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诗歌的内容。2.理解诗歌的情感。3.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重点难点】1.识记诗歌的内容。2.理解诗歌的情感。【学习过程】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完成下列任务。(一)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 初年到 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 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二)了解王勃王勃(约650-676),字 ,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 诗人。与 、 、 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暗讽豪门世族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三)了解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 诗人。其诗清淡,擅长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并称“王孟”。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四)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式 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 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三)理解诗意1.式微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你们,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2.子衿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也不继续通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找我?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有三个月那样长!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辅卫着长安,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与你离别,心中有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近在身边。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地泪湿手巾。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洞庭湖水几乎与岸齐平,水映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坐看垂钓之人悠闲自在,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二、探究案阅读《式微》,探究下列问题。1.天黑了,诗人为什么不回家 2.“式微式微,胡不归 ”运用了什么修辞 结合诗意简要分析。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阅读《子衿》,探究下列问题。5.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6.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 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探究下列问题。7.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首联所展现的画面。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9.“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是如何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宽慰的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11.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探究下列问题。12.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诗的妙处。13.请结合全诗内容,从写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三、质疑案读完诗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点拨要点一、预习案(一)诗歌 西周 春秋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六义(二)子安 唐代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三)唐代 王维二、探究案1.由“微君之故”“微君之躬”可以看出,其遭受统治者的压迫,欲回家而不得。2.设问。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 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 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3.日落天黑,还在露水中泥地里劳作,怎能没有怨言呢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4.这首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感情。5.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6.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7.关中一带的茫茫大地护卫着长安城,诗人和友人就要在此分别,诗人遥望友人所去的蜀州之地。只见风尘烟霭苍茫无边,二人依依惜别。8. ①点明送别之地和杜少府将要去的地方;②为诗歌营造壮阔的意境;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9.用两人同是在外做官的处境,都对对方依依不舍的感情来宽慰朋友,从而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表现了对朋友的体贴关切。10.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11.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真挚的情意和旷达的胸怀。12.这两句诗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水汽蒸腾,笼罩着广阔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浩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摇晃起来,极富艺术感染力。“蒸”字有一种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腾之势,“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13.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作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