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八年级下册第18课时崇尚法治精神教材梳理篇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项训练系列1. 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考点1 自由平等 [教材八下P98~107](1)内涵: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重要性(意义):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图说知识】解读: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2.为什么说自由是有限制的?(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3)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3.*如何正确把握法治与自由的关系?(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联系点】自由还受道德、纪律的约束。4.*我们应如何珍视自由?(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巧记妙背】5.平等的含义及其重要性。(1)含义: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2)重要性: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3)平等地适用法律: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联系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图说知识】解读:不同情况区别对待。7.*我们应如何践行平等?(1)反对特权。(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4)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落实平等原则。1. 正确认识公平。考点2 公平正义 [教材八下P108~120]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含义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内容 权利公平 规则公平 机会公平具体 要求价值 (意义) 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拓展点】国家保障公平的举措:①医疗方面: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②养老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 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③文化教育方面: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免费开放。2.怎样坚守公平?[如何维护公平](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易误提醒】1.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只能听之任之。(×)理由: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敢于对不公平说“不”,用合法手段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2.非正义的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理由:违法行为一定是非正义的行为,但非正义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非正义的行为包括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但不违法的行为。3.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惩恶扬善)(1)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3)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4.正义的要求。5.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原因。[正义的力量/重要性/价值](1)重要性: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2)意义:①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6.为什么要守护正义?(1)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2)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3)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7.如何守护正义?(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①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司法维护正义。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图说知识】解读:见义“智”为。 解读:制度保障公平。8.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因及做法。(1)原因: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2)做法: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1. (2023·天门)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2022 年11 月5 日消息,湖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曹某某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曹某某作出逮捕决定。曹某某被查处一案告诉我们(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领导干部知法犯法更要从重从严处罚③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在本案中互相配合④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点拨:曹某某被查处一案告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互相配合,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错误,任何人犯法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选D。答案: D2. (2023·荆州)2022 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都高度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大量具体司法案件彰显了中国法治的力度、温度,呈现“看得见的公平正义”。这表明( )①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②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③只有司法机关才能维护公平正义④我国社会已真正实现了公平正义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3. (2023·黄冈模拟)下边漫画体现了( )A. 不同情况需要差别对待B. 我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C. 国家通过制度保障公平D. 个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C4. (2023·潍坊)刻4 个字罚12 万余元! 游客陈某无视其他游客的提醒和劝阻,执意在一处省级保护文物上进行刻画。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贵州省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判决其支付12 万余元赔偿款。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法律约束③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④遵守社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奖惩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点拨:案例说明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法律约束,警示我们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②③正确;陈某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①不符合题意;遵守社会规则靠自律和他律,④错误。故选C。答案: C5. (2023·泰州)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因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于是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挑,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A. 改变规则,就可以实现公平B. 实现公平,需要更多人参与C. 规则合理,才可能实现公平D. 守护公平,一定要多出主意C6. (2023·河南)漫画《给正义撑腰》表明( )A. 司法维护公平正义,有力支持见义勇为行为B. 如果没有司法撑腰,见义勇为者将寸步难行C. 有了司法的认可,人人都应不顾一切见义勇为D. 维护正义者品德高尚,一定会受到表彰和嘉奖A7. (2023·怀化)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下列事件符合公平要求的是( )A. 某些网络平台流量至上,通过刷单虚拟交易数据B. 我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C.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乘客不听劝阻大声打电话D. 王某从商场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家电B8. (2023·云南)【营造清朗环境 共建法治社会】近年来,盲盒产品越发火热,未成年消费者是重要的推动力量。据某省调查数据显示,有22.46% 的未成年人热衷购买盲盒。在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大危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分析报告》中,“利用盲盒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居首位。作为盲盒产品的一种,文具盲盒因包装设计、内置产品满足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而备受青睐,但也给未成年人带来购买成瘾、过度消费、互相攀比等负面影响;部分文具盲盒中还有违法违禁产品。(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从国家、企业、个人角度谈谈如何避免未成年人受到问题盲盒的侵害。国家: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能,不能任由盲盒游走在法律法规边缘,应该规范经营者销售盲盒的行为。企业: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个人:应该理性消费,切勿盲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网络世界里,一句恶毒的话语、一个“带节奏”的帖子、一段随意剪切的视频,经过一次次传播后,影响可能被无限放大,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随着互联网等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相关法律也在随之跟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均对侮辱、诽谤他人行为的处罚作出相应规定。2023 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也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法。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2)“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结合材料,从自由与法治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②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按键伤人”无视法律底线,割裂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会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施暴者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言之有理即可)9. [新考法·比较分析法]对漫画中就业歧视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就业歧视侵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②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③不必在意,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④要反对霸权,霸权是平等的大敌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点拨:漫画中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歧视他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而且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①②正确;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③错误;④说法错误。故选A。答案: A10. [新考法·对比分析法]政府的职责就是管好两个“灯”, 一个是“路灯”, 另一个是“红绿灯”。管好“路灯”,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所有人照路;管好“红绿灯”, 就是要讲规则。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 )A. 法律制度保障公平正义,因此实现公平正义只是国家、社会的责任B. 公平正义是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实现公平正义需要规则与制度的保障C.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政府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D. 正义因法治而有保证,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人民服务点拨:实现公平正义不只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与个人息息相关,A排除;题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公平正义是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实现公平正义需要规则与制度的保障,B正确;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司法,C排除;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答案: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