困人口看到了摆脱贫困的曙光。(3)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取得上述伟大成就背后的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④坚持精准扶贫;⑤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勇担责任。★议题四 向未来进发(4)活动的最后,同学们纷纷谈论自己的打算,站在新起点,让我们向未来进发,你将有怎样的行动?①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历史使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树立责任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共15张PPT)第二部分 大单元知识整合专题专题六 文化建设 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4.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5.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明交流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2.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4.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传统美德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地位)3.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影响) 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3.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4.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价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新课标·议题探究原创某校九年级(1)班以小组为单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何在”为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不忘本来】(1)第一组同学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核”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搜集的相关资料,请你协助他们完成表格。相关资料 精神内核示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自强不息小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以人为本、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小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创新意识以人为本、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相关资料 精神内核小美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脚踏实地、务实精神脚踏实地、务实精神【吸收外来】第二组同学针对“和而不同”的理念展开讨论,以下是他们讨论的结果: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基于不同历史、国情、习俗等因素孕育出不同文明,各有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我们应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了解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性。历史和现实深刻表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与体悟。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能够激发新的活力;④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⑤我们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理解和包容优秀外来文化;⑥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机活力。【面向未来】(3)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走入千家万户,扎根人民生活,同学们准备到社区开展宣传活动,请你撰写活动方案。示例:①宣传主题:探寻“何以中国”,守护文化根脉;②宣传地点:社区服务中心;③宣传方式:播放纪录片,开展文艺演出;④宣传内容:京剧、武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七 社会建设.pptx 专题八 生态文明建设.pptx 专题六 文化建设.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