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2.6《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2.6《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认识到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社区成员要互相支持、帮助。
健全人格:认识到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在生活中多帮助别人,让小小善举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
责任意识:培养公共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话题二“服务社区”和“参与公益”教学反思:
话题:服务社区
本话题教学逻辑设计:第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可借助讨论《邻里公约》及阅读相关链接“农村社区”,帮助学生了解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家园,需要每个成员共同维护,共担责任。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可借助参与社区建设的经验分享活动及阅读角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社区成员既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社区成员的相互支持与帮助会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第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可通过开展“我为社区作贡献”交流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尽自己微薄之力为营造良好社区环境作贡献的愿望。
话题:参与公益
本话题教学逻辑设计:第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可请学生阅读故事“爸爸的爱心车”并交流感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体会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再以小故事“公益的力量”引发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公益可以改变生活。第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可围绕阅读角中的文章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可将小善汇聚成大爱。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已经有了一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实践体验,他们愿意帮助他人。但是,对于哪些活动属于公益活动,学生往往有一些标签意识,认为为灾区捐款捐物、慰问敬老院的老人等比较有声势的活动是公益活动,但殊不知只要是服务社会的事情,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是在做公益。因此,设计第二个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学生已经对生活中的各种文明和不文明行为有了基本认识,但是不能从多角度理解一个人的不文明行为给他人乃至国家带来的影响。作为公共生活的参与者,学生们不仅需要认识到文明有礼是个人素养的要求,还需要认识到文明有礼也是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课前调查、角色扮演、交流讨论。形象设计等自助式教学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从小要讲文明有礼貌、遵守社会公德,使自己成为文明的公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