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资产的税务处理 课件(共25张PPT)- 《税法基础》同步教学(机械工业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资产的税务处理 课件(共25张PPT)- 《税法基础》同步教学(机械工业版)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项目四 企业所得税核算




Web Design
Social Media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知识;
能判断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和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理解资产的税务处理知识。.
技能目标
熟悉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年度汇算清缴的相关规定;
能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4
任务四 资产的税务处理
任务四 资产的税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任务四
资产的税务处理
1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外购:为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
自行建造:为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
融资租入: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盘盈:为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
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
改建:为法定的支出外和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
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其他不得计提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任务四
资产的税务处理
1
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馀
房屋、建筑物,为20年;
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电子设备,为3年。
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
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折旧起止时间
最低折旧年限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任务四
资产的税务处理
1
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1)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2)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
(1)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
(2)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1)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2)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
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折旧的最低年限
折旧起止时间
三、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任务四
资产的税务处理
1
1、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
(1)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2、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四、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任务四
资产的税务处理
1
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成本:
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
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四、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五、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任务四
资产的税务处理
六、存货的税务处理
任务四
资产的税务处理
1
成本确认
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存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存货,以该存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3.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以产出或者采收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为成本。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三选一
5
任务五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任务五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一、居民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任务五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1
(一)每月(季)预缴企业所得税额的计算
.
实际数预缴
计算公式:本月(季)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利润总额 适用税率-减免所得税额-已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
注:平时预缴时,先按会计利润计算,会计年度终了再作纳税调整。
按上一年度应纳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
计算公式:本月(季)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或4) 适用税率

(二)年终汇算企业所得税额的计算
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总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注:采用按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纳方法

一、居民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任务五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1
海峰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会计利润总额380万元。全年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400万元,并按实发工资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了2%的职工工会经费(实际拨缴7万元)、2.5%的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额6万元),职工福利费没有计提,按实际发生额50万元计入了成本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的业务招待费20万元,本年营业收入净额110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15.02万元。1~11月份已累计预缴所得税66万元。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公司本年度实际应纳及12月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随堂练习】
一、居民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任务五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1
(2)允许列支的业务招待费标准 20 60% 12(万元),但不得超过1100 5‰ 5.5(万元)。
超标准列支 20-5.5 14.5(万元),应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5万元。
(3)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应调减15.02万元)。
(4)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380 5+14.5 15.02 384.48(万元)。
(5)本年度应纳所得税 384.48 25% 96.12(万元)。
(6)12月应补缴企业所得税 96.12 66 30.12(万元)。
【解析】
(1)允许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限额=400 2%=8(万元),实际拨缴了7万元,而计提了8万元,所以应该纳税调增1万元。
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限额=400 2.5%=10(万元),实际发生6万元,而计提了10万元,所以多计提的4万元应该纳税调增。
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费限额=400 14%=56(万元),而实际发生额为50万元,没有超额列支,可以据实扣除,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所以,三项经费总的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5(万元)。
二、非居民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任务五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1
1.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确认原则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
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
应纳税所得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源泉扣缴
计算公式: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征收率
注: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三、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任务五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1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账簿的。超标准列支 20-5.5 14.5(万元),应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5万元。
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3. 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6.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一)核定征收的范围
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任务五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定额征收
核定应税所得率
由主管税务部门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办法。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 应税所得率
或 成本费用支出额 (1 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三、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任务五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1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100 8% 8(万元)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 8 25% 2(万元)
应补(退)的所得税税额 2 1.5 0.5(万元)
【随堂练习】
某交通运输有限公司2015年度收入总额为100万元,当地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所得率为8%,累计已预缴所得税1.5万元。请计算该公司本年度应缴所得税税额及应补(退)的所得税税额。。
6
任务六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任务六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地点
任务六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
1、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应当汇总计算并加纳企业所得税。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如果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场所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选择由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3、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为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设立机构场所与实际收入没有联系的,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点。
4、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为境外,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点。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限
任务六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
具体规定
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年度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纳方法。纳税人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按实际数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或者经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所得税 。
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所得税。预交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纳税人应在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任务六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
(一)申报方式
(二)纳税申报的规定
(三)汇算清缴程序及要求
采取网上申报方式(免费)
按月或按季预缴
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整套),结清税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