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3重力 (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3重力 (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重力
教材 与 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影响;重力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对于重力要从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进行认识,对于万有引力只需让学生明白天上的物体跟地面上的物体一样,都受到引力作用,对万有引力定律不必补充和深入讨论;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要通过探究得出。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现象观察并分析重力的方向、作用点; (2)通过对知识的回顾更好的熟练浮力基础知识以及应用公式; (3)能结合示重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综合应用。 2.科学思维 (1)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2)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3.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本实验需要的器材不多,实验结论差别不大,建议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不要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这个实验探究的重点可突出“猜想”与“分析论证”两个要素。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该知识点的误区在于学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误认为与接触面垂直,将“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混淆,建议利用直角三角板作一条铅垂线,改变三角板的摆放方式,观察铅垂线的方向。
教学辅助手段 弹簧测力计、钩码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引入: 观察与思考: 问题1:为什么“水往低处流” 问题2:衣服上的水滴、成熟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为什么 观赏、体会生活中的现象,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通过思考、观察,激起学生好奇心,从而引入课题。
【探究新知】 一、重力的大小(G)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 (3)重力的受力物体:研究的物体。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用手分别托起实验桌上的两组物品,说出感觉所用的力的大小,为什么所用的力不同 体验与感悟:不同质量的物体用手托住时所用的力不同,质量越大的物体,托住时所用的力越大,即物体重力越大。 思考:用手托住三个不同材料的金属柱,所用的力不同,即物体重力不同,是什么影响了重力的大小 2.探究重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2:利用弹簧测力计和质量不同的重物——(已知质量的钩码)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1)猜想 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讨论交流。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重力现象,并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结合。
(2)设计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不同的重物——钩码(已知质量)。 【器材组装及实验步骤】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调节弹簧测力计指针到零刻度线处; ②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G,观察并记录钩码的质量m和重力G,填写在表格中; ③逐次增加钩码个数,再做4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4次钩码重力G,观察并记录4次钩码的质量m和对应的重力G,并填写在表格中; ③整理实验器材,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 【实验数据】 钩码的质量m/g钩码所受重力G/N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N·kg-1)0.11100.22100.33100.44100.5510
【数据分析】 建立G-m坐标系,描点并连线。 【实验结论】 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②关系式:G=10 N/kg×m。 实验、感受、思考、回答。 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互相交流和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③比例系数为 g=9.8 N/kg(粗略计算时g取10 N/kg) ④g=9.8 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 ⑤g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位置不同,g值不同。 3.重力计算公式:G=mg。 二、重力的方向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按图所示,将一个乒乓球悬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悬挂乒乓球的细绳方向;然后在铁架台的左下端垫上一个木块,仍观察悬挂乒乓球的细绳方向。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用细线悬挂一重锤,以铅垂线为标准,使所砌墙与铅锤线平行,以保证墙的竖直方向。 想想议议:在图中,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 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三、重心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思考与讨论: 提问1:杂技演员是如何控制重心的 提问2:不倒翁是采用什么方法降低重心的 实验、感受、思考、交流、回答。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重心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活动:重力的示意图 例题1:水平面上的小车重100 N,如何表示这个力 例题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斜面上重为200 N物体所受的重力。 四、重力的由来(万有引力) 想想做做: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 1.牛顿通过现象发现万有引力。 2.所有物体都受万有引力的作用。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讨论交流。 从小实验感受万有引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课堂 小结 小组总结: 重力的施力物体;2. 重力的方向;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板 书 重力 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的方向: 重心:
课 堂 反 馈 如图7-3-10所示,我们脚朝下站在地球上,此时我们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的;在我们脚“下”的南美洲居民,好像脚是朝“上”的,但是他们也能平稳地站在地球上,他们受到的重力的方向也是 竖直向下 的,这就说明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是指向 地心 的方向。
作 业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苹果只有下落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D.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m/kg0.10.20.30.40.50.60.7G/N0.981.962.943.924.905.88
(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0.7 kg时,它受到的重力是    N。 (3)如图7-3-1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3.关于重力的方向,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 4.如图所示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 5.小明在教材上看到建筑工人利用铅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从而受到启发,自制“铅垂线”挂于门前立柱时出现了如图7-3-6甲、乙所示情形,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 (  ) 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 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课 后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