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件(共44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件(共44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七年级下册
第8课时
走进法治天地
教材梳理篇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项训练系列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考点1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教材七下P84~94]
1.法治的内涵。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法治的意义。[重要性]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易误提醒】
只要不犯法,法律就与我无关。
(×)理由: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相伴一生。
【秒懂经典名句】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治的重要性
3. 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
【拓展点】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法治思想。
4. 法律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1)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本质)
(2)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功能)
5.*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的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易误提醒】
法律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社会成员
6.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联系点】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法律的作用。
(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③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秒懂经典名句】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3. 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法律的作用
8.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补充]
项目 法律 道德
区 别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适用范围
由国家强制力制定或认可
自然形成,约定俗成
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和教育的力量保证实施
约束的领域比法律更为广泛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联系
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易误提醒】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理由: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1. 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考点2 特殊保护 [教材七下P95~100]
必要性
重要性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易误提醒】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就能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侵害。
(×)理由:关心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但要避免受到侵害,还需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1)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3.*我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体 要求 地位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全社会
学校等教育机构(学校教职工)
父母、其他监护人等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教育、尊重、保护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重要作用
第一个阵地、基础
主体 要求 地位
网络保护
政府保护
司法保护
重要保障
主体责任
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
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要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
公、检、法以及司法行政部门
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易误提醒】
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因此未成年人不受法律约束。
(×)理由: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未成年人若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拓展点】
我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具体表现:
①家庭保护:亲子活动;带生病子女就医;子女犯错,批评纠正。
②学校保护:进行安全教育;防灾演练;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
③社会保护:博物馆免费开放;消防安全教育进校园。
④网络保护:“清朗”行动,净化网络空间;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⑤政府保护:出台相关规定,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
⑥司法保护: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
4.未成年人应如何珍惜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1)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考点3 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教材七下P101~103]
1.法治意识的含义。
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意义]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4)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3. 如何树立法治意识?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2)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1)对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3)依法办事,做法治中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4. 为什么要依法办事?
【秒懂经典名句】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法治,公民要树立法治意识
5.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1)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2)树立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6.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在学习法律方面: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增强法治意识。
(2)在遵守法律方面: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3)在依法维权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积极运用法律帮助他人维权。
1. (2023·鄂州)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的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 网络保护
A
2. (2023·宜昌)国家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 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其目的是(  )
A. 校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B. 社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
C. 食品安全关系学生利益
D. 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D
3. (2023·随州)2023 年6 月1 日,《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和保护
②可以净化网络环境,彻底消除不良因素影响
③是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需要特殊保护
④是因为未成年人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点拨:《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颁布和实施的原因是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需要特殊保护,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和保护,①③正确;②错误,“彻底消除”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不是完全没有。故选B。
答案: B
4. (2023·荆州)有效防控艾滋病、血吸虫病是《健康荆州2030 行动纲要》重要内容之一。下列防范措施符合实际、正确的是(  )
①洁身自爱,拒绝毒品
②消灭钉螺,尽量不接触疫水
③不与艾滋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
④居民整体搬迁,远离钉螺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5. (2023·荆州)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触目惊心。未成年人犯罪,牵动太多人的心,实践证明,事前的预防,永远好过事后的惩治。做好事前预防,需要未成年人(  )
①不参与学校和家庭以外活动 ②勇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行己有耻,不断增强自控力 ④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6. (2023·荆州调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历来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2023 年全国“两会”上,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保护未成年人的问题提出了提案和建言。
下面是“两会”代表就未成年人保护所提出的部分提案和建言
* 游戏软件应有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的“负面清单”
* 建议立法将电竞酒店等列为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 完善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
(1)材料中“两会”代表的提案、建言属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哪条防线?
网络保护。
(2)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历来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请简述其中的原因。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7. (2023·宁波)2023 年4 月,宁波市卫健委、教育局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睡眠改善行动”工作,包括开展学生睡眠监测、统筹作息时间等。这一举措旨在(  )
①彻底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伤害
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④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8. (2023·金华)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对此,你的观点是(  )
A. 赞成,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B. 赞成,我们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C. 不赞成,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D. 不赞成,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C
9. (2023·苏州)2023 年5 月30 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发布的《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情况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要求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这是因为(  )
A.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B. 法院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阵地
C. 司法保护在未成年人保护中起最重要作用
D. 惩戒教育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A
10. (2023·宿迁)某校开展以“润心”行动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日活动。活动项目有心理健康诗歌朗诵、心理拓展训练、励志歌曲等。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  )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政府保护 D. 社会保护
B
11. [新考法·概念分类法]观察下图,该《意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政府保护 D. 司法保护
点拨:图片中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主体是教育部等十三个政府部门,据此可知属于政府保护。故本题选C。
答案: C
12. [新课标·法治素养形成]男子蔡某骑摩托车未戴头盔被交警开罚单,蔡某不仅手撕罚单,还辱骂交警,被带到派出所后仍继续狡辩。最终,蔡某因阻碍人民警察执行公务被依法行政拘留6 日。这表明(  )
①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不高
② 每个公民都应提高法治意识,做到严格执法
③ 公民应增强法治意识,认可、崇尚、遵守、服从法律
④公民应依法办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