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课件-(共14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课件-(共14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第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主讲人:
时间:2023.9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
06
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
一、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经济全球化发展史表明,越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世界财富的增长和积累就越快,包括世界文明的发展程度也会越高。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我们深知,“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我们坚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任在非谈苹果手机
任正非:因为我女儿在美国读书,如果不用苹果,她上课就很不方便。我们不要排外,我们也经常探究苹果的产品为什么做得好,也能看到我们与苹果之间的差距。有一个老师是很幸福的,可以有学习机会,有做比较的机会。如果从这些角度来说我是果粉呢,也不为过。
一、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市场。
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美国波音飞机到底是哪国制造?如下图所示,波音787客机机体结构有美国、中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20家公司分别制造不同部件,最后由波音公司组装而成。其中,中国有成都、沈阳、合肥3家飞机制造公司参与了部件生产。 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70多个国家的545家供应商生产,目前超过4100架在世界各地飞行的波音飞机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一、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上,经济全球化真正的底层动力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快速发展,其背后的一个主要推动力是90年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发展,而新技术的扩散率先实现了全球化,并为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技术驱动。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过去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是几万家大型跨国公司和它们的十几万个分公司在全球进行投资和贸易来完成的,但是新的技术和新的力量正在改变这一格局。比如,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正利用互联网在全球布局自己的供应链,提升自己的制造水平,同时通过跨境电商把大量产品推向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已不仅仅是跨国公司,更重要的是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
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1、”一带一路”倡议
古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起于西汉,鼎盛于唐,断于宋。)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也始于秦汉时期。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起于先秦,继之以汉唐,鼎盛于宋元,转折于明清)
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1、”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意图
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扩贸易:带动出口与进口
搞基建:帮别人也帮自己
建体系:对抗西方经济圈
促投资:转移产能多赚钱
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制鞋厂
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 这份成绩单很亮眼
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2、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是一种促进国际社会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机制和实践。它涉及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人权问题、贸易问题等。在全球治理中,各国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可以协同合作,通过制定国际标准、规定国际准则、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共同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最根本的目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2、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在重视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顺应非国家行为体日益增长的趋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我们要融入国际社会;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自身独立性。在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以及人类的整体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我们认为,世界各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第二个目的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2、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要负起应有责任,为了人类未来、人民福祉,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10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面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二十国集团成员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积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努力,让二十国集团走得更好更远,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增长的催化器、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14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
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