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内容】气候湿热的红土地;重要的水田农业区。【课程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教学目标】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结合地图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势和河流等自然条件。3.分析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4.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5.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地图上明确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2.难点: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对比法。【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视频导入——《采茶歌》视频提问:你能从这段视频里看到哪些地理信息?(提示学生可以从景色、农作物、服装等方便考虑)学生回答:看到了水稻的梯田,看到了茶园,听到了南方的方言。(通过视频导入和学生回答,增强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南方地区的景色图片展示讲授引导:“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风景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新课讲授位置和范围1.南方地区的位置(1)活动: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在地图找到南方地区的位置,并描述南方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回答: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地区,主要位于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教师补充: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主体民族是汉族。(2)展示南方地区的范围图,引导学生分析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活动安排:阅读下面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根据之前的学习方法,分析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师在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讨论完成后,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纬度位置——位于34°N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南方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少部分为热带;海陆位置——南方地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2.南方地区的范围活动:读图认图—南方地区包括的省份活动安排:展示我国行政区划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份。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好以后,教师找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来,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直到正确答案出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进一步明确南方地区的范围,同时强调南方地区一些重要的省份—台湾、澳门、香港等)。自然特征1.地形地势(1)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形地势相关地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读南方的地形图,在图中找到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山脉。学生地图上找到相关的地形区和山脉,并在地图上指认出来,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引导提问:通过观察南方地区的山脉和地形区,归纳南方的地势特征。学生回答小结:南方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2)活动:读图思考——南方的地形差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在南方地形图上以巫山、雪峰山为界,东西部的地形有何差异?学生通过通过不断的读图判读,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对地图的敏感性,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地势西高东低。(3)讲授展示南方的地形区展示南方不同地形区的景观照片,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的差异感知,让学生理解区域内的环境差异。2.气候特征导入:有人这么描述南北方的气候“南方的天气柔和而湿润,常常是细雨绵绵,而北方的天气则刚烈而干燥,常常是雪花纷飞。”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南方“柔和而湿润”的气候条件。(1)展示我国的气候类型图,分析南方地区的相关气候特征。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对地图信息进行分析判读。小结: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2)展示我国季风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夏季风对我国南方地区降水的影响学生可以举手回答自己的想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受夏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小结:南方地区的北回归线南部有部分热带季风气候,总体来看,南方气候的的特征可以用“湿热”两个字来概括。3.河流特征展示地图,并提问: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看谁找到的最多。(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找到长江,珠江等河流后,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当地气候地形等相关自然条件,分析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南方地区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珠江等,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4.植被和土壤展示我国不同土壤的图片并讲解:土壤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我国疆域广阔,且冷热和干湿变化明显,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土壤类型十分丰富。展示南方植被和土壤的照片(通过图片展示和分析说明,了解南方地区的土壤特点。)(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是指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地区的,由常绿的双子叶植物所构成的森林群落。又称照叶林、月桂树林、樟栲林等。提示:讲解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气候和植被的关系。(2)土壤类型:红壤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当地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红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提示:可以列举我国南方茶园的例子,让学生对红壤有更直接的理解。5.活动:讨论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可以进行适当指导,提醒学生关注海拔和冬季风。小结:四川盆地周围高大山脉阻挡了冬季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无高大山脉,受冬季风影响大。(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小结:西双版纳地区处于云贵高原南部,北部的高山阻挡了阻挡了南下的寒潮;纬度相当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北面南岭山地的海拔较低且彼此间断,所以受寒潮影响。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引导过渡:展示我国江西婺源、云南等地区的梯田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南方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水稻。1.农业类型提问:大家还记得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吗?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地图并引导小结: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活动:思考分析——南方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分析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小组内进行补充。小结: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河湖密布,水源充足,灌溉条件良好。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土壤的酸性比较强。(2)南方水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你知道南方的哪些饮食与水稻有关?(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举例分析: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米粉以大米为原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配制而成。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其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2.南方的主要农作物提问:想一想你都吃过或者见过南方的什么水果?图片展示一部分南方种植的水果让学生辨认。(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活动:读图认图——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活动安排:阅读“南方地区农产品的分布”找出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结合作物图片和相关农业产品讲授。小结:南方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糖料作物是甘蔗,油料作物是油菜,经济作物是茶叶、棉花,毛竹。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展示元阳梯田的图片: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小结:山区——南方山区的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缓坡上主要修筑梯田。(2)展示东南丘陵的图片:东南丘陵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整个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林木尤以杉木、马尾松、毛竹为多,是中国重要林特产品生产基地。但这些地区坡地多、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改良红壤和利用坡地,对于东南丘陵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小结:东南丘陵——分布红壤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水热条件好,适宜发展林业,是我国重要的林区。内容小结。四、课堂练习。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五、课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