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5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55张PPT)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法治灯谜你来猜
1
2
特快专递(谜目:二字法律名词)
上官先生去滇西(谜目:二字法律名词)
诉讼
宪法
八下道法
WHO IS IT
名字
八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地位
中考重点
爱好
研究宪法
性格
城府较深,不易理解
本册总览
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认识基本制度
了解国家机构
尊重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义
核心导向:
八年级下册
坚持
宪法至上
理解
权利义务
人民
当家作主
崇尚
法治精神
本单元通过学习宪法的地位、作用、原则和实施等宪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精神,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恪守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宪法原则,增强宪法意识,认同宪法价值,树立宪法信仰,坚持宪法至上。
同时,通过讲授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国家机构、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我国人权事业的进步、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和限制等内容,让学生对我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对公民权利)
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
维护宪法权威
(对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设置国家机构
规范权力运行
保障公
民权利
规范国
家权力
核心价
值追求
宪法原则
宪法精神
领会
第一课 知识梗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 党的主张
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政治认同: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性成就和领导作用;
2.道德修养:知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道理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采取的措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法治观念: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
4.责任意识: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教学重点:坚持共产党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学难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核心素养目标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P2-11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定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7.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8.什么是最大的人权?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
9.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01
近代以来,为实现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探索。
1851年
1860-1894年
1911年
失败
失败
失败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1921年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成立
时空隧道
1919
1949
1956
1978
2017
1921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进入新时代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思考:进入时空隧道,你发现了什么?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巩固革命成果的?
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是如何带领人民确保奋斗成果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奋斗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 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宪法》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工人阶级领导的
(工人阶级是先进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政党)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工人农民结为联盟,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爱国统一战线基础,壮大了对付敌人的力量)
人民民主专政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
(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思考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为了人民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党做的这一切为了谁?为什么?
性质:
宗旨:
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目标?
(1)历史角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2)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角度:①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
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④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九上P8)
▲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考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企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
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
①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遵守党章就可以了,不必遵守宪法,党纪高于国法!
辨析
VS
坚持宪法至上,党纪严于国法,而不是党纪高于国法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
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
探究三 中国共产党和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
领导立法
依据新冠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对《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修订。
全国各地党组织与人民政府依据该法确定社会防疫级别,并积极采取把控人员流动等重要执法措施
各地法院党员成为勇敢的“逆行者”,冲锋在防疫“一线”,充分发挥法官的业务优势,提供法律咨询,向辖区群众发放宣传手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国家监察委深入武汉,对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实行相应处罚
03
04
01
02
支持司法
保证执法
带头守法
思考: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5.中国共产党和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6、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①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③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部分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为什么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人民
公民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公民
(1)含义不同:
在现阶段,我国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人民
公民
(1)含义不同:
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
(2)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
(3)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更大,公民=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
总结:(通俗版区分方式)
①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公民
(不管是在押犯人还是未成年人)。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爱国的都是人民。
公 民
人民
人民≠公民
权力即“公权力”。政治概念。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多用于国家政权方面,与服从相对应。
权责统一(掌握公权要为人民服务)
通常搭配:国家权力,人民权力
权力
权利
权力≠权利
权利即“私权利”,法律概念。与义务相对应。
权责统一(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的)。
通常搭配:公民权利。
政治制度
3
宪法是如何确认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
国家的性质
1
公民的基本权利
4
武装力量归属
5
2
经济制度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国家性质上: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地位)
2.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经济制度上: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有钱)
指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土地、道路、河流、原材料等)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
保证了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
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
学生投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有途径)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平等权
人身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社会经济权利
(4)基本权利上: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有权利)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5)武装力量上: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有力量)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 法
①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地位)
②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有钱)
③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有途径)
④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有权利)
⑤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有力量)
归根结底
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使用武装力量救援在外的华人华侨,说明了什么呢?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部分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教材P6:探究与分享
实施义务教育
提供营养午餐
尊重和保障公民
的受教育权
1.什么是最大的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人权入宪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知识探究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3.我国人权的主体和人权的内容非常广泛
人权主体
我国公民
外国人
保护个人
保护群体
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主体广泛
内容广泛
思考:我国从具体哪些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
立法
执法
司法
普法教育
监察
5.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立法)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行政)
③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督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监察机关)
④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司法)
⑤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宣传)
脱贫攻坚战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脱贫攻坚行动是实现人权的最显著标志。
拓展空间
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确认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实质内容、目标及主体
宪法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
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性质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基本权利
武装力量
易错判断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为人民谋幸福。(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②多数服从少数是党的活动准则。(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③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练习与巩固
知识点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
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 以人民为中心 B. 中国共产党领导
C. 为人民服务 D. 尊重和保障人权

练习与巩固
2.1954年,宪法草案公布后,全国各界1.5亿余人参加了宪法草案
的学习讨论,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占全国人口四分之
一的公民参与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极为罕见。1954年9月,一届人
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这一过程体现出( )
①宪法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
③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④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练习与巩固
3.“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这句诗表明(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有一万个人是国家的主人翁
④国家的权力属于公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练习与巩固

4、在日常生活中,我国很多国家国家机关都悬挂着国徽,许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都有“人民”二字。这表明(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人民拥有绝对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练习与巩固

5.小宇在“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手抄报设计活动中,收集了以下资料: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上述资料体现了( )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民主集中制
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练习与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