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2.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2.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
健全人格: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长远大局意识,萌发感恩与保护地球的情感。
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明确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话题一“我们生存的家园”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我们生存的家园
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调动学生前认知,感知地球的重要——运用实证分析, 用证据说明问题——探究典型案例,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在第一个环节,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存条件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第二个环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先用前认知说明问题,再阅读资料用证据说明问题,最后认识到人类离开地球将无法生存。在第三个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典型案例——哈尼梯田,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哈尼梯田特色——小组合作,探究元阳梯田的布局系统——分享案例,表达感恩之情”的过程,理解顺应、尊重、善待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宝。
第一课时主要认识的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人类应与地球和谐相处,不要涉及太多环境问题,关于环境问题的学习集中在第二课时。
本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学生学有所获。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落实核心素养。围绕“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前认知初步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关联多种信息,运用资料多角度论证问题,学会运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言之有据。学生的实证意识在这样的说理中得到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证据说明看法,理解地球是人类目前唯一的生存家园。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探究典型案例时,学生先通过观察哈尼梯田的景观图和示意图发现问题,然后利用“哈尼梯田小档案”探究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奥秘,并结合示意图和文字资料进行分析,最终感悟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从而萌发感恩地球,珍爱、保护地球母亲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