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法治观念:学习并掌握购物的相关常识和技巧。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条文、分析案例,掌握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健全人格:认识到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话题二“购物讲文明”和“维权意识不能少”教学反思:本课时侧重学生消费过程中文明意识、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做一些观察活动,或进行一些小调查 、小采访。比如,观察或请教家人在购物时怎样与营业员交谈;采访营业员,了解消费者购物时的不文明、不礼貌行为;请教家人或亲友,如果购物遇到纠纷,应该怎么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些“鲜活”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弥补了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观察不同情境中的购物行为,演练应对方法,体验如何做到文明购物和合理维权,而非纸上谈兵。最后,教师再加以点拨和提炼,与学生一起总结买东西的学问,使教学水到渠成。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明和营业员,然后请扮演营业员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再引导学生指出小明购物时的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表演购物行为,让其他学生指出其中文明和不文明的言行举止,再进行归纳总结,引导他们制订《文明购物倡议书》。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消费者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对于本课难点,教师可以用以事明理、以具体解释抽象的方式开展教学,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文,以提升他们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消费者拥有哪些基本的合法权益,知道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后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解决,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和现实需求中渗透法治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