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学案选必三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六课 第七课 (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轮复习学案选必三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六课 第七课 (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轮复习学案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六课+第七课
【课标解读】
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体系构建】
【核心知识速记】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1.推理的含义、分类、类型
(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
(2)构成: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
(3)分类
①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来区分推理的种类: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②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2.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1)含义: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规则:要使换质推理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3.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1)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称为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规则:要保证换位推理从所给真实前提得出真实结论。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4.三段论的构成、正确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1)构成: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2)一般性规则
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也就是说,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5.联言推理的方法
(1)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
(2)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
6.选言推理的方法
(1)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2)由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支不可能都真,所以,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7.假言推理的方法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的类型
(1)不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只涉及认识的部分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②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等。
类比推理与比较和比喻
(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
(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把两种事物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把一事物比作事物,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4.类比推理的方法
(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模型法或仿真法)专门研究模仿生物构造及功能,用于制造先进的技术装置。
(2)从思维的角度说(具体方法):①结构类比: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②功能类比: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③条件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5.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与结论属性相一致)。如果类比的根据中出现了与推论相排斥的属性,那么,即使相同或相似属性再多,推理也必须放弃。
【考点梳理】
一、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1、推理
含义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
结构 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
种类 ①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②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③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2、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2)意义: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1、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
含义 推理规则 推理结构
换质推理(换质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①所有S是P,所以,所有S不是非P;②所有S不是P,所以,所有S是非P;③有S是P,所以,有S不是非P;④有S不是P,所以,有S是非P
换位推理(换位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即前提判断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换位后保持不变。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①所有S是P,所以,有P是S;②所有S不是P,所以,所有P不是S;③有S是P,所以,有P是S。(说明: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肯定判断是简单换位;全称肯定判断是限量换位,特称否定判断不能换位)。
2、六种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判断种类 主项(S) 谓项(P)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3、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规则内容 违规错误 违规举例
规则1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大项、小项和中项)。 犯“四概念”的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规则2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凡是金子都是闪光的,这个东西是闪光的,所以,这个东西是金子。
规则3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民法不是刑法,所以,民法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形式逻辑是没有阶级性的,形式逻辑是科学,所以,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规则4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犯“双否前提”的错误。 艾滋病不是源于中国的,肺炎不是艾滋病,所以,肺炎不是源于中国的。
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类别 逻辑规则
联言推理 ①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②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 ①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②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不相容选言推理 ①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②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①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②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①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②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①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②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③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④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四、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归纳推理的含义与类型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类型: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关系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含义 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考察对象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范围
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
联系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2、归纳推理的方法
(1)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 象出现的原因。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适用范围 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可靠结论。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推广形式。 在很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应用,一般适用于量的变化的场合。 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要求或注意事项 ①多观察该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②排除与被研究对象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 ①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情况;②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种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简单相加混同起来。 ①共变法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结论就不可靠;②我们可把差异法看作共变。 剩余法法的特殊场合必须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
相同点 ①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据某个现象与另一个现象在某些场合里所显示的关系,从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断定某个现象与另一现象间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联系。②我们运用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要注意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它们的不足,这样就能更可靠地确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五、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1、类比推理的含义
含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客观依据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类比推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①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②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
2、类比推理的方法
(1)类比推理的方法
①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②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
要求 内容
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前提中确认的对象间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类比根据尽量接近本质属性 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前提与结论一致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3)类比推理的作用
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历史上,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类比推理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的作用 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为了论证和说明某种事实或原理,人们往往需要寻找另一种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经得到承认的事实或原理,通过类比来使某种事实或原理得到论证和说明。
类比推理与其他推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认识功能 由于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们不能只靠它认识事物。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它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习题演练】
1.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上海复旦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上海复旦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下列对上述推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犯了三段论中“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②依据两个已知关系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
③犯了逻辑规则中“大项不当扩大”错误
④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①张某没有组织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所以,张某不被追究刑事责任
②张某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并构成犯罪,所以,张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③张某组织电信网络诈骗但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张某没有构成犯罪
④张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张某组织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并构成犯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辐照食品是利用放射性射线照射过的食品。最近有传言,辐照食品不可食用。某同学认为这一传言正确,并作出如下推理:核辐射食品是与放射性射线有关的,辐照食品也是与放射性射线有关的,所以,辐照食品就是核辐射食品;核辐射食品是不可食用的,因此,辐照食品不可食用。上述推理错在( )
A.从一般到个别进行演绎推理,推理形式不具保真性
B.第一个三段论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C.第二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大前提虚假的错误
D.混淆概念,违反了同一律,不符合明确性的要求
4.有一种推理是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有这种性质的结论。下列属于该种推理的是( )
A.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了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推导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
B.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C.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铝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电
D.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5.合乎逻辑的思维要求明确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概念、判断或推理 逻辑错误
形式主义者就是形式主义地以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 ①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②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有些食物是能增强人的记忆力的。换质位推理:有些不能增强人的记忆力的不是食物。 ③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的逻辑规则
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劳动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所以劳动课是必修课。 ④违反了“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逻辑规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现实生活中相邻权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某小区业主乙经常在楼道抽烟,烟头丢弃在地上,烟味污染楼道空气,导致邻居甲的家中经常有烟味。针对乙在楼道抽烟是否要受到行政处罚,甲和乙各执一词。以下对甲乙推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甲:只要吸烟影响到他人,就应该受到行政处罚。乙在楼道公共场合吸烟影响到他人,所以应该受到行政处罚。
乙:只有违反关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规定,才会受到行政处罚。我在楼道吸烟没有违反关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行政处罚。
相关资料:某市最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一)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儿童福利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二)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三)体育场、健身场的比赛区和坐席区;(四)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举办大型活动的需要,临时划定禁止吸烟的室外区域。
A.甲推理结构正确、乙推理结构错误 B.甲推理结构错误、乙推理结论正确
C.甲推理结论错误、乙推理结构正确 D.甲推理结论正确、乙推理结论错误
7.福建省16家企业共计发行128.88亿元的绿色债券,为绿色发展再添动能。绿色债券,是为了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经济活动(包括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等)而募集资金,依照法律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根据逻辑规则,以下推理一定为真的是( )
①所有绿色债券都是为绿色经济活动而募集资金
②只有绿色债券才是为绿色经济活动而募集资金
③有的绿色债券不是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有价证券
④所有不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有价证券都不是绿色债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祥符中,禁(注:皇宫)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计。”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丁晋公能做到“一举而三役济”是因为其( )
①能把握辩证分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坚持了以问题为导向,正逆互补,携手共进的创新思维.
③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④借助求同法,运用演绎推理正确找到了“三役”之间的因果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在中国空间站,水稻完成了从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到产生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太空环境下,水稻幼苗的茎秆趴在生长盒的侧壁上,叶片是螺旋状,还有很多水滴,患上了“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症”。该培养实验将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解析空间环境中水稻开花的关键基因表达及变化,为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太空与地面环境下的水稻生长进行对比,是运用求异法探求因果联系
②在实验中认识发展要经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历程
③“太空综合症”的发生说明外部矛盾往往是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关键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假如真有史前生物被克隆出来,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过程中,医生经过询问发现,同一天就诊的中毒者吃的食物各有不同,但是所有人都吃了某农贸市场出售的一种蘑菇,据此断定,中毒可能是由这种有毒蘑菇引起的。下列推理的方式与材料最相似的是( )
A.在甲瓶中放入肉并盖紧,苍蝇进不去,结果一个蛆都没产生。在乙瓶中,敞开瓶口,苍蝇能飞进产卵,结果肉产生很多蛆。因此,可断定苍蝇产卵是肉生蛆的原因
B.人们通过观察企鹅滑雪姿势,设计了一种极地越野车,时速可达 50千米,速度超过了企鹅
C.搓手可以发热,撞击石头可以发热,摩擦可以发热,这些都是摩擦,没有相反事例发生,所以,摩擦可以发热
D.人们发现,夏天过夜的食物,如馒头、米饭、肉制品都会变质,它们的质地各不相同, 但都是在高温季节,细菌素易于繁殖,因此,高温是食物变质的原因
11.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仿生学,它专门研究和模仿生物的构造及其功能,用于制造先进的技术装置。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这种方法是一种( )
A. 生物模拟方法 B. 类比推理方法
C. 求同法 D. 求同求异并用法
12.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律规范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这种推理是( )
A. 逻辑推理
B. 归纳推理
C. 演绎推理
D. 类比推理
13. 通过模拟自然界一些物种的神奇构造和功能,人们能够改进现有的机械结构、新材料、新仪器和工艺研究,创造出许多适用于生产、学习和人们生活的先进技术。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这种方法体现了( )
A.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是类比推理的前提和客观依据
B. 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C.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秩序
D. 与“吃一堑,长一智”相同思维方式的归纳推理
14. 伽利略说过:“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关于推理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或然推理
②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或然推理
③类比推理可能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或然推理
④类比推理可能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或然推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下列命题中既能换质位又能换位质的是( )
A. 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不是社会主义的——不能
B. 不发展科学技术是要吃亏的——能
C. 有些科学家不是上过大学的——能
D. 有些外向型企业是发展快的——能
16. 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乙说:“丁不是团员。”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丁说:“乙也不是团员。”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项为( )
A. 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B. 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 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D. 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17. “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各项中断定必然为真的是( )
A. 如果小孙不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会游泳
B. 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
C. 小孙既不会游泳,也不会打网球
D. 小孙会游泳,但不会打网球
18. 甲、乙、丙三人,他们的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1)丙的收入比教师高;(2)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3)医生的收入比乙少。根据以上条件,下列对甲、乙、丙三人身份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医生
B. 甲是教师,乙是医生,丙是律师
C. 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医生
D. 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教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考验和锤炼,逐渐概括成简明、易懂、易记的谚语,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下来。比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天上有了钩钩云,三日五日雨淋淋”“露重见晴天”“蚂蚁搬家,大雨要下”……天气谚语也会有矛盾的时候。如民间关于鱼鳞云的谚语大致有两种,一种为“天现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另一种是“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同是鱼鳞云,为何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 这正表明了天气谚语的局限性和地域性特点,有些谚语在江南地区适合,有些则只在北方地区适合,而有些甚至不正确。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天气预报比过去更加准确成为可能,但仍有相当大的难度。
结合材料,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分析天气谚语预报天气存在局限性的原因,并为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提出两点建议。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绿色植物移到黑暗地方,它就失去了绿色;再把它移到有光的地方,它又重新得到绿色。由此可知,光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
材料二 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持地面温度。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50%的空气间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冻成的,它们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能有保温作用。
材料三 19世纪期间,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已知的各个天体对天王星的影响,从而算出了天王星运行的轨道。但观测发现,天王星实际运行的轨道与算出的轨道有些偏离,由此推断,此偏离现象是由某个尚未发现的天体的引力造成的。后来果然找到了这个天体,被命名为海王星。
分析三则材料分别运用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详解】①④: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之所以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原因就在中项“我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这也说明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的,①④正确。
②:材料中的例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②错误。
③:“我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我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C
【详解】②③: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张某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并构成犯罪,所以,张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属于肯定前件式;张某组织电信网络诈骗但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张某没有构成犯罪,这是否定后件式,且组织电信网络诈骗与构成犯罪否定一个联言支即可,②③符合题意。
①:张某没有组织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所以,张某不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否定前件式,是或然推理,排除①。
④:张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张某组织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并构成犯罪,这是肯定后件式,是或然推理,排除④。
故本题选C。
3.B
【详解】B:第一个三段论推理是指“核辐射食品是与放射性射线有关的,辐照食品也是与放射性射线有关的,所以,辐照食品就是核辐射食品”,“与放射性射线有关”是这一推理的中项,这一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因此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结论不能必然得出,B正确。
A: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如果推理前提是真实的,并且推理结构正确,该推理就具有保真性,A错误。
C:第二个三段论是指“辐照食品就是核辐射食品;核辐射食品是不可食用的,因此,辐照食品不可食用”,其大前提是“辐照食品就是核辐射食品”,犯了大前提虚假的错误,但前提错误并不等于违背推理规则,因此不属于推理错误,C排除。
D:同一律是思维确定性要求,排中律才是思维明确性要求,D错误。
故本题选B。
4.D
【详解】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有这种性质的结论,这是完全归纳推理。
A:“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推导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动物和植物不属于同类事物,因此,该选项体现的类比推理,题干体现的完全归纳推理,A不符合题意。
B:该项根据贪赃枉法的人必定会受到惩罚,推出你们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是由一般到个别,属于演绎推理,B不符合题意。
C:该选项根据一部分金属具有导电性质,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这是不完全归纳推理,C不符合题意。
D:该选项中列举的社会形态已经囊括了阶级社会的各种形态,因此其推理属于完全归纳推理,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D
【详解】①:“形式主义者就是形式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 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而不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①错误。
②:“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违法行为、 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划分正确,不存在“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②错误。
③:“有些食物是能增强人的记忆力的”, 换质位推理:“有些不能增强人的记忆力的不是食物”,前提中的“有些食物”不周延, 结论中“不是食物”周延了,这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的逻辑规则,③正确。
④:“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劳动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所以劳动课是必修课”。其中的中项没有周延,违反了“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逻辑规则,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C
【详解】AD:该地最新控制吸烟条例对室外也明确了室外全面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根据条例的相关规定,甲的推理属于充分条件逻辑形式,虽然结构有效,但违反了“前提必为真”的要求,故甲推理结论不正确,故AD错误。
B:根据条例的相关规定,甲的推理属于充分条件逻辑形式,结构有效,故B错误。
C:乙的推理属于必要条件逻辑推理,是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且形式结构有效,乙推理正确,故此题选C。
故本题选C。
7.B
【详解】①:材料说绿色债券,是为了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经济活动(包括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等)而募集资金,依照法律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由此可推出绿色债券都是为绿色经济活动而募集资金,不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有价证券都不是绿色债券,①④正确。
②:材料只说绿色债券是为绿色经济活动而募集资金,但不能排除其它的债券也可能为绿色经济活动而募集资金,所以②推理不正确。
③:材料已经表明绿色债券是依照法律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说明所有绿色债券都是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有价证券,③观点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B。
8.C
【详解】②③:丁晋公“一举而三役济”,遵循了问题导向,注重解决问题,同事注重整体性及动态变化,进行创新思维,通过挖沟渠的方式,省了大量的金钱,②③正确。
①: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把握事物的本质,①错误。
④:求同法属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推理,④错误。
故本题选C。
9.A
【详解】①②:在中国空间站,水稻完成了从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到产生种子的全生命周期。该培养实验将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解析空间环境中水稻开花的关键基因表达及变化,为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在实验中认识发展要经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历程,而对太空与地面环境下的水稻生长进行对比,是运用求异法探求因果联系,①②符合题意。
③:“太空综合症”的发生说明外部矛盾往往是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影响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其内部矛盾,③错误。
④: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而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过程中,医生经过询问发现,同一天就诊的中毒者吃的食物各有不同,但是所有人都吃了某农贸市场出售的一种蘑菇,据此断定,中毒可能是由这种有毒蘑菇引起的。这是归纳推理中的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A:在甲瓶中放入肉并盖紧,苍蝇进不去,结果一个蛆都没产生。在乙瓶中,敞开瓶口,苍蝇能飞进产卵,结果肉产生很多蛆。因此,可断定苍蝇产卵是肉生蛆的原因,这是运用的求异法,A不合题意。
B:人们通过观察企鹅滑雪姿势,设计了一种极地越野车,时速可达 50千米,速度超过了企鹅。这是类比推理的模拟方法,B不合题意。
C:搓手可以发热,撞击石头可以发热,摩擦可以发热,这些都是摩擦,没有相反事例发生,所以,摩擦可以发热,这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C不合题意。
D:人们发现,夏天过夜的食物,如馒头、米饭、肉制品都会变质,它们的质地各不相同, 但都是在高温季节,细菌素易于繁殖,因此,高温是食物变质的原因。这是归纳推理中的求同法,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答案】B
【详解】B: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学符合类比推理的特点,B符合题意。
ACD: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这种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生物模拟方法、求同法和求同求异并用法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本题选B。
12.【答案】C
【详解】A:逻辑推理就是符合逻辑推理规则的推理,材料未涉及,A不符合题意。
B:归纳推理演绎是从个别推出一般规律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材料未涉及,B不符合题意。
C:演绎是从一般规律推出个别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的典型形式,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模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C符合题意。
D: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无法判定类比推理,D排除。
故本题选C。
13.【答案】B
【详解】B: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通过模拟自然界某物种的神奇构造和功能”进而实现“改进现有的机械结构、新材料、新仪器和工艺研究”,体现的是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是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B应选。
A:由以上分析可知,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是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客观事物及其属性,A不选。
C:C为归纳推理的依据,与题意不符,不选。
D:与题意不符,题干体现的是类比推理,而D项为归纳推理,不选。
故本题选B。
14.【答案】D
【详解】①: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①说法错误。
②: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其中演绎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属于必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②说法错误。
③④: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答案】B
【详解】A:可先换质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非社会主义的”,再换位为“有的非社会主义的东西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也可以先换位为“社会主义的(东西)不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再换质为“社会主义的(东西)是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故A错误。
B:可先换质为“不发展科学技术不是不吃亏的”,再换位为“不吃亏的不是不发展科学技术”,也可以先换位为“有些要吃亏的是不发展科学技术”,再换质为“有些要吃亏的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故B正确。
C:可以先换质为“有些科学家是没上过大学的”,再换位为“有些没上过大学的是科学家”,该命题不能先换位再换质,故C错误。
D:不能换质位,但是可以换位质,该命题可先换位为“有些发展快的(企业)是外向型企业”,再换质为“有些发展快的(企业)不是非外向型企业”,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16.【答案】A
【详解】A: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真与假,甲说都是团员,而丙说有人不是,二者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只有一假,可知乙、丁为真,所以乙和丁都不是团员,由此可推出有人不是团员为真,即丙为真;所以可知甲说假话,A正确。
B:说假话的是甲,乙说的是真话,丙是团员,B错误。
C:说假话的是甲,丁说的是真话,乙不是团员,C错误。
D:丙是团员,D错误。
故本题选A。
17.【答案】B
【详解】B:相容选言判断是选言判断的一种。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有一种存在,题干中“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等价于“小孙或者不会游泳,或者不会打网球”。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规则,B正确。
ACD: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规则,ACD错误。
故本题选B。
18.【答案】C
【详解】ABCD:由(1)“丙的收入比教师高”可知隐含信息——丙不是教师;由(2)“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可知隐含信息——甲不是医生;由(3)“医生的收入比乙少”可知隐含信息——乙不是医生。因此,医生只能是丙。由(3)“医生的收入比乙少”可知,丙的收入比乙少,再结合(1)“丙的收入比教师高”可知,乙不是教师。因此,甲是教师,乙是律师。所以,C项正确,入选;AB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19.【答案】原因:①天气谚语预报天气利用的是经验归纳,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所以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②天气谚语是对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建议:①可以考察更多的天气现象,分析其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②运用现代科技于段,并吸取古人的智慧,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③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要坚持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获得对天气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20.【答案】①材料一运用了求异法。在两个场合中,许多情况都相同,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即使植物不受光照射,它就失去绿色,使植物受光照射,它就又重新得到绿色。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有没有光照,可能是植物有没有绿色的原因,因而光照条件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
②材料二运用了求同法。棉花和积雪很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虽然很多,但在疏松多孔上两者相同,这一共同点就可能是它们都有保温作用的原因。
③材料三运用了剩余法。天王星实际运行轨道和计算出的轨道之间有偏离,由此推知,这种偏离可能是由某个尚未发现的天体的引力造成的。天王星运行轨道受多种因素制约,排除其中几种因素之后,剩下来的因素就可能是它产生偏离的原因。
【解析】
【分析】本题以植物与光照的关系为素材,考查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知识限定明确,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要求分析三则材料分别运用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同学们在作答此题时,可以先回顾教材中讲过的探求因采联系的方法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中所给的具作信息,与教材知识进行对应,对每一则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把绿色植物移到黑暗地方,它就失去了绿色;再把它移到有光的地方,它又重新得到绿色”有没有光照,可能是植物有没有绿色的原因,因而光照条件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体现了求异法;“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冻成的,它们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能有保温作用”棉花和积雪差异虽然很多,但在松多孔上两者相同,这一共同点就可能是它们都有保温作用的原因,体现了求同法;“观测发现,天王星实际运行的轨道与算出的轨道有些偏离,由此推断,此偏离现象是由某个尚未发现的天体的引力造成的”说明天王星运行轨道受多种因素制约,排除其中几种因素之后,剩下来的因素就可能是它产生偏离的原因,体现了剩余法。
【点睛】主观题审题指导
第一步:看是否需要结合(分析)材料。
第二步:关于知识范围的审题“四看”要领。
第三步:看清问什么。
第四步:看分值,定要点。
第五步:删繁就简。
第六步:仔细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第七步:归纳整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轮复习学案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六课+第七课
【课标解读】
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体系构建】
【核心知识速记】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1.推理的含义、分类、类型
(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
(2)构成: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
(3)分类
①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来区分推理的种类: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②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2.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1)含义: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规则:要使换质推理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3.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1)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称为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规则:要保证换位推理从所给真实前提得出真实结论。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4.三段论的构成、正确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1)构成: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2)一般性规则
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也就是说,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5.联言推理的方法
(1)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
(2)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
6.选言推理的方法
(1)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2)由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支不可能都真,所以,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7.假言推理的方法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的类型
(1)不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只涉及认识的部分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②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等。
类比推理与比较和比喻
(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
(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把两种事物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把一事物比作事物,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4.类比推理的方法
(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模型法或仿真法)专门研究模仿生物构造及功能,用于制造先进的技术装置。
(2)从思维的角度说(具体方法):①结构类比: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②功能类比: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③条件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5.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与结论属性相一致)。如果类比的根据中出现了与推论相排斥的属性,那么,即使相同或相似属性再多,推理也必须放弃。
【考点梳理】
一、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1、推理
含义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
结构 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
种类 ①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②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③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2、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2)意义: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1、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
含义 推理规则 推理结构
换质推理(换质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①所有S是P,所以,所有S不是非P;②所有S不是P,所以,所有S是非P;③有S是P,所以,有S不是非P;④有S不是P,所以,有S是非P
换位推理(换位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即前提判断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换位后保持不变。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①所有S是P,所以,有P是S;②所有S不是P,所以,所有P不是S;③有S是P,所以,有P是S。(说明: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肯定判断是简单换位;全称肯定判断是限量换位,特称否定判断不能换位)。
2、六种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判断种类 主项(S) 谓项(P)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3、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规则内容 违规错误 违规举例
规则1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大项、小项和中项)。 犯“四概念”的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规则2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凡是金子都是闪光的,这个东西是闪光的,所以,这个东西是金子。
规则3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民法不是刑法,所以,民法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形式逻辑是没有阶级性的,形式逻辑是科学,所以,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规则4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犯“双否前提”的错误。 艾滋病不是源于中国的,肺炎不是艾滋病,所以,肺炎不是源于中国的。
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类别 逻辑规则
联言推理 ①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②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 ①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②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不相容选言推理 ①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②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①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②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①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②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①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②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③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④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四、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归纳推理的含义与类型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类型: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关系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含义 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考察对象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范围
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
联系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2、归纳推理的方法
(1)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 象出现的原因。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适用范围 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可靠结论。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推广形式。 在很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应用,一般适用于量的变化的场合。 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要求或注意事项 ①多观察该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②排除与被研究对象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 ①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情况;②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种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简单相加混同起来。 ①共变法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结论就不可靠;②我们可把差异法看作共变。 剩余法法的特殊场合必须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
相同点 ①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据某个现象与另一个现象在某些场合里所显示的关系,从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断定某个现象与另一现象间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联系。②我们运用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要注意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它们的不足,这样就能更可靠地确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五、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1、类比推理的含义
含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客观依据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类比推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①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②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
2、类比推理的方法
(1)类比推理的方法
①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②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
要求 内容
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前提中确认的对象间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类比根据尽量接近本质属性 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前提与结论一致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3)类比推理的作用
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历史上,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类比推理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的作用 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为了论证和说明某种事实或原理,人们往往需要寻找另一种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经得到承认的事实或原理,通过类比来使某种事实或原理得到论证和说明。
类比推理与其他推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认识功能 由于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们不能只靠它认识事物。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它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习题演练】
1.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上海复旦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上海复旦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下列对上述推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犯了三段论中“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②依据两个已知关系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
③犯了逻辑规则中“大项不当扩大”错误
④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①张某没有组织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所以,张某不被追究刑事责任
②张某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并构成犯罪,所以,张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③张某组织电信网络诈骗但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张某没有构成犯罪
④张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张某组织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并构成犯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辐照食品是利用放射性射线照射过的食品。最近有传言,辐照食品不可食用。某同学认为这一传言正确,并作出如下推理:核辐射食品是与放射性射线有关的,辐照食品也是与放射性射线有关的,所以,辐照食品就是核辐射食品;核辐射食品是不可食用的,因此,辐照食品不可食用。上述推理错在( )
A.从一般到个别进行演绎推理,推理形式不具保真性
B.第一个三段论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C.第二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大前提虚假的错误
D.混淆概念,违反了同一律,不符合明确性的要求
4.有一种推理是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有这种性质的结论。下列属于该种推理的是( )
A.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了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推导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
B.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C.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铝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电
D.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5.合乎逻辑的思维要求明确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概念、判断或推理 逻辑错误
形式主义者就是形式主义地以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 ①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②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有些食物是能增强人的记忆力的。换质位推理:有些不能增强人的记忆力的不是食物。 ③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的逻辑规则
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劳动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所以劳动课是必修课。 ④违反了“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逻辑规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现实生活中相邻权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某小区业主乙经常在楼道抽烟,烟头丢弃在地上,烟味污染楼道空气,导致邻居甲的家中经常有烟味。针对乙在楼道抽烟是否要受到行政处罚,甲和乙各执一词。以下对甲乙推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甲:只要吸烟影响到他人,就应该受到行政处罚。乙在楼道公共场合吸烟影响到他人,所以应该受到行政处罚。
乙:只有违反关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规定,才会受到行政处罚。我在楼道吸烟没有违反关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行政处罚。
相关资料:某市最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一)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儿童福利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二)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三)体育场、健身场的比赛区和坐席区;(四)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举办大型活动的需要,临时划定禁止吸烟的室外区域。
A.甲推理结构正确、乙推理结构错误 B.甲推理结构错误、乙推理结论正确
C.甲推理结论错误、乙推理结构正确 D.甲推理结论正确、乙推理结论错误
7.福建省16家企业共计发行128.88亿元的绿色债券,为绿色发展再添动能。绿色债券,是为了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经济活动(包括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等)而募集资金,依照法律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根据逻辑规则,以下推理一定为真的是( )
①所有绿色债券都是为绿色经济活动而募集资金
②只有绿色债券才是为绿色经济活动而募集资金
③有的绿色债券不是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有价证券
④所有不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有价证券都不是绿色债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祥符中,禁(注:皇宫)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计。”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丁晋公能做到“一举而三役济”是因为其( )
①能把握辩证分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坚持了以问题为导向,正逆互补,携手共进的创新思维.
③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④借助求同法,运用演绎推理正确找到了“三役”之间的因果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在中国空间站,水稻完成了从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到产生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太空环境下,水稻幼苗的茎秆趴在生长盒的侧壁上,叶片是螺旋状,还有很多水滴,患上了“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症”。该培养实验将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解析空间环境中水稻开花的关键基因表达及变化,为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太空与地面环境下的水稻生长进行对比,是运用求异法探求因果联系
②在实验中认识发展要经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历程
③“太空综合症”的发生说明外部矛盾往往是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关键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假如真有史前生物被克隆出来,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过程中,医生经过询问发现,同一天就诊的中毒者吃的食物各有不同,但是所有人都吃了某农贸市场出售的一种蘑菇,据此断定,中毒可能是由这种有毒蘑菇引起的。下列推理的方式与材料最相似的是( )
A.在甲瓶中放入肉并盖紧,苍蝇进不去,结果一个蛆都没产生。在乙瓶中,敞开瓶口,苍蝇能飞进产卵,结果肉产生很多蛆。因此,可断定苍蝇产卵是肉生蛆的原因
B.人们通过观察企鹅滑雪姿势,设计了一种极地越野车,时速可达 50千米,速度超过了企鹅
C.搓手可以发热,撞击石头可以发热,摩擦可以发热,这些都是摩擦,没有相反事例发生,所以,摩擦可以发热
D.人们发现,夏天过夜的食物,如馒头、米饭、肉制品都会变质,它们的质地各不相同, 但都是在高温季节,细菌素易于繁殖,因此,高温是食物变质的原因
11.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仿生学,它专门研究和模仿生物的构造及其功能,用于制造先进的技术装置。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这种方法是一种( )
A. 生物模拟方法 B. 类比推理方法
C. 求同法 D. 求同求异并用法
12.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律规范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这种推理是( )
A. 逻辑推理
B. 归纳推理
C. 演绎推理
D. 类比推理
13. 通过模拟自然界一些物种的神奇构造和功能,人们能够改进现有的机械结构、新材料、新仪器和工艺研究,创造出许多适用于生产、学习和人们生活的先进技术。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这种方法体现了( )
A.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是类比推理的前提和客观依据
B. 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C.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秩序
D. 与“吃一堑,长一智”相同思维方式的归纳推理
14. 伽利略说过:“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关于推理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或然推理
②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或然推理
③类比推理可能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或然推理
④类比推理可能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或然推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下列命题中既能换质位又能换位质的是( )
A. 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不是社会主义的——不能
B. 不发展科学技术是要吃亏的——能
C. 有些科学家不是上过大学的——能
D. 有些外向型企业是发展快的——能
16. 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乙说:“丁不是团员。”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丁说:“乙也不是团员。”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项为( )
A. 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B. 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 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D. 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17. “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各项中断定必然为真的是( )
A. 如果小孙不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会游泳
B. 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
C. 小孙既不会游泳,也不会打网球
D. 小孙会游泳,但不会打网球
18. 甲、乙、丙三人,他们的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1)丙的收入比教师高;(2)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3)医生的收入比乙少。根据以上条件,下列对甲、乙、丙三人身份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医生
B. 甲是教师,乙是医生,丙是律师
C. 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医生
D. 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教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考验和锤炼,逐渐概括成简明、易懂、易记的谚语,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下来。比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天上有了钩钩云,三日五日雨淋淋”“露重见晴天”“蚂蚁搬家,大雨要下”……天气谚语也会有矛盾的时候。如民间关于鱼鳞云的谚语大致有两种,一种为“天现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另一种是“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同是鱼鳞云,为何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 这正表明了天气谚语的局限性和地域性特点,有些谚语在江南地区适合,有些则只在北方地区适合,而有些甚至不正确。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天气预报比过去更加准确成为可能,但仍有相当大的难度。
结合材料,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分析天气谚语预报天气存在局限性的原因,并为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提出两点建议。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绿色植物移到黑暗地方,它就失去了绿色;再把它移到有光的地方,它又重新得到绿色。由此可知,光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
材料二 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持地面温度。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50%的空气间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冻成的,它们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能有保温作用。
材料三 19世纪期间,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已知的各个天体对天王星的影响,从而算出了天王星运行的轨道。但观测发现,天王星实际运行的轨道与算出的轨道有些偏离,由此推断,此偏离现象是由某个尚未发现的天体的引力造成的。后来果然找到了这个天体,被命名为海王星。
分析三则材料分别运用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