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 孙权劝学素养目标1.掌握《资治通鉴》及有关司马光的文学常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2.在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3.明确刻苦治学对于提高自己学识的重要意义,做有知识有修养的人。第1课时◎重点:积累重点词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知识链接你不知道的司马光(一)诚信卖马相传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记得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 我们卖马怎能把买主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不认同管家的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会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二)藏书故事相传司马光家藏书富,他居住在洛阳时,买田20亩,建“独乐园”,藏文史书籍万余卷。又置“读书堂”,辟精善之本5000卷,又得神宗赐书2400卷,以资著述。他极爱惜书籍,也善于保护图书。每年二伏至重阳间,在天气晴朗之日,他必设案以曝书籍。桌案洁净,铺以茵缛,然后端坐看书。阅书时,不以空手捧书,唯恐手汗渍湿。藏书几十年,其书仍新如手未触一样。【预习导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 )(2)自以为大有所益(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蒙乃始就学( )(6)及鲁肃过寻阳( )(7)卿今者才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写的是 的故事。 【答案】1.(1)当道,当权(2)好处(3)研究儒家经典(4)粗略地阅读(5)于是,就(6)到,等到(7)才干和谋略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感情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学习小助手·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关键。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文言文朗读停顿要注意以下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中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根据句意进行划分,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示例:(1)及/鲁肃过寻阳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根据示例,判断句子朗读的语气和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 示例:“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卿言多务,孰若孤 ”(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课一法句子四语调详析①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问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②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③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④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升降曲折变化。【答案】2.(1)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鼓励、劝导的语气(2)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后一句要重读强调(3)感叹句,体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4)反问句,表现出吕蒙的自豪,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任务驱动二积累文言文知识,梳理文意,概述内容1.解释重点字词。·学习小助手·再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小组之间合作翻译全文,注意重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1)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①当 ②见 ③以(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 今义: ②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④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 今义: 2.翻译重点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完成填空,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 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4.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记事简练”,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1)①应当 掌管,主持②了解 知晓③介词,用 动词,与“为”一起构成动词,认为(2)①推托。 文辞,言辞。②只,只是。 但是。③研究。 治理。④另,另外。 更加。2.(1)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4)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3.劝 就 赞复述略。4.全文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是如何学习的,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答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赞学,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问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作结。24 孙权劝学第2课时◎重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知识链接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以时间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预习导学】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当)B.蒙乃始就学(于是,就)C.即更刮目相待(更加)D.结友而别(表承接关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思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见往事耳D.卿言多务,孰若孤3.文学常识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 》《 》《 》《 》《 》等书。 4.用原文内容填空。(1)课文中,孙权指出吕蒙学习必要性的句子是“ , ”。 (2)孙权劝诫吕蒙学习的结果是“ , ”。 【答案】1.C2.A3.(1)北宋 司马光 编年(2)诗 书 礼 易 春秋4.(1)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2)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理解称谓含义,品味语言1.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课一法敬 谦 有 别两者都是礼貌客气用语,敬辞是对对方的称呼或者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先生(称对方)、阁下(称对方)、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爱(称对方的女儿)、 贵庚(问对方年龄)、高寿(对方是老人时问年龄)、芳龄(对方是青年女子时问年龄)。而谦辞是对自己的称呼或者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晚生(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寒舍(称自己的家)、犬子(称自己的儿子)、愚见(称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请教(向对方求教)、拙作(称自己的作品)。2.品味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心情,理解文章内容。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神情 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2)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可见鲁肃怎样的神态 分角色朗读,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明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案】1.(1)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妻间也常以“卿”为爱称。(2)古时王侯的自称。(3)对朋友辈的敬称。2.(1)表现了孙权郑重严肃的神态。反映了其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见关心,并对其寄予厚望的心理。(2)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变化很大、进步很大,与之前判若两人,鲁肃既感到吃惊,又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出。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3)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回应。吕蒙为自己的进步颇为自得,表现出一种坦然态度。任务驱动二概括人物特征,拓展延伸1.孙权、吕蒙和鲁肃各有怎样的特点 ·学习小助手·结合上面的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孙权劝说吕蒙,使之“就学”,分析一下他劝说技巧的高妙之处。【答案】1.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勤学,善劝。吕蒙:在孙权的关心下,知错就改,勤奋好学,自信。鲁肃:敬才,爱才。2.①他劝说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明读书的原因,可谓以理服人,语重心长。②他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来反问吕蒙,有责备之意,随后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言辞恳切,以情感人。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以事实服人。思维导图再读课文,梳理情节。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 孙权劝学 第1课时.docx 4 孙权劝学 第2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