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课标要求
知道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了解个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二、知识结构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 .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
获取食物方式 从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到
社会分工变化 分工;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生活方式变化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 ,一些较大的居住点发展为
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阶级、国家和文字
知识点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区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制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为农业发展和交通提供了便利 较完善的 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 、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 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平原广阔; 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制度 佛教;《 》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制度 史学: 首创“历史”一词,被西方称为“史学之父”; 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哲学: 、 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核心素养】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形成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特点的条件:
(1)古西亚:两河流域土地肥沃,三面均无险可守,周围众多的游牧民族经常入侵,逐鹿于这块肥沃的土地,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体现为民族更替与王朝更迭,同时,这些民族迁徙和入侵也带来了新的活力。两河文明就是在这些民族相互影响、互相继承、共同创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古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但很准时,泛滥而不成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促使埃及较早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
(3)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生活在古代独特地理环境之下的印度先民,对于自然怀有普遍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催生了宗教的产生,使其形成了独具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
(4)古代希腊: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的环境与铁器时代生产力相结合,造成了古代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城邦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为特征,雅典民主政治成为城邦民主的典范。
希腊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
三、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1.(2023·云南省3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7)世界最初的文明主要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反映出古代文明
A.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B.建立完善的国家机器
C.相互间处于封闭隔绝状态 D.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
2. (2021·云南省秋季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8)促使人类从食物的釆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开始形成 B. 早期城市的出现
C.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D.私有制逐渐确立
3. (2022·云南春季学期学业水平考试·14)古代西亚流传着洪水灾难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据考证,这些洪水传说的源头是古代西亚苏美尔神话。这说明了古代文明
A.彼此孤立发展 B.文字形态相同
C.中心在苏美尔 D.存在相互影响
四、基础知识提升训练
1.(2023·江苏常州教育学会高二下期末·11)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
C.人类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2.(2023·四川成都高一下期末·1)美国史学家芬利在《古代经济》中写到,古代世界的绝大部分人以土地为生,他们已经认识到土地是所有善的源头,无论是物质的善还是道德的善。该学者强调了古代世界
A.农耕文明的基本特性 B.社会财富的来源单一
C.重视品德的价值导向 D.文明发展的趋势相同
3.(2023·广东肇庆高二下期末·12)苏美尔人的经济文书用原始的楔形文字写成,创作于约5000年前,其中经常提到表1中几类人。据此可推知
表1苏美尔人经济文书中提及的部分人物
尼塔库尔 姆鲁斯·库尔 恩 图格·迪 帕·苏尔
含义 男奴(外邦男人) 女奴(外邦女人) 最高祭司 首席法官 指挥官
A.苏美尔人经济发展水平高 B.苏美尔人已迈入文明时期
C.冲突是城邦间交往的主流 D.出现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
4.(2023·天津四校联考高一下期末·1)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是小麦、粟的原产地 B.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和山羊
C.③地区是咖啡、玉米原产地 D.④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辣椒
5.(2023·山东聊城高一下期末·1)古代先民认为通过图腾崇拜可以实现与动物、植物甚至其他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图腾是原始人群的祖先、血脉及族群神明的象征,被当作一种信仰和守护神,以带给人们幸运或指引。由此可知
A.图腾崇拜在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 B.图腾是古代族群的崇拜物和标志
C.崇拜的事物与特定生活环境关系密切 D.图腾崇拜反映了祖先崇拜的时代特色
6.(2023·江苏苏州高二下期末·11)王斯德认为亚欧大陆的农业多发源于大河流域,东亚和东南亚孕育了稻米文明,西亚和欧洲孕育了小麦文明,美洲农业多发源于高峡盆谷一带,印第安人创造了独特的玉米文明。据材料可知,人类文明早期
A.地理条件决定农业发展 B.农业发展具有多元特点
C.农业多发源于大河流域 D.非洲农业尚未得到发展
7.(2023·河南驻马店高一下期中·1)陈明远在《质疑四大文明古国》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国家制度的确立,文字、文献的形成,冶金业及制作金属工具的普及,城市建筑的设置等四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建设和文字、文献的形成,城市建设代表主要的物质财富,属于硬件;文字、文献代表主要的精神财富,属于软件。只有两者同时出现,才能说明文明已经产生。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必要条件是
A.城市的兴起和文字的形成 B.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文字的出现
C.农业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 D.城市建筑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
8.(2023·山西太原高二上期末·1)在铁农具出现之前,中欧和西欧等地茂密的森林几乎难以逾越,这些区域农业出现较晚;由于粟和高粱在雨林不能很好生长,非洲农业也长期局限在大草原。这表明
A.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B.文明交流有助于农业产生
C.各区域农业发展类型各异 D.自然环境阻断了农业传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