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 加强宪法监督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2 加强宪法监督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2.2 加强宪法监督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政治认同:感受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道德修养: 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台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治观念: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健全人格: 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责任意识: 树立权力监督意识和观念,增强宪法意识和观念,自觉践行宪法。
新课导入
《人民的名义》赵德汉原型——前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调查人员在其家中发现了2亿元现金,重量达1.15吨,使用16台点钞机清点时,当场烧坏了4台。
说一说:政府官员发生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自主学习
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2、如何监督权力行使?
3、宪法监督的内容有哪些
4、增强宪法意识的必要性?
5、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6、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阅读完教材P24-32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划出。
01、监督权力行使
看图片、名言说一说为什么对权力行使要进行监督?
权力不受制约就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孟德斯鸠
①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法律监督系统
党内和政府监督系统
社会监督系统
宪法监督
舆论监督
国家机关内部监督
人大监督
党内监督
司法监督
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建立健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宪法监督具有基础性意义
2003年孙志刚案促进收容遣送制度废止
● 2003年3月,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遣送站遭到非法殴打后去世。 ● 4月,《南方都市报》一经报道轰动全国。
● 5月,三位法学博士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 6月,国务院颁布《救助管理办法》,废除《收容遣送办法》,改遣送站为求助站,来去自由。把抓捕改为护送。 “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 ——孙志刚墓志铭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为什么被废止?
因为这个行政法令违反了宪法精神
2016年聂树斌案全面落实证据裁判原则
●1995年4月,河北青年聂树斌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 ●聂树斌被执行死刑后21年,他的父母一直不断申诉、上诉。 ●2015年3月“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分组讨论“两高”报告时,多次提到聂树斌案。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 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聂树斌案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全面落实了证据裁判原则;它彰显了程序公正理念——中国法学网评论
2020年李文亮医生事件也继续推动社会进步
回顾他近期的生命历程:
● 2019年12月30日他看到一份病人检测报告指标异常,于是在群里说“确诊了7例SARS”;
● 2020年1月3日,公安局找到他并让他签了《训诫书》;
● 1月10日他出现咳嗽,11日发热,12日住院;
● 1月30日,他发出公开消息:我没有被吊销执照,请大家放心,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
● 2月2日,他发出了人生最后一条公开消息:“我的父母已经没事,出院了,谢谢大家的关心。”
● 2月6日晚,争取早日出院的他,“出”了院,去了另一个世界。
● 2月7日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吹哨人”机制又被称为内部举报人机制,这个机制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弥补监管之不足,希望以内部知情者的力量,打破“潜规则”、冲出“沉默的螺旋”,最终完善监管,推动社会进步。
三大案件的共同点在于在此过程中的公众关注度高,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的作用,而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事件推进了我国民主、法治的进程。但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还存在许多不符宪法精神的法律法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归纳: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监督
“谁来监督”呢?
“监督什么”呢?
“如何加强监督”呢?
宪法监督:是由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一项制度。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
宪法监督的责任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
第六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第六十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第九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谁解释?
谁保证实施?
谁监督?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②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宪法监督的主体(谁来监督)?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全体公民
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监督什么):
①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
②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潘某骑行的电动自行车被杭州交警依据《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扣留。潘某认为该条例违反了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于2016年4月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建议审查该条例,请求撤销条例中违反行政强制法的行政强制措施。收到审查建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及时与浙江省、杭州市的人大常委会沟通,了解情况,认真研究,认为条例关于扣留非机动车并强制托运回原籍的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不一致,要求制定机关对条例规定进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向提出审查建议的公民潘某作了书面反馈。
思考:本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什么职权?
合宪性审查和监督的职权。
探究与分享: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加强宪法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2月4日为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思考: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
主要目的是让公民更多的了解宪法的精神和内容,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02、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习近平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卢梭
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生活情景
宪法文本
奶奶信基督教
01
宪法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02
教师每周休息两天
03
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请将下列生活场景对应的法律文本补充完整,你发现了什么
②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归纳:公民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②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呵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③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国家角度:国家采取的举措及开展的活动
重要举措一:①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重要举措二: ②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种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设立国家宪法日
宪法主题公园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宪法诵读
宪法宣传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哪些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需要进行宪法宣誓
查一查:宪法宣誓誓词是什么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深度探究
公民角度:公民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①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②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③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1)学习宪法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习近平
思考:请结合社会实际和生活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认同宪法
①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
②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③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①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②用宪法精神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③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
(3)践行宪法
小华非常关心国家建设,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参政议政。
张强年满18周岁了,他主动到兵役机关登记。
李刚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认真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要求



学习宪法
认同宪法
践行宪法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归纳:公民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① 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②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③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2)认同宪法:①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②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③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3)践行宪法:①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②用宪法精神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③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
(4)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1)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
(2)学习宪法律知识,参加普法宣传;
(3)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作为青少年,在生活中如何遵守和维护宪法?
课堂小结
加强宪法监督
监督
权力行使
增强
宪法意识
加强宪法监督的做法
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
原因
加强宪法监督的原因
做法
(制度层面)
(意识层面)
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1.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2.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链接中考
1.(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2月4日至10日是我国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某社区为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设计了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你认为可以选用的是( )
①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②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③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④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人民有权直接解释和监督宪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家监察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
3.(2023·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依法纠正违反宪法精神的规定。其目的在于( )
①纠正公民的违宪行为 ②提高行政法规的地位
③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D
4.(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教育手抄报评选活动。同学们提交的下列作品中,可以入选的是( )
①粘贴“向宪法宣誓”照片,配文“公职人员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制作“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思维导图,配文“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③绘制“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信仰”宣传画,配文“宪法集中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④列举包含“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法律条文,配文“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5.(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九个“国家宪法日”。12月4日至10日,是第五个“宪法宣传周”,本次宣传周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有利于公民( )
①维护宪法权威,杜绝一切违法犯罪
②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③积极学习宪法,严格执法
④践行宪法,把宪法的原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6.(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机关不断增强备案审查制度刚性,就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中的合宪性、合法性、适当性等问题开展审查研究。十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接收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19200多件,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这表明( )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备案审查制度能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C.宪法法律尊严和国家法治统一得到有效维护
D.宪法监督的对象是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