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物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实验探究题复习(共4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生物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实验探究题复习(共48张PPT)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实验探究题复习
探究类
探究类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全览
观察类
测定类
模拟类
七上 1.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P14); 2.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P89)
3.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P116)(2019、2022年考)
4. 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P122)
七下 探究淀粉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P27)
八上 1.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P31);
2.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P50);3. 探究蚂蚁的通讯(P56)
4. 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P68)
5. 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P86)(2020年考)
八下 1.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P44);
2.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P104)
近五年考情速知
年份 题号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019 18、21(共4分) 33(10分)
2020 13(2分) 33(10分)
2021 33(10分)
2022 12、30(共4分) 33(10分)
2023 12、13、14(共6分) 33(10分)
实验探究6步骤
实验变量可从探究实验的各个步骤中分析得出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1. 根据目的找变量
明确实验目的
①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2019年考)
②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③......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水。
④......得出结论: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⑤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某组同学选择鼠妇作为实验材料开展研究,步骤如下:......瓷盘一侧用不透光的塑料板盖上,另一侧用透明的塑料板盖上......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1)有关:(变量)与(实验现象)有关吗?
酒精与水蚤心率有关吗?/ 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①正相关:(变量)能促进(实验现象)吗?
酒精能促进水蚤心率吗?
②负相关:(变量)能抑制(实验现象)吗?
酒精能抑制水蚤心率吗?
(2)无关:(变量)与(实验现象)无关吗?
酒精与水蚤心率无关吗?/酒精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吗?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变量
实验现象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疑问句
(1)有关:(变量)与(实验现象)有关吗?
酒精与水蚤心率有关吗?/ 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①正相关:(变量)能促进(实验现象)吗?
酒精能促进水蚤心率吗?
②负相关:(变量)能抑制(实验现象)吗?
酒精能抑制水蚤心率吗?
(2)无关:(变量)与(实验现象)无关吗?
酒精与水蚤心率无关吗?/酒精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吗?
陈述句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1. 根据目的找变量
明确实验目的
2. 根据变量看过程
梳理实验方案
的条件
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相同且适宜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原则
对照原则
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不施加变量的自然状态下生活的小组
实验组:接受变量处理的小组
清水中生活的水蚤
滴加酒精的水蚤
结论: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清水
酒精
对照组
实验组
观察并记录水蚤10秒的心跳次数
5%
10%
15%
结论:酒精能抑制水蚤的心率,浓度越高,心跳越低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①探究二氧化碳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对澄清石灰水有影响吗?
加入 的澄清石灰水
相同来源体积
对照组
实验组
不做任何处理
用吸管吹入呼出的气体
观察两支试管内澄清石灰水的颜色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②探究二氧化碳对BTB溶液的影响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对BTB溶液有影响吗?
加入 的蓝色BTB溶液
相同来源体积
对照组
实验组
不做任何处理
用吸管吹入呼出的气体
观察两支试管内蓝色的BTB溶液的颜色
重复实验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1. 根据目的找变量
明确实验目的
2. 根据变量看过程
梳理实验方案
的条件
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相同且适宜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原则 对照原则
3. 根据过程看结果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测量的数据
4. 根据结果看结论
归纳变量与实验现象的关系
增大样本量(多个,多组,多次),求 ,避免 ,减少 ,让结果更加可靠
平均值
偶然性
实验误差
对实验结果进行概括、分析、推导得出的一个普遍规律或观点,表达呼应问题和假设
重复原则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①探究二氧化碳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
加入相同来源体积的澄清石灰水
对照组
实验组
不做任何处理
用吸管吹入呼出的气体
变浑浊
结论:二氧化碳对澄清石灰水有影响。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②探究二氧化碳对BTB溶液的影响
加入 的蓝色BTB溶液
相同来源体积
对照组
实验组
不做任何处理
用吸管吹入呼出的气体
蓝色变黄绿色
结论:二氧化碳对BTB溶液有影响。
实验探究6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当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同时就可放心得出结论吗?
否,应重复多次使实验避免偶然性,以符合平行重复原则。分组进行同一实验,最后交流共享就是进行了平行重复。
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时应怎么处理?
应尊重事实,尝试分析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重新审视前四个步骤,修改后再实验,以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原则。
第一步:读懂题。读懂再做,不着急。
做法: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要通读全题,包括文字、图片细节、表格等所有信息。遇到重要信息,如研究问题、实验变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要做好标记以方便回看。
第二步:答题。
选择题的每一个错误选项都要明白错在哪里。
带着反思的意识去答题:追问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
第三步:回顾整道题目,前后联系看整体,看问题与结论是否对应。
实验探究解题习惯和思维路径
(2019广东)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问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真题再现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oC) 氧气变化量
1号 天竺葵 红 25 + + +
2号 天竺葵 黄 ? +
3号 天竺葵 绿 25 -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 - 实验前含量;“ + ”代表增加,“ - ”代表减少)
变量
控制单一变量
真题再现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oC) 氧气变化量
1号 天竺葵 红 25 + + +
2号 天竺葵 黄 ? +
3号 天竺葵 绿 25 -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 - 实验前含量;“ + ”代表增加,“ - ”代表减少)
(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    ℃。
(2)实验结果表明,在  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有机物或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3)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 —”,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   (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号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是  。
光的颜色
25

二氧化碳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原理或现象推理分析

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或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实验原理或现象推理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2020广东)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味美多汁。荔枝果皮易变褐色,保鲜难度大,造成远销困难,损失大。某研究小组以果皮褐变指数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探究温度和袋装两种因素对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褐变指数分为1~5级,数值越大,代表褐变程度越高。结果如图。
真题再现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分组及变量设计:甲组(常温裸露)、乙组(常温袋装)、丙组(低温裸露)、丁组(低温袋装);常温(26~28 ℃)、低温(6~8 ℃)。
②选择品种、大小和成熟度    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400颗,将其分成  组,每组  颗,对荔枝进行冰水预冷15分钟,晾干后进行实验。
相同
4
100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变量
真题再现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分组及变量设计:甲组(常温裸露)、乙组(常温袋装)、丙组(低温裸露)、丁组(低温袋装);常温(26~28 ℃)、低温(6~8 ℃)。
(3)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请分析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③每12小时统计各组褐变指数,若其中一组褐变指数达到5,该组即停止试验。
(2)根据题图,  组的荔枝褐变速度最快;从处理条件比较甲组和丙组、乙组和丁组曲线,荔枝无论袋装还是裸露,保鲜效果   优于    。
低温
常温
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结果分析
真题再现
(4)新鲜的荔枝味美多汁,这种汁液主要储存于细胞的______中。制成荔枝干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因为除去水分使 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液泡
细菌和真菌
结果应用
2019
2020
结果应用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原理或现象推理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结果分析
真题再现
(2021广东)火龙果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营养丰富。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选择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200盆,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 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第112天(16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表。请分析作答。
组别 0天 第112天 土壤含水量 (%) 茎含水量 (%) 土壤含水量 (%) 茎含水量 (%) 根长 (cm) 根数
(条)
对照组 80.6 89.5 81.7 88.3 26.7 16.7
实验组 81.4 89.1 15.6 79.3 41.7 32.8
变量:含水量
控制单一变量
真题再现
组别 0天 第112天 土壤含水量 (%) 茎含水量 (%) 土壤含水量 (%) 茎含水量 (%) 根长 (cm) 根数
(条)
对照组 80.6 89.5 81.7 88.3 26.7 16.7
实验组 81.4 89.1 15.6 79.3 41.7 32.8
(1)本实验的变量是    。每组有苗100盆,统计各项指标时应计算检测数据的
    ;如果盆数过少,会影响          。
(2)第112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    ,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    (填“轻”或“重”)。
(3)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    、根数    ,扩大了根与土壤的  ,从而使根尖的    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4)实验证明火龙果具有    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含水量
平均值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79.3%

实验结果分析
增加
增多
接触面积
成熟
结果应用
实验原理或现象推理分析
抗旱
真题再现
(2022广东)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实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叶绿体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甲 10906 12095 10886
乙 2287 4770 4361
丙 12317 12923 12285
(1)【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细胞中的 利用光能把水和 转化成有机物。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 。
二氧化碳
产量
实验原理或现象推理分析
(2)【制定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 ;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 ;该实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 。
真题再现
(2022广东)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实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光照强度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甲 10906 12095 10886
乙 2287 4770 4361
丙 12317 12923 12285
相同
对照
避免偶然现象,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 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
以保产增产。
(4)【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真题再现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甲 10906 12095 10886
乙 2287 4770 4361
丙 12317 12923 12285
增加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应用
真题再现
(2023广东)我国劳动人民应用稻渔综合种并技术(即水稻种植与虾、鱼,蟹、鳖或泥鳅等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达到稳粮增收、稻渔双赢效果,助力乡村振兴。某科技小院探究了5种稻渔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不同的水产动物
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所用水稻的 ,施肥量和环境条件等应保持一致。通过 实验,能减小实验误差。
数量
重复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2)与只种水稻相比,5种稻渔模式的水稻产量均有所 。图中 模式的水稻产量最高,其原因可能是:动物的爬行和挖穴活动有助于 ,促进水稻根的呼吸作用,进而促进水稻的生长。
(3)实践表明,稻渔模式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主要原因有:水产动物会吃害虫,体现稻渔的 关系:水产动物的粪便会被 分解成无机物,被水稻吸收。
(4)农业农村部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稻鱼鸭复合种养模式。某同学受此启发,认为可把鸡引入以上5种稻渔模式。你觉得该想法是否可行,说说你的理由(写出一条即)

真题再现
增加
稻蟹
疏松土壤
共生/互助
有机物
实验结果分析
不可行,因为鸡会食稻谷
结果应用
考情分析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结果应用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原理或现象推理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探究解题易错点总结
审题习惯不佳 :信息获取不完整、未从整体上理解题意,还没读懂题就开始答。
变量的描述 :描述成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或者表述不严谨。
对照组的条件控制 :未结合具体情境。
实验结果的表述、分析 :只写实验组、不写对照组。表述不完整,指标转化错误。分析时没有运用两两比较的方法。
实验结论的表述 :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混淆,表述不完整或不严谨。
将结论迁移运用于实践 :片面化,缺乏整体分析的意识。
及时巩固
(2022九下杭州月考)酸奶因其独特的风味及丰富的营养倍受人们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第一步:将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min,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min。
第二步: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并测定奶的酸碱度。
第三步: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成三份,装满三只广口瓶。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如图所示)。
第四步:将1号广口瓶放置干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干30~35℃的环境中。4~6h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各瓶中奶的酸碱度。
组别 瓶口 温度
1 密封 0-5℃
2 密封 30-35℃
3 不密封 30-35℃
变量
及时巩固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 和

(2)1号瓶和2号瓶对照,变量是 。1号瓶能不能和3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其原因是 。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则2号瓶和3号瓶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
组别 瓶口 温度
1 密封 0-5℃
2 密封 30-35℃
3 不密封 30-35℃
空气
适宜的温度
温度
不能
变量不唯一
制作酸奶需要无氧环境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结果分析
(3)牛奶加热煮沸、广口瓶等实验器材清洗并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 ,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向牛奶中按比例加入酸奶属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再加入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 。
去除杂菌
接种
杀死乳酸菌
结果应用
实验原理或现象推理分析
及时巩固
(2022·广东·茂名市茂南区羊角中学二模)某生物小组想探究“酸雨对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按照以下方案开展实验:
①在甲、乙、丙、丁四个花盆中各栽种30棵生长状况一致的绿豆幼苗。
②每天相同时间向各花盆的土壤中喷洒20mL不同pH值的液体(清水的pH值为7.0),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并适宜。
③每天观察绿豆幼苗的生长,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下表所示。
变量
组别 甲盆 乙盆 丙盆 丁盆
喷洒液体的pH值 3.0 4.5 5.5 7.0
平均株高/cm 5.0 6.5 8.0 12.8
(1)该小组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盆绿豆幼苗,
______________盆喷洒的液体为模拟酸雨。
实验现象
控制单一变量
酸雨对绿豆幼苗生长有影响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酸雨的pH值

甲、乙、丙
(3)步骤②中各花盆喷洒的液体体积以及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该操作遵循___________原则。每个花盆中分别栽种30棵绿豆幼苗而不是1棵绿豆幼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测得每株绿豆幼苗的株高数据后需要计算每组的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想要控制酸雨,我们应该采取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巩固
组别 甲盆 乙盆 丙盆 丁盆
喷洒液体的pH值 3.0 4.5 5.5 7.0
平均株高/cm 5.0 6.5 8.0 12.8
单一变量
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平均值
酸雨会抑制绿豆幼苗的生长,雨水的pH值越小,影响越大
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污染物的排放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应用
(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某研究小组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以探究提高温室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并适宜)。
及时巩固
①③
组别 ① ② ③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 15℃ 20℃
(1)如果要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种植一段时间后,结果发现③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比②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长的快,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号温室内温度要比②号温室的温度高,促进萝卜
幼苗的光合作用
变量
实验现象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原理或现象推理分析
(3)最初移栽萝卜幼苗时,选择在阴天或傍晚进行,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减弱萝卜幼苗的______________。
(4)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变得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物质减少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而我们平常食用的萝卜块属于____________ (填“生殖”或“营养”)器官。
及时巩固
蒸腾作用
萝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营养
结果应用
(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
中,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大花生和小花生袋中分别仔细挑选个头较均匀的5枚花生果实做样品。
第二步:测量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以毫米记,四舍五入,记录整数。
第三步: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水平轴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交点,连成曲线,分析得出实验结果,请回答:
及时巩固
实验现象
品种测量结果 大花生 小花生 长轴长度(毫米) 28 30 32 34 18 20 22 24
品种个数 8 10 8 4 4 8 12 6
平均值(毫米) X 23 (1)小强同学在认真研究完小明同学的实验步骤后,认为有两处明显的错误,一是没有____ 取样,二是花生的数量______,容易出现_______________。
(2)上表是测量结果,表格X处的数值是______(四舍五入,记整数),除了通过长度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还可以通过对比 ______________来测量它们之间的差异。
及时巩固
随机
品种测量结果 大花生 小花生 长轴长度(毫米) 28 30 32 34 18 20 22 24
品种个数 8 10 8 4 4 8 12 6
平均值(毫米) X 23 太少
误差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31
质量
实验结果分析
(3)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_不同引起的。而同一品种的花生也存在差异是由于受到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4)从大花生中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可能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称为___________ 。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______和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及时巩固
遗传物质
环境
不可遗传变异
基因
环境
结果应用
(2021广东模拟)山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山药多糖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研究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研究者准备了80只实验大鼠进行如下处理,15天后在各组大鼠进食等量馒头的0、60、120分钟后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1)针对该探究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   
(2)各实验组别中的大鼠数量应为  只,同时大鼠的大小、生长发育状况也必须  。
及时巩固
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有影响吗
变量
实验现象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20
相同
组别 大鼠状况 处理方式 血糖浓度(毫摩尔/升) 0分钟 60分钟 120分钟
A 健康 灌服生理盐水 6.43 8.67 7.14
B 患糖尿病 灌服生理盐水 10.28 14.25 12.51
C - 灌服山药多糖 7.31 10.38 8.41
D 患糖尿病 灌服格列本脲(降糖药物) 7.8 10.46 9.25
(3)C组选用的大鼠的状况应是   ;A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山药多糖能   。研究者认为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比格列本脲更有优势,理由是
   。
及时巩固
患糖尿病
组别 大鼠状况 处理方式 血糖浓度(毫摩尔/升) 0分钟 60分钟 120分钟
A 健康 灌服生理盐水 6.43 8.67 7.14
B 患糖尿病 灌服生理盐水 10.28 14.25 12.51
C - 灌服山药多糖 7.31 10.38 8.41
D 患糖尿病 灌服格列本脲(降糖药物) 7.8 10.46 9.25
对照
实验设计(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与D组相比,C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更低、更接近正常值
实验结果分析
(5)其他研究表明,山药多糖有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验证山药多糖的这一作用,还需要检测大鼠血液中   的含量。
(6)当出现糖尿症状时,除了可能是胰岛功能出现问题外,还有可能是泌尿系统中的
   出现病变,使得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   作用回到血液中。
及时巩固
胰岛素
肾小管
重吸收
结果应用
(2023广东)某农业合作社开展火龙果促花增产实验,探究夜晚不同时间段使用LED灯照明的增产效果,结果如下表。
真题再现
请回答下列小题。
1.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处理是夜晚无照明 B.各实验组的照明时长相同
C.增产效果乙>丙>丁 D.丙组处理方法最具推广价值
2.对实验组增产主要原因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花朵数量增加 B.成功受粉的花朵多
C.光合作用时间延长 D.果实呼吸作用增强
C
D
(2023广东)如图为观察种子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根据结果可推测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消耗(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分 D.能量
真题再现
A
C
(2022广东)某兴趣小组按照下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预测实验现象最可能为(  )
A.①变蓝、②不变蓝
B.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②变蓝
D.①变蓝、②变蓝
(2022广东)“植物工厂”可对环境条件进行精准调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B.不同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相同
C.室外气候变化对室内环境影响不大
D.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有利于按需生产
(2020广东)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现象为①不变蓝、②变蓝
B.变蓝说明淀粉被消化了
C.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Ⅱ号和 Ⅰ号可形成对照,变量为温度
真题再现
B
A
(2019广东)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制效果,设计如题图所示实验方案: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布被检测细菌;放置甲、乙和丙三个圆形滤纸片(抗生素可在培养基中扩散,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能反映其抑菌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b
B.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a、b浓度应相同
C.丙滤纸片起到对照作用
D.此方法可检测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
真题再现
D
(2018广东)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最不可能变蓝的是( )
B
(2019广东)小明在家里花瓶的积水中发现孑孓(蚊子幼虫)大量浮在水面,他推测这种现象跟空气或光线有关,于是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细密铁丝网竖放水中时孑孓能浮上水面,横放水中时可阻碍孑孓浮上水面)
A.细密铁丝网摆放方式可控制空气这一变量
B.甲、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空气对孑孓的影响
C.甲、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光线对孑孓的影响
D.增加每组实验的孑孓数可以避免实验误差
真题再现
D
(2018广东)下表为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分析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
B.控制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和“孵化率”是实验结果
D.由表可知,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6℃
真题再现
D
(2018广东)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
D.使有饮水机,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真题再现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