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进度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进度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版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关键课程。该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建立基本的道德概念和法治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扩展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缺乏经验,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开始产生很多不安和忧虑,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一)整体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直接的生活领域而设计,作为循环上升的课程内容,本册教材主要聚焦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同伴交往问题,社区生活中的理性消费、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家乡的文化与发展问题。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四年级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同伴交往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学会解决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欺负等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为自身发展创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以同伴交往为学习主题的单元。
现代社会是消费型社会。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学习如何做聪明、理智的消费者尤为必要。当前,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也备受关注,加强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以理性消费为学习主题的单元。
任何社会的发展与有序运行都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分工和协作,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品,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对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以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为学习主题的单元。
家乡的风俗和民间艺术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了解和关注家乡文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形成参与家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以家乡的文化与发展为学习主题的单元。
(二)单元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同伴交往”“理性消费”“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家乡的文化与发展”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同伴与交往”“做聪明的消费者”“美好生活哪里来”“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四个单元共十二课内容。
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做个说话算数的人,并学会解决同伴间冲突,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购物常识,理性消费,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认识各行各业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从风俗、民间艺术的角度了解和关注家乡文化,并从家乡整体发展的角度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措施。在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转变教材观。我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转变教学观。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同时,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遵循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道德与法治发展的启蒙阶段,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改革教学方式。我要注意遵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重视学生学业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三、教学进度
第1-2周:1.我们的好朋友 3课时
第2-3周:2.说话要算数 3课时
第4-5周:3.当冲突发生 3课时
第5-6周:4.买东西的学问 3课时
第7周:5.合理消费 2课时
第8-9周: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3课时
第9-10周:7.我们的衣食之源 3课时
第10-11周:8.这些东西哪里来 3课时
第12-13周:9.生活离不开他们 2课时
第14周:10.我们当地的风俗 2课时
第15-16周: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3课时
第16-17周:12.家乡的喜与忧 3课时
备注:【1】该内容参考《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