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野望》知识精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野望》知识精讲

资源简介

野 望
【唐】王绩
一、课文助读
【文题解读】选自《王绩诗注》。野望,眺望原野,交代了写作对象。
【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ɡ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绩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等。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在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
二、课文解析
原文 参考译文 赏析与理解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内容 首联:叙事兼抒情,写诗人傍晚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点明“望”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心情。
炼字 ①望。“望”字点题,同时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内容。“望”既指诗人眺望,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②徙倚。“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写法 用典。①“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②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内容 颔联:写傍晚时分秋天山林之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彷徨无依)的心绪;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用特写手法,描写牧人和猎人各自遂愿而归的田园生活,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写法 ①这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的表现手法。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晚秋图,在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②融情于景。颔联描写了漫山遍野的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③运用白描手法。这两联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出秋天的树色与落山的日晖,还有驱逐小牛而归的牧人与打猎归来的猎人。用质朴的语言描画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情景。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只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内容 尾联:抒发诗人的隐士情怀(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内心的苦闷惆怅)。
写法 用典。①引用《史记·伯夷列传》中“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②表达诗人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的苦闷和忧郁的心情,并流露出欲学伯夷、叔齐避世退隐的意向。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
写作 特色 ①描写角度富于变化。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②情景交替。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得以深化。 ③格调淳朴清新。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本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三、文章结构
四、课后习题
《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第一问: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第二问:①首联“徙倚”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②领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带有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③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先贤寻找慰藉。④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
五、核心命题解读
1.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呼应标题,同时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内容。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首联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与怅惘的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中叠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答案】“树树”是每一棵树,说明是深秋。“山山”是每一座山,是起伏的连山,层峦叠嶂。这两个叠词写出了秋色的苍茫和广阔。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这两句中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很好。对牧人与猎马进行了特写,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这几个词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细想起来那画面却是如现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作者的用词是自然而精辟的。
4,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的是静景,颈联写的是动景。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下,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案】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传达这种情怀?
【答案】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在这里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而且还要跨越一千多年去寻找知己,这是一种旷古的落寞、旷世的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