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课件(共20张PPT)- 《财政学(第十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一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课件(共20张PPT)- 《财政学(第十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十一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一、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二、税收对投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十一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一、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衣物
食品
B
O
A
C
D
P1
I1
I2
P2
■图中AB线是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衣物、食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
■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呈下凹状。
■切点(P1)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衣物
食品
B
O
A
C
D
P1
I1
I2
P2
■政府征税额:
征税额=AC*P衣物=BD*P食品
■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CD。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 。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衣物
食品
B
O
A
E
P1
I1
I3
P3
■只对食品征税,对衣物不征税 。
税款=BE*P食品
■该纳税人则会减少食品的购买量,对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便由AB移至AE,与其相切的无差异曲线则为I3,切点为P3,在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税后收入购买商品所得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
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食品征税而对衣物不征税,改变了纳税人购买商品的选择,其最佳点由P1移至P3,这意味着纳税人减少了食品的购买量,相对增加衣物的购买量,从而改变了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也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下降。
二、税收对投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二)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三)西方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而投资决策是由投资的净收益和投资的成本决定的。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
1、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一)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2、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课征公司所得税,会压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因此而减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导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以消费替代投资,就是发生了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3、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 如果征税和提高税率减少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为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趋向于增加投资,这是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4、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都给予内资所不能享受的特殊优惠措施。但外国投资者是否会真正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或者能够得到多少,还取决于投资者的居住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国际税收关系。
■投资者的居住国对纳税人在东道国的已税收入可以实行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
免税法
抵免法
扣除法
居住国对投资者来源于投资国的利润免于征税,投资者可以全部享受东道国给予的全部税收优惠。
居住国允许投资者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已在东道国缴纳的税款,投资者实际得到的利润将取决于投资国税率的高低,二者呈反向关系。
居住国首先按本国税法规定计算出一个税额,然后从该税额中减去已在投资国缴纳的税款。
(二)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
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三)西方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
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
1、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
■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函数关系呈曲线OAB状态(抛物线形)
■供给学派把“CAB”区域,即图中的阴影部分,称为税率“禁区”。
2、拉弗曲线
A
O
C
B
税收收入
税率
D
E
阿瑟·拉弗
(1941~今)
阿瑟·拉弗是“拉弗曲线”的提出者,供应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在尼克松政府时期曾担任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经济学家。拉弗先生以其“拉弗曲线”而著称于世,并当上了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的D点和E点,税收收入是相等的,但D点的税收负担很轻。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A
O
C
B
税收收入
税率
D
E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美国减税政策
实例分析
从实施减税政策的实践来考察,美国具有典型意义。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只适于经济衰退时期,恢复经济的活力并刺激经济的增长。
美国不同时期的减税政策,其所取得的效应也是有所不同的。
(1)罗斯福新政没有实行减税政策 ,而是一种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用于公共工程和工作救济(即以工代赈),但在新政伊始曾谨慎地采取了一些适度增税措施。尽管后人对新政的增税政策有所非议,但历史 实践是不能否认的,罗斯福新政的反萧条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 。
(3)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的惨败,是减税政策失败的范例。
(2)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的减税政策,是减税政策取得成功的范例。
减税政策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
通过减税实例的分析说明,减税政策是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种选择,但减税政策并非一剂万能的灵丹妙药。减税政策必须审时度势,适应当时的具体条件,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有效配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