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内容】
江河的源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课程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地形气候等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3.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4.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理解“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2.难点: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三江之源》纪录片
学生对三江源的看法。
教师讲解引导: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神秘的三江源。
二、 新课讲授
(一)位置范围
1.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指导学生阅读。
活动:自主探究学习——三江源的位置和范围
活动安排:阅读三江源的地形图,结合课本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重要信息的归纳能力。)
提问:三江源是哪三江?请在地图上用红笔描出来,并标注名字和序号。观察三江源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说说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由学生完成并进行小结。
小结: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二)自然特征
1.地形地势
展示三江源地区地形地势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提问:观察三江源的地形图,分析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
2.河湖分布
(1)结合海拔地形等条件分析并描述三江源地区的河流湖泊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讲授: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2)观察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流域面积大小和发源山脉。
学生读图回答: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各拉丹冬雪山,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东北部;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
(3)读图分析思考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成为“中华水塔”?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3.气候特征
(1)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类型图,结合该地气候特征,小组合作谈论分析下列问题。
合作讨论:三江源地区降水丰富吗?这里为什么会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小结。
小结:三江源地区的年降水量约为200mm—400mm,属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并不大。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2)湖泊的调节作用’
思考分析作为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湖泊、沼泽是如何调蓄河流的。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分析,教师讲授小结:雨季来临和冰雪融水丰盈时,湖泊和沼泽储蓄河水,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冬春河流水量减少,湖泊和沼泽将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水量的相对稳定
【知识拓展】
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湖泊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鄂陵湖,位于青海省玛多县西部,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大型微咸水湖,重要的是渔业,也是鸬鹚、雁鸭类(包括斑头雁和赤麻鸭)和鸥类(棕头鸥和渔鸥)的重要繁殖地。
4.活动:模拟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①小组合作探究: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阅读图9.19,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就下面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
小结:在众多的支流中确定黄河正源,应根据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找出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
②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分析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讲解并小结:在源头区,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1952认为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1978年认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
③阅读表9.1,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河源头, 并说明理由。
小结: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三)保护三江源地区
1.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1)提问:阅读下图,你能找到三江源地区的哪些动物?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指导的动物信息,教师讲解:野牦牛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带,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
黑颈鹤主要在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进行繁殖,栖息于高原沼泽地、湖泊及河滩等湿地。
白唇鹿是中国特有的鹿种,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
盘羊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群居动物,有季节性的垂直迁徙习性。
(2)结合课本和相关资料,说一说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
学生读图分析教师根据情况补充小结: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2.存在问题
(1)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分析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图片讲授,加深学生会环境破坏的理解: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菱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②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思考分析
①问题:讨论分析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三江源地区降水少,沼泽和湖泊对水源也由调节作用。
小结: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导致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干旱灾害。
②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小结: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黄河断流时间增长等。
过渡:由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呢?(提示引导学生从国家和个人的层面讨论分析。)
3.采取措施
提问:结合实际,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问题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知识拓展】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藏羚羊、雪豹、兰科植物等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等。
三、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