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课 孙权劝学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重点)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4.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重点)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 文言清单◎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 。)但当涉猎(古义: 。今义: 。)见往事耳(古义: 。今义: 。)见往事耳(古义: 。今义: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文言句式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省略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成语积累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不辞辛苦当务之急过门不入【文白对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任务二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 ,谥号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作品简介《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记载了从 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文体知识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背景链接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公元210年,周瑜去世,去世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公元210年,孙权劝吕蒙学习。人物简介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19岁继承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鲁肃死后,他曾掌管东吴军事,在此期间,设计打败关羽,收复荆州。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鲁肃:治军有方,虑深思远,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感知形象特征本文中的三位人物,性格鲜明,各具风采。接下来我们通过对话来品析人物,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语 句 分 析 形 象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爱学习目光远大关爱下属③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强烈的反问语气强调:不是要吕蒙成为“博士”,而是希望身居高位的他通过学习来提升能力。对吕蒙不听劝诫表示出不悦和责备的意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言辞恳切地指出学的方法及目的。“耳”字消除了吕蒙的顾虑,舒缓了对话中的矛盾。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军中多务”的理由。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鲁肃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号照应“大惊”,尽显鲁肃惊奇的神态,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吕蒙的学识有了惊人长进。 爱才敬才忠厚坦诚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有对自己今非昔比的自豪,再次突出进步之巨大;语气略带揶揄,气氛融洽。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 问题释疑1.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分别从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的角度来谈。孙权:吕蒙:鲁肃:2.孙权劝说吕蒙,使之“就学”,你能分析一下他劝说技巧的高妙之处吗?任务四 把握文章主旨试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当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若孰若孤( )若屈伸呼吸( ) 《杞人忧天》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险躁则不能治性( ) 《诫子书》大与蒙论议,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静以修身( ) 《诫子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课 孙权劝学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重点)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4.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重点)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 文言清单◎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可译为“吗”)◎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单独,孤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见往事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耳朵。)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一词多义◎文言句式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省略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友”前省略“与蒙”,即“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成语积累吴下阿蒙:指学识浅薄的人。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不辞辛苦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当务之急 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过门不入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文白对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脱。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大兄怎么认清这件事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任务二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作品简介《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文体知识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背景链接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公元210年,周瑜去世,去世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公元210年,孙权劝吕蒙学习。人物简介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19岁继承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鲁肃死后,他曾掌管东吴军事,在此期间,设计打败关羽,收复荆州。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鲁肃:治军有方,虑深思远,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感知形象特征本文中的三位人物,性格鲜明,各具风采。接下来我们通过对话来品析人物,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语 句 分 析 形 象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爱学习目光远大关爱下属③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强烈的反问语气强调:不是要吕蒙成为“博士”,而是希望身居高位的他通过学习来提升能力。对吕蒙不听劝诫表示出不悦和责备的意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言辞恳切地指出学的方法及目的。“耳”字消除了吕蒙的顾虑,舒缓了对话中的矛盾。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军中多务”的理由。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鲁肃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号照应“大惊”,尽显鲁肃惊奇的神态,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吕蒙的学识有了惊人长进。 爱才敬才忠厚坦诚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有对自己今非昔比的自豪,再次突出进步之巨大;语气略带揶揄,气氛融洽。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双重否定,语气坚决,不容推辞。既表现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又可见他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循循善诱(善于劝学)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⑤虚心受教勤奋好学任务二 问题释疑1.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分别从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的角度来谈。孙权:①作为团队领导者要着眼长远,尽早培养后备力量;②规劝别人要从关爱对方的角度出发,要讲究方法策略。吕蒙:①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增长人的学识,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③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且努力,终有所成;④不能因繁忙就放弃学习,零碎的时间也可利用。鲁肃:①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物;②要敬才、爱才。2.孙权劝说吕蒙,使之“就学”,你能分析一下他劝说技巧的高妙之处吗?孙权的一番话逻辑严密,令人无可辩驳。同时,他能充分考虑听话者的感受,让其心悦诚服。①明确学的必要性。以双重否定指出“不学”会影响吕蒙当权掌事。学,既是君主对臣子提出的严格要求,也是为着吕蒙提高自身修养打算。②指出学的可能性。在吕蒙推辞后,孙权一方面用强烈的反问“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自己的要求不可改变;另一方面,又站在吕蒙作为武将的角度思考,用“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降低了学习要求,并言辞恳切地指出学的方法及目的。③现身说法,以自己政务繁忙尚且能经常读书为例,来说服吕蒙事务繁忙不是不学习的理由,同时强调读书让自己“大有所益”,让吕蒙看到学的效果。任务四 把握文章主旨试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当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若孰若孤(动词,像、如)若屈伸呼吸(代词,你) 《杞人忧天》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研究)险躁则不能治性(动词,修养) 《诫子书》大与蒙论议,大惊曰(副词,表程度,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敬辞,多用于称呼前)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连用,可译为“认为”)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诫子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课 孙权劝学 第1课时(读典籍,赏品质)学案 原卷版.doc 第4课 孙权劝学 第1课时(读典籍,赏品质)学案 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