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学习分类法 课件(共33张PPT)《成本业务核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学习分类法 课件(共33张PPT)《成本业务核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任务一 学习分类法
〖学习内容〗
任务一 学习分类法




了解分类法的含义和适用范围,了解分类法的特点和成本计算程序,了解同类产品、联产品、副产品。
熟悉系数分配法的应用;熟练运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任务一 学习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含义
二、分类法的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四、类内产品费用的分配方法
五、分类法的优缺点
六、联、副产品,等级产品的计算
七、分类法的应用
一、分类法的含义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按照产品类别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完工 产品的总成本,再按一定的标准在类内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分配,计算出类内每一种产品成本的一种辅助方法。
注意:分类法不是独立的成本计算发放,它与品种法关系密切,可以被认为是品种法的扩展。
2
二、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分类法的特点
按照产品类别归集产品成本
类内分配不同品种产品成本
1
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的类别。
成本计算期取决于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视其与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结合情况)。
3
一般要将按类归集的生产费用总额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
类内各种产品成本要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二、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联产品
零星产品
等级产品
一般范围:同类产品
特殊范围
副产品
二、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同类产品
同类产品是指产品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使用的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等大体相同,规格和型号不一样的产品,如制鞋厂生产不同尺寸的鞋。
二、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联产品
联产品是指企业利用相同的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出的几种使用价值不同,有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产品。所谓主要产品是在企业生产中具有主导地位的产品。如石油冶炼行业投入原油,加工出润滑油、机油、汽油、 柴油、沥青,制糖厂用甜菜制成的各种冰糖、白糖、红糖等。
联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相同,因而最易于、也只能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二、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副产品
副产品是指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如:食用油厂在油脂精炼后的副产品油脚、皂脚,炼铁生产中产生的高炉煤气等等。
将主副产品归为一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然后将副产品成本按有关方法确定后从总成本中扣除,余额即为主产品成本。
二、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等级产品
等级产品是指使用同一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品种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产品。如针织厂生产的针织内衣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区分产品质量差别形成的原因是等级产品能否使用分类法的关键:
如果产品质量差别是由于内部结构、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或工艺技术上的要求等不同客观原因产生的,可将其视为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一类产品,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如果产品质量差别是由于工人操作不当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则不同等级产品成本相同。
二、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零星产品
零星产品是指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以外,还可能为协作企业等生产的少量零部件,或者自制少量材料和工具、器具等。
这些零星产品虽然材料、工艺并不接近,但由于其品种规格繁多、数量少,所占的费用比重也小,为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考虑将其归为几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三、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1、划分产品类别。
类别的划分应依据产品的性质、用途、特点、耗用的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特点;
进行产品分类时,注意类距的确定要适当,兼顾成本计算工作的简化与正确性。
2、按产品类别设立生产成本明细账。
3、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并按产品的生产类型和 成本管理要求选用所要结合使用的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或分步法,计算出各类产品成本。
4、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计算出类内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选择类内产品的分配标准时,应当尽量选择与成本水平高低有密切联系且简便易行的分配标准。通常,可供选择的分配标准有:(1)技术指标,如重量、体积等;(2)定额消耗指标;(3)经济价值指标,如售价、计划成本等。
三、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分类法成本计算程序图
直接材料
费用分配表
直接人工
费用分配表
燃料及动力
费用分配表
制造费用
分配表
丙类产品
成本明细帐
乙类产品
成本明细帐
甲类产品
成本明细帐
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
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
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
G产品成本
F产品成本
E产品成本
D产品成本
C产品成本
B产品成本
A产品成本
四、类内产品费用的分配方法
系数法
计算类内各产品的成本:以总系数作为分配标准分配类内费用,计算类内各产品的成本。
系数法 :系数法是指计算出各类产品总成本后,按照系数分配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确定分配标准(标准产品):通常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销量大、
生产正常、售价稳定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并将其系数定为“1”。
计算其他产品系数:用其他各种产品的有关定额资料,与标准产品
相应定额资料相比即得到各其他各种产品的系数。系数一经确定,应相对稳定不变。
计算各产品总系数:将各产品的实际产量,与系数相乘即为
总系数。也就是标准产品产量。
四、类内产品费用的分配方法
系数法计算公式
(1)某产品系数
=该产品的分配标准(定额成本等)÷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定额成本等)
(2)某产品标准产量
=该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系数
(3)某产品某项费用分配率
=该类完工产品该项费用总额÷该类各种产品标准产量之和
(4)某种产品应负担的某项费用
=该种产品标准产量×该类产品该项费用分配率
分类法举例
【业务资料】雪兰公司是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2013年3月只生产纯牛奶,分别为200克、230克、250克、380克、500克五个品种。根据该公司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可先采用品种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出纯牛奶类产品本月完工产品的实际总成本,然后,采用系数分配法将本类产品的总成本分配于类内各种规格的产品。本月生产地纯牛奶类产品的成本已经按照品种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归集和分配,纯牛奶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单见表4-1。本类产品的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定额比例法。甲类产品中各种产品的消耗定额见表4-2。
分类法举例
【业务实施】要求计算纯牛奶类产品中各种产品的成本。
表4-1 雪兰公司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纯牛奶 2013年3月 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24 000 4 800 3 600 32 400
本月生产费用 120 000 36 000 26 400 182 400
生产费用合计 144 000 40 800 30 000 214 800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 120 000 38 250 28 050 186 3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24 000 2 550 1 950 28 500
分类法举例
表4-2 雪兰公司纯牛奶类产品的材料和工时消耗定额
产品:纯牛奶 2013年度使用
产品名称 材料消耗定额 工时消耗定额
500克 3.60 0.84
380克 3.30 0.72
250克 3.00 0.60
230克 2.40 0.54
200克 2.10 0.48
分类法举例
第一步 选定标准产品。雪兰公司纯牛奶中,250克纯牛奶生产比较稳定、产量较大,故选择250克纯牛奶为标准产品。
第二步 确定各类产品系数。雪兰公司纯牛奶中,直接材料费用按材料消耗定额比例进行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工时消耗定额确定系数,类内产品系数的计算见表4—3。
表4-3 雪兰公司纯牛奶中系数计算表
产品:纯牛奶 2013年度使用
产品名称 材料消耗定额 系数 工时消耗定额 系数
500克 3.60 1.2 0.84 1.4
380克 3.30 1.1 0.72 1.2
250克 3.00 1.0 0.60 1.0
230克 2.40 0.8 0.54 0.9
200克 2.10 0.7 0.48 0.8
分类法举例
第三步 计算各类产品本月总系数
生产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分配标准是总系数(标准产量),根据表4-3所列各种产品的系数和本月各种产品产量资料,编制“雪兰公司产品总系数计算表”,见表4-4.
表4-4 雪兰公司纯牛奶总系数计算表
产品名称 产品产量 材 料 工 时
系数 总系数 系数 总系数
500克 500 1.2 600 1.4 700
380克 400 1.1 440 1.2 480
250克 2 140 1.0 2 140 1.0 2 140
230克 500 0.8 400 0.9 450
200克 600 0.7 420 0.8 480
合计 4 000 4 250
分类法举例
第四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根据4—1所列纯牛奶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以及表4—4所列各种产品总系数,可以计算出各成本项目的费用分配率。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120 000 4 000=30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38 250 4 250=9
制造费用分配率=28 050 4 250=6.6
分类法举例
(2)根据各种产品的总系数和费用分配率,编制“雪兰公司纯牛奶成本计算表”(见表4—5),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表4—5 雪兰公司纯牛奶成本计算表
产品:纯牛奶 2013年3月 金额单位:元
产品 名称 产品 产量 材料总系数 直接材料分配金额 工时总系数 直接人工分配金额 制造费用分配金额 产成品成本
分配率 30 9 6.6
500克 500 600 18 000 700 6 300 4 620 28 920 57.84
380克 400 440 13 200 480 4 320 3168 20 688 51.72
250克 2140 2140 64 200 2140 19 260 14124 97 584 45.60
230克 500 400 12 000 450 4 050 2970 19 020 38.04
200克 600 420 12 600 480 4 320 3168 20 088 33.48
合计 4 000 120 000 4 250 38 250 28 050 18 6300
分类法举例
表4—5 雪兰公司纯牛奶成本计算表
产品:纯牛奶 2013年3月 金额单位:元
产品 名称 产品 产量 材料总系数 直接材料分配金额 工时总系数 直接人工分配金额 制造费用分配金额 产成品成本
分配率 30 9 6.6
500克 500 600 18 000 700 6 300 4 620 28 920 57.84
380克 400 440 13 200 480 4 320 3168 20 688 51.72
250克 2140 2140 64 200 2140 19 260 14124 97 584 45.60
230克 500 400 12 000 450 4 050 2970 19 020 38.04
200克 600 420 12 600 480 4 320 3168 20 088 33.48
合计 4 000 120 000 4 250 38 250 28 050 18 6300
根据表内产品成本计算资料,
结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500克 28 920
——380克 20 688
——250克 97 584
——230克 19 020
——200克 20 088
贷:基本生产成本——纯牛奶 186 300
五、分类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
优点:
在产品品种繁多,但可按一定标准分配的情况下,减少了成本计算对象,从而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
既能提供各种产品的成本信息,又能提供各类产品的成本信息,便于企业对各类产品成本进行考核和分析缺点:
缺点:
分类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假定性;
产品分类的不合适、类距的不合理、分配标准不符合实际等都将影响到计算的准确性。
应用条件:
正确划分产品类别,适当选择类距和分配标准,做到既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又使成本计算相对正确,是应用分类法的关键所在;
当产品结构、所用原材料或工艺过程发生较大变动时,应该及时调整类别、修订分配系数或考虑另选分配标准。
六、分类法的应用
(一)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图4-1 某企业生产过程图
联合成本
分离点
甲产品
乙半成品
直接销售
进一步投料加工
(可归属成本)
乙产品
销售
(一)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联产品的成本计算包括分离点前的联合成本计算、分离点的联合成本分配和分离点后可归属成本的计算。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相对售价比例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
1、实物量分配法:以产品在分离点处相应产出份额为基础来分配联合成本的方法。其实物量可采用产品总产量的重量或容积等。
优点:计算比较简便。
局限:不是所有的成本都与实物量具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因而对于有些成本来说其分配的结果并不十分合理。
(一)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2、系数分配法: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规定的系数折算为标准产量然后将联合成本按各联产品的标准产量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
在利用系数分配法分配联合成本时必须合理确定各种产品的系数,才能保证分配结果的正确合理。
系数分配法是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联合成本分配方法
3、相对售价比例分配法:是按照生产出的各联产品销售价格的比例,将联合成本在各种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各联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联产品成本分配方法。
理论依据: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售价高的联产品应该成比例地负担较高的联合成本。
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的联产品。
4、可实现净值分配法:按各联产品的可实现净值比例分配联合成本的方法。可实现净值是指产品的最终销售价值减去其可分成本的余额。
(一)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二)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一些企业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会附带生产出一些非主要产品,这些非主要产品通常称为副产品。副产品虽然不是企业的主要产品,但它们却有一定得价值和用途
联合
成本
甲产品(主产品)
乙产品(副产品)
对外销售
(二)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1、直接对外销售的副产品成本计算
副产品不负担联合成本
如果副产品的价值较低,副产品可以不负担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全部由主产品负担,副产品的销售收入直接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
副产品作价扣除
如果副产品的价值较高,一般将销售价格(不含税)作为副产品应负担的成本从联合成本中扣除。
(二)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2、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副产品成本计算
副产品既负担可分 成本也负担联合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成本的分摊,可以按照销售价格减去进一步加工的成本后的价值比例来分摊。
副产品只负担可分成本
副产品不负担分离前的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全部由主产品负担,副产品只负担分离后进一步加工的成本。
副产品成本按实际成本计算
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分别主、副产品开设成本计算 单,其中副产品成本计算单用来归集从主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转来的费用和进一步加工时所发生的费用,并计算副产品的实际成本。
1
2
3
(三)等级产品的计算
造成等级产品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
1、主观原因。由于管理不善、工人操作不当或技术不熟练等原因造成的等级产品。
2、客观原因。根据生产决策设计采用品质不同的原材料、自然环境或工艺条件等原因造成的等级产品。
(三)等级产品的计算
等级产品成本的计算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进行。
如:生产技术水平、工艺技术条件等原因造成的,可采用分类法计算各等级产品成本,一般以单价作为分配标准,确定系数按比例分配计算各等级产品成本
如:工人违规操作、技术不熟练等,那么它们应负担相同的成本
如果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等级产品
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等级产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