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五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2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一、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2、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3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趋势4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Eg(系数) MGP(%)总支出 民用支出 总支出民用支出1890-1929 1929-1950 1950-1970 1970-1980 1.7 1.9 1.6 1.1 1.8 1.2 1.8 1.2 10.9 30.4 35.9 34.6 9.018.526.530.7美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5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二、关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学说1、瓦格纳法则2、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6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阿道夫·瓦格纳(1835~1917)是社会政策学派财政学的集大成者和资产阶级近代财政学的创造者。代表作有《政治经济学教程》(1876年)、《财政学》(1877~1901年)。瓦格纳把社会经济组织分为“个人的经济组织”、“共同的经济组织”和“慈善的经济组织”三种。财政是“共同的经济组织中由权利共同体构成的强制共同经济”,并据此提出了新的国家职能观,认为国家的职能应有发展文化教育和增进社会福利的职能,国家应为“社会国家”。瓦格纳法则阿道夫 瓦格纳7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①政治因素:国家职能扩展→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扩大②经济因素: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 →财政支出增长③城市化和人口密集问题→外溢性→必须政府解决瓦格纳法则阿道夫 瓦格纳8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此外,瓦格纳把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等方面的政府支出水平由它们需求的收入弹性决定,当人均收入增加时,财政支出中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也会大幅度增加,即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增长了。瓦格纳法则G3G2G1Y3Y20人均GDP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9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也称之为梯度渐进梯度理论)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10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也称之为梯度渐进梯度理论)①在正常的时期,居民的税收容忍水平是稳定的,政府的财政支出也是比较稳定的,从长期来看是一种渐进的增长趋势。②当社会出现激变时,如战争、经济危机的出现,财政支出需要大幅提升。纳税人的税收容忍水平将会提高,整个政府财政支出在渐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台阶式的增长形态。替代效应③当社会激变过去之后,政府不会轻易容许已经上升的税率降到原有的水平,私人也会因为遭受战乱之苦的缘故接受较高的税率,因此,政府财政支出水平虽然会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下降后的水平依然会比激变前高,在此基础上财政支出继续以稳定的方式向前发展。检查效应11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也称之为梯度渐进梯度理论)12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以及皮科克和威斯曼等人的论述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13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宏观因素2、微观因素3、政治决策程序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14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①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②政治性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③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15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四、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经济转型时期新常态阶段16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经济转型时期从1979-2004年,中国财政支出绝对额,除了1980年代头几年,基本上是一直增长的,但中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开始,经历了一个迅速下滑的过程,1995和1996年甚至降到了11.7%。这一趋势从1997年开始得到扭转,此后该比重才逐步上升,到本世纪才重新超过了20%。1998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政府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的支出,使财政支出有较大的增长。近几年来,中国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税收自1998年以来每年都大规模增收。相应地,财政支出也随之增加。17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GDP增长率开始下滑,进入中高速发展常态,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率也随之下滑,由2011年的21.6%下滑到2015年的8.4%,但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2014年曾达23.6%。总体判断,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支出刚性不减,收支平衡矛盾凸显,是当前财政收支形势的重要特征。18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五、保证财政支出适度增长,发挥财政的保障作用保证财政支出适度增长的政策措施如下:一是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有效使用以前年度的结转资金。三是加快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四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五是发挥好各类财政性投资基金的作用。六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七是置换地方政府到期存量债务,降低利息负担,缓解当期偿债压力,为地方腾出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八是推进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注重财政支出的使用绩效。19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一、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1、经济发展阶段论2、内生增长理论20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美国著名的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的增长原因,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和转移支出分别予以考察,具体地探讨了财政支出的增长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经济发展阶段论罗斯托(W.W.Rostow)21财政支出结构分析时期 项目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 成熟阶段购买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 应有较大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和建设,在社会总投资中发挥主导地位) 增长减缓,投入下降(市场逐步完善,私人投资增加) 投资增长回升(主要用来解决市场失灵,在社会总投资中发挥补充作用)高 ↓ ↑消费性支出 投入比较低(主要满足人们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 随人们的需求层次提高而大幅增加(政府要为个人提供配套设施与管理,如公园、治安等;教育、卫生、福利等方面财政支出增加)低 ↑转移性支出 投入比较低(以确保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为目标) 转移支出会大大增加(贫富差距扩大,用于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的财政支出增加)低 ↑22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内生增长理论是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一个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内生增长理论美国1902-1980年间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23提质增效,优化支出结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历史进程24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按科目分类比重情况252015年财政支出结构示意图262017年财政支出项目示意图27时期 基本 建设 支出 挖潜改造金 和科技三项费 支农生产 支出和农 业事 业费 文教科学卫 生 事业费 抚恤和 社会福 利 事业费 国防费 行政 管理费 政策性补贴五五 时期 35.1 5.5 6.6 11.0 2.0 16.4 4.9 /六五 时期 25.1 5.7 5.8 15.7 1.8 11.9 0.8 /七五 时期 20.5 5.5 6.5 19.0 1.6 9.1 8.8 12.6八五 时期 12.1 7.1 6.8 21.3 2.1 9.5 11.9 6.9九五 时期 13.2 6.0 5.5 19.1 1.5 8.3 12.0 6.1十五 时期 12.9 4.5 5.2 18.0 1.9 7.6 13.7 3.028类别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合计 100.0 100.0购买性支出 45.2 61.5其中:经常性支出 34.9 50.1资本性支出 10.3 11.4转移性支出 41.0 22.5其中:公债利息 5.6 5.5补助金 35.4 17.0其他 13.8 16.0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提质增效,优化支出结构29提质增效,优化支出结构年份 政策性补贴 (价格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 债务支出 抚恤与社会 福利救助费转移性支出合计1978 1.0 / / 1.7 2.71980 9.3 / 2.3 1.6 13.21985 10.3 19.9 1.6 1.2 331990 9.9 15.0 4.9 1.4 31.21995 4.6 4.1 10.9 1.4 21.02000 5.9 1.6 8.9 1.2 17.52001 3.9 1.5 10.6 1.5 17.52002 2.9 1.2 11.6 1.7 17.42003 2.5 0.9 12.0 2.0 17.42004 2.8 0.8 12.8 2.0 18.42005 3.0 0.5 14.1 2.1 19.7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趋势(单位:%)30提质增效,优化支出结构我国政府转移支出各主要项目的构成情况31提质增效,优化支出结构当前要保证的重点支出十分明确:1、一如既往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打好“三大攻坚战”,要一鼓作气,确保如期实现2020年目标任务。3、切实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力度,把“三农”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久久为功。4、推动区域均衡发展。5、加强基本民生经费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