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健康游戏我常玩》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分享自己常玩的游戏,感受游戏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游戏带来的快乐。法治意识:玩游戏转盘活动,学会给游戏分类,掌握辨别游戏是否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方法。话题一“什么游戏我常玩”和“游戏诊断会”教学反思:这节课,以教师示范游戏作为课堂的导入,以对学生课间常玩的游戏调查的视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享游戏的有趣体验,并穿插学生提到的小游戏的现场体验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该教师注意通过“小窍门”的提问深化学生的游戏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游戏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与自身成长的内在关系,为之后的《游戏诊断会》环节做好铺垫。接下来,从学生的情感偏好出发,先讨论各类游戏的优点,再深入讨论健康游戏的标准,问题设计有层次与梯度,活动类型也适合二年级学生。但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真实的游戏体验,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游戏才是真正的健康游戏 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游戏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健康的游戏,也要在适宜的情境下进行,才能真正发挥其有益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下一环节的现场游戏的选择做好铺垫。这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分享和体验。游戏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话题,他们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所以在教学的一开始, 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讨论也十分热烈。但教学过半时,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分享游戏体验占据了大部分教学时间,甚至有些内容在重复地讨论,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得更多收获,因此降低了课堂效率。另外,由于内容重复,学生也逐渐丧失了讨论的兴趣。于是,当有学生提到斗鸡的游戏时,我突然想到,可以让大家先玩一玩这个游戏,然后再来分享玩时的感受。结果,学生们都很乐意玩这个游戏,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轻松欢快起来。在分享感受的环节中,学生们提到了很多之前我想不到的内容。比如有的学生提到斗鸡除了考验平衡能力、体力之外,还考验眼力,以及干扰对方的能力。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实践才能让人对事物有深层次的了解,而我们的德育课堂不能只停留在空泛的讲授或讨论上,更应该多一些真实的体验。另外,教学设计要以学情为基点。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空泛的讲授或讨论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增加一些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无论是讨论还是体验,课堂上把握教学的生长点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没有生长点,即使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讨论或体验的时间太长,学生都会很快失去兴趣。所以,把握好教学的生长点不仅是使学生保持兴趣与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