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学习目标
★★★★★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目标分别是什么 ”
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宪法如何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7.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
>>> 0H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些奋斗成果应该如何予以确认呢
坚 持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坚 持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宪法序言★
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宪法序言指出: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 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
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
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1.宪法序言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制定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
1954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因其在 1954年颁布,故称其为“五四宪
法”。
坚 持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x
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
1954年9月20
日,
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通过
时间:
1975年1月17 日,四届全国 人大一次会议 通过
时间:
1978年3月5日 五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通过
日,五届全 国人大五次 会议通过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1954年宪法
时间:
1982年12月4
中革人民共和周惠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54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
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
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
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 党 的 领 导 地 位 是 如 何 确 立 的
坚 持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宪法》第一章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
征。”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 性质决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
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 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特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最大优势
是党和国家的
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 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一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坚 持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坚 持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②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
O
③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
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含宣誓誓词
法律出版社
03 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宪法规定:国家性质
党的性质、宗旨、最高目标
支持司法:深化司 法体制改革,优化 司法职权配置,规 范司法行为,保证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 公正地行使司法权。
带头守法:宪法 宣誓充分彰显了 总书记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的政治 品格和领袖风范。
领导立法:检察
官法的通过与施 行对构建中国特 色监察官制度有 重要意义。
保证执法:监察
体制改革、打虎 拍蝇、司法惩治 等都体现了从严 治党的决心。
坚 持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t>
最高检依法时你鸣决定建描
t R ettlF ·
88845845,88588月88、分28542880,
:-,
监察官法
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次会议20日表决通过
胡E 铁殊理性钢湖
胆据食属免线组联员帮长锡
公关 安线线 结线 林 后 套 焦 皎 效
① 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制
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②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
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③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
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3. 如 何 坚 持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 02 》》》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 宪法的基本原则 P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一切社会主义劳动者、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 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 一的爱国者政治概念
公民
具有中国国籍,
包括全体社会成 员(人民和人民 的敌人)
明晰“公民与人民”
法律概念
公民
政治性概念,与敌人相对。
剥夺政治权
利的人和其 他敌对分子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

A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第一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
基础。
、社会义
市 场经济
公 有 制
非公有制
宪法第六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 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征 用
混合所有制 (国有+集体)
每公
③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
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 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人大代表
人民
民主选举
组成
④基本权利上: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
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平等权
人身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社会经济权利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⑤武装力量上 :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
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 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 ,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P5)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
人民的经济基础。 (P5)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 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P6)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
权利的保障措施。(P6)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P6)
>>> 03 》》》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实施义务教育
我国通过各项措施积极保障人权。
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生命健康权 劳动权
开展再就业培训
开办农村书屋
文化权利
受教育权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1.国家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2.最大的人权:人民幸福生活
3.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具有广泛性。
广泛性
既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 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等经
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4、 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特点)
①主体
广泛
②内容
广泛
②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监察: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 ,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 项合法权益。
⑤普法: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 治观念,形成全民守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5.我国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的宪法原则)
①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公民享有的具体权利与责任。
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发展权利。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民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的“红 利”。
二、人身权利。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重视被追诉人、被羁押者和罪犯的人身权利保障,切实保 障公民人身权利。
三、 民主权利。通过立法正式确立了国家宪法日,积极推进公民民主权利实现。
四、公正审判权。各级司法机关强化司法公正、公开,积极推进多项司法改革举措,进一步促进 公正审判权有效实现,司法领域人权保障迈上新台阶。
五、少数民族权利。 各少数民族的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六、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利。 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加快推 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
七、残疾人权利。 继续推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措施。
八、环境权利。 以治理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利,积极探索中国 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九、 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节选自《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课 堂 小 结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原则
实质内容、目标及主体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一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
国家性质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基本权利 武装力量
宪法确认 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
坚持中国共产 党领导
党的主张 和人民意 志的统一
国家尊重和 保障人权
国家权力属 于人民
随堂练习
>>》
》》》
04
★ ★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
广泛。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B.我国宪法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C.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是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的主体
D.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
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 社会、文化方面
的权利
-★ ★
2. 为加强国家的法治建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
①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③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④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