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2张PPT)八年级下册第14课时坚持宪法至上教材梳理篇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项训练系列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考点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教材八下P3~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历史角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运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3)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4)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拓展点】1.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2)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拓展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员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5.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2)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考点2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教材八下P5~11](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尊重和保障人权。【易误提醒】理由:①权力是政治概念,一般体现公共利益,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不得放弃或转让。②权利是法律概念,一般体现私人利益,由一般主体行使,可以放弃或转让。权力≠权利2.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国家性质: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经济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国家武装力量: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3.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1)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要求: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4.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和要求。【图说知识】解读:宪法是公民权益的保障书。(二)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2.我国人权的特点、主体和内容。特点 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广泛 性的 表现 主体内容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易误提醒】公民≠人民理由:①公民是个法律概念,通常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其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②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③在我国,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人民都属于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分裂国家的敌对分子等都是公民,但不是人民。3.国家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1)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4.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1)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3)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5)普法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图说知识】解读: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一)设置国家机构1.我国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考点3 设置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行[教材八下P12~19](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2)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宪法和国家机构的关系。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2)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4.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3)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巧记妙背】(二)规范权力运行1.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为何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重要性:①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②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易误提醒】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理由: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2.我国宪法如何规范权力运行?(1)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法无授权不可为)(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4)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图说知识】解读: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1.宪法的构成。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考点4 坚持依宪治国[教材八下P20~25]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构成。2.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3.*宪法的地位。[为什么要依宪治国/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3)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4.维护宪法权威的原因及做法。原因做法 (要求)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①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易误提醒】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保障宪法的实施。(×)理由: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 其他法律区别 内容效力程序 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5.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和联系]联系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易误提醒】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理由: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图说知识】解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宪法监督的主体和主要内容。考点5 加强宪法监督[教材八下P26~32]主体内容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②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①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②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拓展点】立法法修正草案进一步完善合宪性审查规定:一是明确法律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涉及合宪性问题的相关意见。二是明确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后,对涉及的合宪性问题应当在汇报或者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2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1)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2)是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的需要。(3)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3.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地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易误提醒】宪法距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理由: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4.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5.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6.*我们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1)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2)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3)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拓展点】1.宣誓场所: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国徽;宣誓时,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宣誓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7.为什么要推动宪法的实施?(1)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1. (2023·鄂州)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 社会主义制度C. 中国共产党领导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2. (2023·黄冈模拟)观察下面的漫画,之所以这样做在于( )①权力是一把“双刃剑”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③运用权力为人民造福④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A3. (2023·武汉)2022 年12 月4 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教育手抄报评选活动。同学们提交的下列作品中,可以入选的有( )①粘贴“向宪法宣誓”照片,配文“公职人员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②制作“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思维导图,配文“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③绘制“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宣传画,配文“宪法集中体现人民共同意志”④列举包含“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法律条文,配文“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点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①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但宪法并不是普通法律的总和,②错误;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意志,③正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④正确。故选D。答案: D4. (2023·随州)2023 年5 月至12 月,教育部举办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下列关于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利于学习宪法内容,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B. 有利于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C. 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杜绝违宪行为D. 有利于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C5. (2022·随州)【学习宪法 践行宪法】12 月4 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同学们以“学习宪法知识, 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1)下面是宪法的有关知识,请你完成表格。人民内容 观点(概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①___________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②____________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的③___________法权利根本(2) 请你围绕③所在的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①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6. (2023·孝感)【坚持宪法至上 实行良法善治】2023 年3 月13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立法法被称为“管法的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1)请你从改进规则的角度,说明我国修改法律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2)围绕立法法和宪法的法律效力问题,同学们展开讨论,黄孝娴同学说立法法是“管法的法”,其法律效力要高于宪法。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黄孝娴同学的观点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立法法必须依据宪法制定,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7. (2023·泰州)2023 年5 月17 日—19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持续深入推进立法规划编制工作,从立法工作安排的“最初一公里”开始,保证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立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 保证执法 B. 带头守法C. 支持司法 D. 领导立法D8. (2023·内江)在专家看来,对于合宪性审查的完善是本次立法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合宪性审查被誉为立法审查制度的“拱顶石”,对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有效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和提高立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在我国( )A.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B.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C.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D.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具体化C9. (2023·河北)某区人民政府举行宪法宣誓仪式,30 多名区政府工作人员着装整洁、列队站立,右手举拳,面向国旗,向宪法许下庄严承诺;某中学举办“宪法晨读”活动,学生们一起唱国歌、诵读宪法部分条款,齐唱宪法主题歌曲《宪法伴我们成长》。这两个场景共同教育我们要( )①维护国家尊严 ②规范权力运行③加强宪法监督 ④增强宪法意识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B10. [新考法·基本概念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体现了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保证人民的政治权利③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是基层群众代表大会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点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体现了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①说法正确;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④说法正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②说法错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选C。答案: C11. [新考法·信息提取法]根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示意图(见下图),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是( )①相互监督的关系 ②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人大由“一府一委两院”产生 ④“一府一委两院”对人大负责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点拨:依据题文可知,人大作为权力机关产生“一府一委两院”,“一府一委两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它们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②④说法正确;人大监督“一府一委两院”,而不是相互监督,①错误;人大产生“一府一委两院”,③错误。故本题选 D。答案: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