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教学工作计划
2023—2024学年度本人担任九年级xx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新学期开始,为切实有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指导思想。遵循教学教育规律,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学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提升。补充如下:
1. 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课程设计和实施遵循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并结合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注重通过科学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 全面素质教育方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德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取得均衡发展,尤其重视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的培养。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4. 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逐步深入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接纳核心价值观。
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身边事例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问题,从而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6. 立德树人战略思想:贯穿“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教学中强化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况析
1. 认知发展特点:九年级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晚期,其认知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已较为成熟,能较好地理解并分析复杂的道德问题和法律概念。他们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但同时可能面临升学压力,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在关注学业的同时,加强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的培养。
2. 知识掌握情况:经过前几个学期的学习积累,学生对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法治理念如宪法精神、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质内涵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等方面,可能还存在理解和应用的不足。
3. 价值观形成方面:九年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他们开始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对公平正义、社会责任感等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教材分析
1. 教材编写依据与理念:
九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了国家教育方针,紧密结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具体指导。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 内容结构及重点:
- 教材通常划分为多个主题单元,如“我们共同的世界”、“走向未来的生活准备”、“宪法在我心中”、“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等模块。
- 在内容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社会责任感、公民素养,深入探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法律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法治观念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3. 教材特点与深度:
- 知识深化:本阶段的教材进一步加强了对宪法、法律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以及对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的法律解读,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思维能力。
- 实践导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社会调查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品德教育升华:结合学生毕业阶段的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转变需求,强化对诚信、公正、爱国等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 预期目标:
- 经过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而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治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成为守法公民和合格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应对个人未来发展规划有一定的思考和规划能力,体现出对未来生活的理性态度和担当精神。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1.注重学情分析,了解并关注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与心理变化,结合他们认知发展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2.创设多元化学习环境,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法治热点事件,开展议题式、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化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具体教学进度安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组逐周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具 准备 教学重点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