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知道公共生活的多样性。健全人格:懂得享有美好的公共生活,需要有“为别人着想”的意识,愿意做有公共教养的人。责任意识: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话题一“认识公共生活”教学反思:第一个话题“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及公共生活与自身的关系,知道“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的区别,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第一个教学环节,请学生回忆自己的周末或假期生活,交流除了在家休息,还去了哪里,做过什么,让学生思考这些场所的共同特点,比较这些场所与私人生活空间的不同,讨论网络虚拟世界是否也可被视为公共空间,从而全面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组织课前调查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或身边人参与了哪些公共生活,解决了哪些问题,增加了哪些生活乐趣等,从一个个具体事例中总结出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际获得,进而感受到公共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使学生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良好的言行举止是一个人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体现,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课前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公共生活的认识不清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理清了思路。此外,学生对“网上购物是不是公共生活”这一问题没有思考过。学生会有认知偏差,可能会以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覆盖对整个事物的看法。课堂上,有近半数的学生不清楚网上购物是否属于公共生活。通过师生的对话讨论,学生认识到网络虚拟世界也存在公共生活,生活中最常见的网上购物就是公共生活。教学时以思维碰撞为主,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话题的思考,在与已有生活经验发生联系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