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社团课程《音乐与乐器体系》 课件(共32张PPT) 小学延时服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音乐社团课程《音乐与乐器体系》 课件(共32张PPT) 小学延时服务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音乐与乐器体系
CONTENTS 目录
1
音与乐音体系
2
声乐分类
3
中国民族器乐
音与乐器体系
01
02
03
音的分类
音的属性
音符与休止符
音与乐音体系
音的分类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乐中的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两类。
乐音是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音。如二胡、钢琴等所发出的音是乐音。
噪音是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音。如军鼓、锣、钹等所发出的音是噪音
音的属性
音的高低
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01
音的长短
由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02
音的强弱
由发音体的振幅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03
音色
由发音体的材质(木制、铜制等)、形状等决定。
04
附点音符
音 符
音名
用来固定音高的CDEFGAB则音名
音阶
音阶是指在一个八度中,按照一定的音高关系顺序排列的一组音。
基 本 节 奏
由基本音符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节奏叫基本节奏。
声 乐
人声的类别
声乐的演唱形式
声乐作品的体裁
人声的类别
按性别和年龄,人声可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
女声包括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女高音按其音色特点可细分为三类: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
女中音(或称次女高音)音色柔和热情。关牧村是我国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代表作品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假如你要认识我》、《月光下的凤尾竹》 、《多情的土地》等等。欣赏作品:《打起手鼓唱起歌》
女低音在我国比较少见,音色浑厚庄严。
男声
男声包括男高音
男中音和男低音。
独唱
一人单独歌唱的演唱形式。
齐唱
两人以上共同演唱一首单声部歌曲的演唱形式。
重唱
唱多声部歌曲时,每个声部由一人歌唱的演唱形式。按照声部数量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和四重唱等形式。根据声部的不同组合,可分为同声重唱和混声重唱。
合唱
由若干人分几个声部共同演唱一首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合唱一般有乐器伴奏,没有乐器伴奏的称为“无伴奏合唱”(徒歌)。
声乐的演唱形式
01
02
03
04
05
抒情歌曲
是声乐作品中最主要的体裁之一。主要特点是:节奏舒缓、自由;旋律优美、舒展,表现细腻;力度、速度变化多样;
叙事歌曲
内容大多是描写特定人物或事件,旋律与歌词结合得较紧密,节奏、速度也较自由。
直接表现人们的劳动生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特点是:节奏鲜明,旋律简练生动,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讽刺、诙谐歌曲:以讽刺、幽默、逗人发笑为特点的歌曲体裁。
歌剧
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体裁。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和舞蹈组成。
声乐作品的体裁
劳动歌曲
清唱剧
是以圣经的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声乐套曲,产生于意大利。规模较大,戏剧情节复杂。
声乐分类
民歌的定义
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族民歌以音乐表现方法作为划分依据,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类。
民歌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教育与传承功用比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
人生礼仪功用
祭祀与驱邪功用比如傣族的“祭神调”、侗族的“踩堂歌”。
交际功用壮族的“歌墟”、苗族的“游方”、西北的“花儿会”等。
中国民歌
劳动号子
定义:这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歌,产生于集体劳动的过程中,起着组织劳动、指挥劳动、鼓舞劳动情绪的作用,音乐性格坚毅质朴、节奏鲜明、粗犷豪迈、律动性强,音乐材料重复使用;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最为常见。
一般按不同工种可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五大类。
山歌
定义:是劳动人民在野外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内心感情的民歌。音乐具有奔放、嘹亮、悠长的特征。喜欢用语气衬词和自由延长音相配合来充分抒发感情。山歌的歌词多数是即兴创作、节奏自由,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山歌根据产生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
一般山歌
信天游:陕北
山曲和爬山调:分别流行在山西和内蒙古
花儿:青海、甘肃
江浙山歌
闽粤赣客家山歌:流行于福建、广东、江西。
西南山歌:代表歌种四川的”晨歌”
湘鄂山歌:代表歌种湖北的“赶五句”
小调
定义:是人们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用以抒发感情和自我娱乐的民歌,也用于婚丧喜庆和风俗性活动。旋律优美流畅、委婉含蓄,节奏规整,内容涉及城乡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构也比较严谨,情感表达细腻。歌词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并通过曲谱来传播。
小调通常分作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
少数民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特点
体裁多样,风格醇厚。从音乐特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主要在放牧时演唱。短调民歌,包括古时的狩猎歌、叙事歌、宴歌、婚礼歌等,曲调短小简洁,节奏规整,结构匀称,常带有舞蹈性。
中国民族器乐
原始社会 :由于强烈的节奏律动的需要,生产工具成为敲击节奏、发出声音的最初乐器。
周代:出现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编钟;簧管乐器笙;弦乐器琴瑟、筝、筑等。
殷商时代:乐器的制作愈加精美豪华,规模越来越大。其中主要是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
先秦时期: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把乐器归纳为八类,称为“八音”。其名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类乐器如钟、钲;石类乐器如鸣球;土类乐器如埙;革类乐器如鼓;丝类乐器如琴、瑟;木类乐器如祝;匏类乐器如笙、簧,竹类乐器如箫。
民族器乐的产生与发展
汉朝时期:我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了不少的外来乐器,主要有竖箜篌、曲项琵琶、筚篥、横吹、胡笳、羌笛、锣、钹、羯鼓、方响等。汉魏时期,文献已有关于独立器乐演奏形式的记载,称为“但曲”,曲目有《广陵散》、《大胡笳鸣》、《流楚》等。
宋代:继奚琴之后,已出现了马尾胡琴,以及阮、月琴等五十多种弦乐器。
隋唐时期:鼓类乐器获得很大发展。另外,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琵琶演奏艺术也得到很大发展。
明清时期:各种与民俗活动密切相联的器乐演奏形式遍布全国、类别繁多、如北方的弦索乐,南方的丝竹乐,辽宁、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鼓吹东,陕西、广东等地的吹打乐等。
民族器乐的产生与发展
民族器乐的分类-吹管乐器
根据演奏方法中国民族乐器可以划分成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
我国吹管乐器大部分用于木管性质,声音较响亮,色彩较鲜明,常见的汉族吹管乐器有笛(梆笛、曲笛)、箫、唢呐、管子,以及各种音高的笙等;常规的少数民族吹管乐器如无膜笛、鹰笛、芦笙、巴乌、葫芦笙等。
吹管乐器 笛子
欣赏作品:《喜相逢》(冯子存曲)
分为梆笛和曲笛两种。梆笛,是我国北方的吹管乐器,形体较短小.音色高亢明亮,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长于表现刚健明朗的风格,用于伴奏梆子腔音乐。
曲笛:曲笛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江、浙、闽、粤一带。曲笛形体较长,音色圆润、浑厚、柔和,气息控制细腻、运气绵长不断,音量强时亮而不刚,弱时柔而不涩,常用打音、倚音、震音、连奏等技法,表现气质柔婉深情。
欣赏作品:《鹧鹄飞》(陆春龄曲)
唢 呐
原是流传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明朝时期传入我国.其名称最早见载于明朝。后经改造,有喇叭、大吹、海笛、小青等类别。该种乐器深受我国人民喜爱,成为民间婚丧喜庆以及戏曲、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民间吹打乐中的主要乐器。
欣赏乐曲《百鸟朝凤》
拉 弦 乐 器
都是在胡琴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常用的有大小不同的二胡、高胡、中胡、大胡、板胡、京胡、坠胡、四胡、粤胡、革胡等。拉弦乐器音色柔和优美,擅长于演奏歌唱性的旋律,技巧复杂细腻,表现力很强,适应性广。
二胡曲《二泉映月》(华彦钧曲)
作品简介:
该曲是作者一生坎坷、凄切悲惨的生活写照,在以景托情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伤感不平,表达了作者对无情的现实生活的沉思和感叹。另有两部二胡作品《听松》、《寒春风曲》。
弹弦乐器
抱弹的弹弦乐器。常用的有琵琶、柳琴、阮;月琴、三弦、奚琴,以及—些少数民族乐器,如新疆少数民族的弹布儿、都它尔、冬不拉、热瓦甫,藏族的扎木聂,侗族琵琶,彝族大三弦等等。
平常弹奏的弹弦乐器。常用的有琴、筝、朝鲜族的伽椰琴;新疆的卡龙等。
打弦乐器,如常用的扬琴。
古琴曲《流水》
早在《列子汤问》一文中,就有关于伯牙、子期演奏聆听《高山流水》一曲的传说记载。乐谱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
古琴原称“琴”、“七弦琴“,唐宋以来逐渐称呼为“古琴”。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有关古琴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
筝曲《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由娄树华创作。据说用山东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其标题出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词句。
打 击 乐 器
根据制作材料、乐器形制,打击乐器可分为鼓、锣、板、钹四种类型,按音高又可分为定音与不定音两类。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