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费用的核算 课件(共65张PPT)《成本业务核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综合费用的核算 课件(共65张PPT)《成本业务核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单元三 综合费用的核算
〖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学会应用生产损失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单元三 综合费用的核算
〖学习内容〗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单元三 综合费用的核算
特别说明:为保证同一企业成本核算过程的完整性,同时又能介绍各种核算方法,并节约篇幅,在下面各项任务的介绍中,三峡龙翔包装有限公司2012年7月份的第一笔业务用仿真的凭证、账表展示,业务延伸后的业务及其他月份的业务用简化形式介绍。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内容
辅助生产是指为企业基本生产和内部各部门提供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如:供电、供气、供水、运输、修理 等辅助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费用是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职工薪酬费用以及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依据本企业辅助生产的规模一般有两种归集的程序:
1.“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与“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一样,按车间以及产品和劳务设置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立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其制造费用,单独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
2.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及其明细账单独核算,而是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 归集辅助生产费用流程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特点:
(1)按受益原则分配(2)交互分配
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流程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
(1)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
第一步,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和向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单位生产成本 ,计算公式为: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总额÷(为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受益对象提供的劳务量)
或=该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劳务量—为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量)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
(1)直接分配法
第二步,按实际单位生产成本和各受益对象的耗用量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该受益对象耗用的劳务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分配结果不够准确。
适用: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不考虑相互服务不会对分配的正确性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直接分配法的业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第二步 填制记账凭证
第三步 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
【业务3-1】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
(2)交互分配法—是指企业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再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
第一步,交互分配(对内分配)。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部门不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为:
交互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待分配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应负担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接受的劳务供应总量×交互分配率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交互分配法
第二步,对外分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为: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总额
=交互分配前费用总额+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后总额÷为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受益对象提供的劳务量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对象耗用的劳务量×对外分配率
优点:准确性提高 ; 缺点:工作量增加
适用:实行车间核算的企业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交互分配法的业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 交互分配
第二步 对外分配
第三步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第四步 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账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
第五步 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
【业务3-2】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
(3)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受益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实行厂内经济核算,计划成本较为准确、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
(4)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联立方程式原理求出辅助生产单位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以后,再按各个受益对象耗用劳务或产品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
(5)顺序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又称阶梯法,它是指各辅助生产部门分配费用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行分配,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再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相互耗用的劳务金额相差较大的企业。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几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总结
计算越简便的方法→结果越不准确,如直接分配法;
计算结果越准确的→方法越复杂,如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
使用起来方便→需要平时的工作积累,如计划成本分配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应用实例
滥用“直接分配法”
华威机械厂设有供电、修理、供汽三个辅助生产车间,2013年7月,供电车间发生费用170 000元,修理车间发生费用95 000元,供汽车间发生费用86 000元,该企业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和耗用单位情况如表3-5所示。
表3-5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量汇总表
2013年7月
耗用劳务单位 供汽车间(立方米) 供电(度) 修理车间(小时)
供汽车间 — 10 000 12 000
供电车间 20 000 — 4 000
修理费用 5 000 25 000 —
生产车间 产品耗用 30 000 50 000 68 000
一般耗用 4 000 26 000 2 000
行政管理部门 2 000 17 000 7 000
合 计 61 000 128 000 93 000
【问题】该企业成本核算员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任务一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一、制造费用核算的内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基本生产车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停工和生产用固定资产大修期间停工的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项目繁多,内容复杂,为简化会计核算,减少费用项目,企业应根据其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取合并、自行设立费用项目归集制造费用。制造费用项目一经确定,不应随意改变。
二、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的。
制造费用归集的流程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
1.分配原则 :在基本生产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其归集的制造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则制造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2.制造费用分配的流程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3.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1)生产工时比例法—是指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生产工时为标准分配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
制造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业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 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第二步 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
第三步 填制记账凭证
第四步 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
【业务3-3】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3.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作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
制造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业务3-4】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3.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3)机器工时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3.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4)直接成本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直接成本(如直接材料)比例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直接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3.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5)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指平时各月均按实际产量或定额工时乘以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年终再调整实际费用与计划分配额之间的差异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产品计划生产总量
某月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月生产量×年度计划分配率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几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比较
(1)生产工时比例法—资料易取得,分配结果较合理,应用较普遍;(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产品;(3)机器工时比例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4)直接成本比例法—适用于各种产品中所包含的直接费用比重基本相同的企业; (5)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适用于各月之间生产量变化很大,尤其是生产季节性很强的企业。
除了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的企业外,“制造费用”账户期末都没有余额。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一经确定,在本会计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应用实例
制造费用支出范围模糊不清
海联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一种劳务(其发生的制造费用直接在“辅助生产成本”中列支)。凌子于2013年9月到该企业担任财务总监,她发现该企业8月份发生的下列几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有问题:
1.车间管理部门耗用低值易耗品:基本生产车间1 800元,辅助生产车间3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 1 800
辅助生产成本 300
贷:低值易耗品 2 100
2.支付水电费3 650元,其中:生产产品用电费3 000元,车间照明用电费350元,管理部门用电费300元。
借:制造费用 3 350
管理费用 300
贷:银行存款 3 650
3.计提本月生产厂房折旧费3 700元,机器设备折旧费2 100元。
借:管理费用 3 700
制造费用 2 100
贷:累计折旧 5 800
【问题】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任务二 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一、生产损失核算的内容
生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能形成正常产出的各种耗费。(生产损耗 、生产废料 →成本计算时已经考虑;废品损失 、停工损失→重点介绍)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核算的流程
二、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1.废品及废品损失
废品是指质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标准或技术条件,不能按原定用途加以利用,或者需要加工修复后才能利用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零部件等。
废品损失是指企业因产生废品而造成的损失,它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过失单位或个人的赔款)。
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不可修复废品的残值)+(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收过失人赔款)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2.废品损失核算的账户设置
为了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应专设“废品损失”账户,同时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增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以单独体现废品损失的费用额。
3.废品损失的归集
(1)计算废品损失的原始凭证—废品通知单
(2)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的核算
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也就是其修复费用)包括为修复废品所发生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
可修复废品损失=修复废品材料费用+修复废品人工费用+修复废品制造费用-废品收回残值或赔款收入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2)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的核算
业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 根据有关资料进行账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
第二步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废品损失明细账
第三步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业务3-5】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3)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是指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废品生产成本扣除残值和过失人承担的赔偿部分后的损失。
计算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就是要将废品应承担的生产费用从全部生产费用中分离出来。
具体有两种方法:按实际成本计算和按定额成本计算。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3)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① 按废品实际成本计算废品损失
计算公式如下:
废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某产品直接材料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产量)×废品约当产量
废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某产品直接人工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产量)×废品约当产量
废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制造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产量)×废品约当产量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① 按废品实际成本计算废品损失
业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 根据实际资料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
第二步 根据实际费用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
第三步 根据废品损失计算表进行账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
第四步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废品损失明细账
第五步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业务3-6】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② 按废品定额成本计算废品损失
业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 根据定额资料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
第二步 根据定额费用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
第三步 根据废品损失计算表进行账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
第四步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废品损失明细账
第五步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业务3-7】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4.废品损失的分配
废品损失应由本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计入当月同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中。
账务处理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 —××
贷:废品损失—××
并据之登记废品损失明细账、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三、停工损失的核算
1.停工损失的含义—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2.停工损失的账户设置—为了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应设置“停工损失”账户,并在成本项目中增设“停工损失”项目。
3.停工损失的归集
(1)计算停工损失的原始凭证—“停工报告单”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2)停工损失的计算
原材料、水电费、职工薪酬费用等,一般可以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确认后直接计入;制造费用能够直接确认的应尽量直接计入,不能直接确认的可以按照停工工时数和制造费用分配率分配计入。
账务处理:
借:停工损失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 【业务3-8】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4.停工损失的分配
停工损失,应当根据发生停工的原因进行分配和结转。
账务处理为:
借:基本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其他应收款(赔款)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净损失)
贷:停工损失
【业务3-9】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应用实例
“废品”和“废品损失”概念模糊
白庄水泥厂的仓库保管员冯伟由于一时疏忽,致使一批水泥受潮板结,无法使用,价值3 200元。该厂管理人员一方面通知扣发冯伟1 000元工资进行惩罚与损失补偿,另一方面授意会计人员将其余损失列作废品损失。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废品损失——325#水泥 2 200
其他应收款——冯伟 1 000
贷:库存商品——325#水泥 3 200
【问题】请对该企业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进行分析。
任务三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一、在产品核算
1.在产品与产成品的定义
在产品是指正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产品。
完工产品是指企业已经完成本企业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符合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2.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关系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一、在产品核算
3.在产品数量的确定
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设置“在产品台账”;二是通过实地盘点方式确定月末在产品数量。
4.在产品清查的核算
(1)盘盈的账务处理
发生盘盈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批准后予以结转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4.在产品清查的核算
(2)盘亏及毁损的账务处理
发生盘亏及毁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批准后转销时,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借:原材料(毁损在产品收回的残值)
其他应收款(应收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偿损失)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或无法索赔的损失)
管理费用(保管不善、管理不当导致的毁损)
制造费用(准予计入产品成本的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1.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思路
月末,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产品的成本;
(2)如果产品都未完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
(3)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则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2.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流程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6)约当产量法(7)定额比例法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方法,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以保证产品成本资料的可比性。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是指本月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不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的特点是:有月末在产品,但不计算其应负担的生产费用。
计算公式为: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是否计算其成本,对完工产品影响很小的企业。如煤炭等采掘企业、自来水生产企业、发电企业。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是指年度内各月末在产品均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算的一种方法。
它的特点是:每年只在年末计算12月末在产品成本,在次年1至11月份,不论在产品数量是否发生变化,都以固定的成本(即上年12月末的在产品成本)作为各月在产品成本。
公式: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或者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动不大的产品。如炼钢、化工等有固定容器装置的生产企业。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是指月末在产品只负担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的一种方法。
它的特点是:用月末在产品所耗的材料费用代替月末在产品成本。
计算公式 :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直接材料费用总额÷(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且各月变动较大,但直接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产品。如造纸、酿酒、纺织等企业。
业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 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二步 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
第三步 填制记账凭证
第四步 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
【业务3-10】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是指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按月末在产品数量和本月完工产品数量的比例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的特点是:一件在产品与一件完工产品的生产费用相同。
适用于期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已完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业务3-11】注意: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的方法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按月末在产品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的特点是:在产品只按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之间的差额由本期完工产品负担。
计算公式 :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单位在产品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业务3-12】注意: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的方法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6)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也称在产品约当产量,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约当产量法是指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或投料程度)
某项费用分配率=该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应分配某项费用=完工产品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某项费用=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或=某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该项费用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6)约当产量法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注意:
通常情况下,分配直接材料费用时,在产品约当产量按投料程度计算;分配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加工费时,在产品约当产量按完工程度计算。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6)约当产量法
分配直接材料费用时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
A.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所耗材料数量相同,月末在产品投料程度为100%。这样无论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如何,在分配直接材料费用时,直接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即: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
B.如果原材料随生产过程陆续投入,且投料程度与生产进度基本一致,则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的在产品约当产量按在产品完工程度折算。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6)约当产量法
分配直接材料费用时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
C.如果原材料为分工序投入,并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则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程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某工序投料程度=(单位在产品上道工序累计投入材料费用+单位在产品本工序投入材料费用)÷(单位完工产品应投全部材料费用)×100%
某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该工序月末在产品数量×该工序投料程度
【业务3-13】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6)约当产量法
分配直接材料费用时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
D.如果原材料分工序投入,并在每道工序随加工进度逐步投入,则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程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某工序投料程度=(单位在产品上道工序累计投入材料费用+单位在产品本工序投入材料费用×50%)÷单位完工产品应投全部材料费用×100%
【业务3-13】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6)约当产量法
分配其他成本项目时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
其他成本项目主要指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时,按完工程度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完工程度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
(1)平均计算法
平均计算法是将所有在产品一律按50%的完工程度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工序在产品的数量和加工程度相差不多的企业,可以简化核算工作。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分配其他成本项目时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
(2)各工序分别测定完工程度
各工序分别测定完工程度是根据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数的比例,事先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单位在产品前面各工序累计定额工时+本工序定额工时×50%)÷单位完工产品定额工时×100%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工序在产品的数量及其完工程度差别比较大的企业。
【业务3-15】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约当产量法的业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 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二步 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
第三步 进行账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
第四步 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
【业务3-16】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7)定额比例法
定额比例法是指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中,直接材料费用按照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成本项目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三、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工业企业的完工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具和模具等。
在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后,要根据编制的产品生产费用分配表或产品成本计算单,结合产品入库单进行账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或自制半成品、周转材料)
贷: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应用实例
生搬硬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
会兴厂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在其产品成本结构中,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较大,月末在产品较多且各月之间变化较大,但其定额管理基础不错,该厂采用了月末在产品按约当产量法作为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问题】会兴厂的做法合适吗?请进行分析。
任务四 合理分配生产费用
本单元知识要点
综合费用
的核算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直接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
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
生产工时比例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
废品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的核算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合理分配
生产费用
完工产品与在
产品之间费用
分配方法
在产品核算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约当产量法
定额比例法
完工产品
成本结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