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化学与生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化学与生活(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化学与生活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盆 B. 竹筷 C. 纯棉毛巾 D. 铝质饮料罐
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C15H12O5)得到广泛应用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A. 氧化物 B. 有机物 C. 无机物 D. 混合物
3. 具有独特臭味的螺蛳粉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螺蛳粉中充满着浓浓的“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其主要原料米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A. 蛋白质 B. 油脂 C. 糖类 D. 维生素
4.下列材料主要由合金组成的是
A. 聚乙烯塑料 B. 棉花纤维 C. 硬铝 D. 碳纤维
5.关于物质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95%的酒精浓度高杀菌消毒效果好 B.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和氢气
C.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复合肥料 D.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6. 液化石油气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和丁烷(C4H10)。其中丁烷(C4H10)的含量最高。下列关于丁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丁烷中碳、氢的质量比为4:10
C. 丁烷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D. 丁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g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B.糖类和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化肥和农药可以任意施用
D.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
8.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 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9.香蕉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剥开香蕉皮可迅速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
C. 香蕉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D. 香蕉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10.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 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2:3 D. 该反应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11. 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汁显碱性 B. 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 苏打水显酸性 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
12.甲醛(CH2O)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
C. 甲醛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 不同质量分数的甲醛水溶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8
13.“端午时节粽飘香。”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乙烯基苯酚属于有机物
B. 对乙烯基苯酚中含有4个氢分子
C. 对乙烯基苯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
14.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这种气味极为敏感,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人们在管道煤气中常添加微量乙硫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硫醇是一种化合物
B.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C. 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61%
D. 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15.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X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 适应症: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用法:口服 规格:1.5g/片,每片含碳酸钙1.25g
A. 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3:4
B. 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g
C.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40%
D. 服用2片这种钙片,可摄入1g钙元素
16.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照料)和水,实现这反应的微表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7.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B. 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18.归纳与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与安全
①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给水杀菌消毒 ②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①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C. 化学与健康 D. 化学与社会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②霉变的大米经淘洗干净煮熟后就可以食用 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
19.(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活性炭 B.KNO3 C.葡萄糖
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2)“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______;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0.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世界粮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化学与农业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稻在我国首种成功。海水呈弱碱性,其pH______7(填“>”、“=”或“<”)。
(2)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中,______三种元素需求量较大。
(3)大米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______和水,同时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
(4)把稻草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可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21.下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及其有效成分:
用品 发酵粉 炉具清洁剂 洁瓷净
有效成分 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 盐酸
(1)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2)氢氧化钠属于碱,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阴离子:______(填离子符号)。
(3)洁瓷净不慎洒落在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产生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______。
22.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现有三种物质:A.氧气 B.金刚石 C.氯化钾,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①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②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③可用作钾肥的是____。
(2)疫情防控,处处蕴含化学知识。
①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丙烯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可以消毒、杀菌。“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使人中毒,反应原理为:,其中X化学式为_____。
23.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请回答:
(1)高铁电网通过石墨电刷给动车供电,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 _____性。
(2)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 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合理施用化肥有利于粮食增产,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中国人手中”。下列可以作为复合肥的是 (填标号)。
A. KCl
B. NH4H2PO4
C. CO(NH2)2
(4)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填标号)。
A. 金属材料
B. 天然材料
C. 合成材料
24.某品牌乳制品的营养成分如图所示。
(1)表中“钠”指的是______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2)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___________。(填“大脖子病”、“佝偻病”或“贫血
(3)___________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
(4)蛋白质、淀粉、葡萄糖中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
25.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B(OH)3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6.请按要求填空:
(1)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组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整数比是___________。其在人体内被完全氧化的产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可发生分解反应: ,x为___________(填数字)。
(2)我国航天领域正在建设中的天宫空间站,使用了大量的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
①天宫空间站使用的铁合金材料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
②天宫空间站广泛使用了铝、铁、铜。现利用它们完成如下实验
a.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b.将打磨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有明显变化。
c.将打磨的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铁片表面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a中无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c中铁片足量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___________色。
27. 维生素C(C6H8O6)简称V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素,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实验探究其性质并比较饮料中VC的含量。
实验准备:VC片研碎后加蒸馏水溶解,过滤得到无色透明VC溶液
Ⅰ. 探究VC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记录】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由上述实验可知,VC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比较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①淀粉溶液遇碘(I2)变蓝。
②VC可以和碘发生反应:C6H8O6+I2=C6H6O6+2HI
【进行实验】取8支试管,分别加入0.6%的淀粉溶液和0.06%的碘水(每支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的量相同,碘水的量相同),溶液变蓝。再逐滴加入不同的饮料,记录溶液蓝色褪去时所加的饮料滴数。
实验序号 饮料名称 开盖后存放时间/h 所用饮料滴数
1 A 0 2
2 B 0 47
3 C 0 大于5滴不褪色0
4 D 0 7
5 E 0 10
6 E 12 12
7 E 24 18
8 E 36 41
【解释与结论】
(3)VC属于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4)设计实验1~5的目的是______。
(5)对比实验5~8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化学与生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盆 B. 竹筷 C. 纯棉毛巾 D. 铝质饮料罐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是塑料。
【详解】根据分析塑料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竹筷是竹制品,纯棉毛巾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铝质饮料罐则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择A;
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C15H12O5)得到广泛应用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A. 氧化物 B. 有机物 C. 无机物 D. 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青蒿素(C15H12O5)中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
故选:B。
3. 具有独特臭味的螺蛳粉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螺蛳粉中充满着浓浓的“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其主要原料米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A. 蛋白质 B. 油脂 C. 糖类 D. 维生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米粉中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C。
4.下列材料主要由合金组成的是
A. 聚乙烯塑料 B. 棉花纤维 C. 硬铝 D. 碳纤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B、棉花纤维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硬铝是铝的合金,故选项正确;
D、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关于物质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95%的酒精浓度高杀菌消毒效果好 B.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和氢气
C.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复合肥料 D.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浓度过高,效果太强,可能导致只是让细菌细胞最外面的蛋白质变性,而形成一层保护膜,使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的目的,说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氢气反应,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和氢气,说法正确;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可用作复合肥料,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可用作保护气,说法正确。
故选:A。
6. 液化石油气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和丁烷(C4H10)。其中丁烷(C4H10)的含量最高。下列关于丁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丁烷中碳、氢的质量比为4:10
C. 丁烷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D. 丁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g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丁烷的化学式知,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A符合题意;
B、丁烷中碳、氢的质量比为,故B不符合题意;
C、丁烷由分子构成,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丁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B.糖类和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化肥和农药可以任意施用
D.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
【答案】C。
【分析】A、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B、根据人体的供能物质来分析;
C、根据使用化肥与农药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D、根据回收废弃塑料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A正确;
B、糖类和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正确;
C、化肥和农药要合理施用,任意施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C错误;
D、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
8.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 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可能增加室内氧气浓度,加剧火势,错误;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对吸入气体过滤,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与烟尘的吸入,跑离着火区域以尽快脱离危险,正确;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以免水导电,发生触电危险,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灭火,正确;
故选A。
9.香蕉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剥开香蕉皮可迅速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
C. 香蕉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D. 香蕉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剥开香蕉皮可迅速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其中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使人闻到,说法正确。
B、具有甜味的是糖类,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说法正确;
C、蔬菜水果中富含有维生素,香蕉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说法正确;
D、香蕉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而不是单质形式,说法错误;
故选:D。
10.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 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2:3 D. 该反应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是CO2;乙是H2;丙是CH4O;丁是H2O;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4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详解】A、甲是CO2;乙是H2;丙是CH4O;丁是H2O;甲、丙、丁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乙是单质,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44:6=22:3,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有二氧化碳,因此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 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汁显碱性 B. 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 苏打水显酸性 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西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A错误;
B、橘子汁pH小于7,显酸性,滴入酚酞,溶液不变红,B错误;
C、苏打水pH大于7,显碱性,C错误;
D、柠檬水pH小于7,显酸性,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D正确。
故选D。
12.甲醛(CH2O)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
C 甲醛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 不同质量分数的甲醛水溶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甲醛的化学式(CH2O)可知,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B、根据甲醛的化学式(CH2O)可知,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水分子,选项错误;
C、根据甲醛的化学式(CH2O)可知,甲醛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选项正确;
D、由于甲醛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故不同质量分数的甲醛水溶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选项正确;
答案为:B。
13.“端午时节粽飘香。”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乙烯基苯酚属于有机物
B. 对乙烯基苯酚中含有4个氢分子
C. 对乙烯基苯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
【答案】A
【解析】
【详解】A、对乙烯基苯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乙烯基苯酚是由对乙烯基苯酚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6×1)=12:1: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6×1)=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这种气味极为敏感,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人们在管道煤气中常添加微量乙硫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硫醇是一种化合物
B.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C. 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61%
D. 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乙硫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
B.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6+32=62,正确;
C. 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61%,正确;
D. 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是2:6:1,错误。
故选D
15.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X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 适应症: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用法:口服 规格:1.5g/片,每片含碳酸钙1.25g
A. 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3:4
B. 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g
C.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40%
D. 服用2片这种钙片,可摄入1g钙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40:12:(16×3)=10:3:12,选项错误;
B、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40+12+16×3=100,选项错误;
C、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3.3%,选项错误;
D、服用2片这种钙片,可摄入钙元素的质量=1.25g×2××100%= 1g,选项正确;
故选D。
16.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照料)和水,实现这反应的微表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和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选项正确;
B、反应前氢气是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氢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因此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反应前分子个数是4,反应后是2,故分子个数改变,原子的个数不变,选项错误;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A。
17.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B. 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微粒模型图的识别和计算。
【详解】A、丙是甲醇,其化学式为CH3OH,氢、氧元素质量比为,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甲、丁均属于氧化物,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或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应为1:3,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归纳与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与安全
①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给水杀菌消毒 ②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①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C. 化学与健康 D. 化学与社会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②霉变的大米经淘洗干净煮熟后就可以食用 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给水杀菌消毒,说法正确;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说法正确,故选项A符合题意;
B、①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正确;②室内起火,不能立即开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说法错误,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说法正确;②霉变的大米经淘洗干净煮熟后也不可以食用,以防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说法正确,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9.(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活性炭 B.KNO3 C.葡萄糖
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2)“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______;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答案】 ①. C ②. A ③. B ④. 煮沸 ⑤. +6价
20.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世界粮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化学与农业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稻在我国首种成功。海水呈弱碱性,其pH______7(填“>”、“=”或“<”)。
(2)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中,______三种元素需求量较大。
(3)大米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______和水,同时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
(4)把稻草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可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答案】 ①. > ②. 氮、磷、钾(或N、P、K) ③. CO2(或二氧化碳) ④. CH4(或甲烷)21.下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及其有效成分:
用品 发酵粉 炉具清洁剂 洁瓷净
有效成分 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 盐酸
(1)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2)氢氧化钠属于碱,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阴离子:______(填离子符号)。
(3)洁瓷净不慎洒落在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产生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______。
【答案】(1)NaHCO3
(2)
(3)CaCO3+2HCl=CaCl2+H2O+ CO2
22.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现有三种物质:A.氧气 B.金刚石 C.氯化钾,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①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②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③可用作钾肥的是____。
(2)疫情防控,处处蕴含化学知识。
①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丙烯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可以消毒、杀菌。“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使人中毒,反应原理为:,其中X化学式为_____。
【答案】(1) ①. A ②. B ③. C
(2) ①. B ②. H2O
23.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请回答:
(1)高铁电网通过石墨电刷给动车供电,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 _____性。
(2)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 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合理施用化肥有利于粮食增产,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中国人手中”。下列可以作为复合肥的是 (填标号)。
A. KCl
B. NH4H2PO4
C. CO(NH2)2
(4)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填标号)。
A. 金属材料
B. 天然材料
C. 合成材料
【答案】(1)导电 (2)不可再生 (3)B (4)C
24.某品牌乳制品的营养成分如图所示。
(1)表中“钠”指的是______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2)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___________。(填“大脖子病”、“佝偻病”或“贫血
(3)___________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
(4)蛋白质、淀粉、葡萄糖中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元素 ②. 佝偻病 ③. 蛋白质 ④. 葡萄糖
25.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B(OH)3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①. H2O ②. +3 ③.
④.
26.请按要求填空:
(1)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组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整数比是___________。其在人体内被完全氧化的产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可发生分解反应: ,x为___________(填数字)。
(2)我国航天领域正在建设中的天宫空间站,使用了大量的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
①天宫空间站使用的铁合金材料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
②天宫空间站广泛使用了铝、铁、铜。现利用它们完成如下实验
a.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b.将打磨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有明显变化。
c.将打磨的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铁片表面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a中无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c中铁片足量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___________色。
【答案】(1) ①. 1:8 ②. CO2、H2O ③. 2
(2) ①. 大 ②. 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的反应 ③. ④. 浅绿
27. 维生素C(C6H8O6)简称V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素,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实验探究其性质并比较饮料中VC的含量。
实验准备:VC片研碎后加蒸馏水溶解,过滤得到无色透明VC溶液
Ⅰ. 探究VC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记录】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由上述实验可知,VC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比较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①淀粉溶液遇碘(I2)变蓝。
②VC可以和碘发生反应:C6H8O6+I2=C6H6O6+2HI
【进行实验】取8支试管,分别加入0.6%的淀粉溶液和0.06%的碘水(每支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的量相同,碘水的量相同),溶液变蓝。再逐滴加入不同的饮料,记录溶液蓝色褪去时所加的饮料滴数。
实验序号 饮料名称 开盖后存放时间/h 所用饮料滴数
1 A 0 2
2 B 0 47
3 C 0 大于5滴不褪色0
4 D 0 7
5 E 0 10
6 E 12 12
7 E 24 18
8 E 36 41
【解释与结论】
(3)VC属于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4)设计实验1~5的目的是______。
(5)对比实验5~8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1)酸性 (2)
(3)有机化合物 (4)比较不同饮料中的VC的含量
(5)相同的饮料开盖后存放时间越长VC的含量越低(合理答案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