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改革,是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
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外各国都把改革作为
摆脱危机、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推动力。梳理中外的改革模式,从整体
上认识和分析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有助于理清改革这一重大主
题,从而增强复习的效果。本专题在中考中也常出现,值得好好重视。
  线索一 封建性质的改革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商鞅变法 (1)政治: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确
立县制 (2)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
自由买卖 (3)军事: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
赏赐土地 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
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
北魏孝文
帝改革 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推行汉
化措施(使用汉语;改穿汉服;改
用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促进了民族交融,巩
固了北魏政权,增强
了北魏实力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日本 大化改新 (1)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法兰克 封君封臣制 封君将土地赐给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促使以土地封赐为纽
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
形成
王安石变法 (1)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
法、农田水利法 (2)军事:保甲法。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
增加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 (1)工业: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 (2)军事:建立新式海陆军 (3)教育:创办新式学校,派遣
留学生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近代化运动,客观上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彼得一世 改革 (1)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
体制 (2)军事:创建新式常备军 (3)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 (4)生活: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
与生活方式 使俄国成为欧洲军事
强国,开启了俄国近
代化进程
共同点 都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线索二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走上资本 主义发展 道路的改革 俄国农奴 制改革 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
令,农奴可以获得人身
自由,可以改变身份,
自由转换职业 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
本主义的道路
明治维新 实行“废藩置县”“殖
产兴业”“文明开化”
等一系列措施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开
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
之列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
影响
资产阶级 改良的尝试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1)政治:裁撤冗官冗
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鼓励私人兴
办工矿企业,发展农、
工、商业;改革财政,编
制国家预算 (3)教育:废除八股,
开办新式学堂 (4)军事:裁减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是制度变革的
一次尝试,开
启了中国政治
近代化的进程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

维护资本 主义制度 的改革 罗斯福 新政 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
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
策;推行“以工代赈”;建
立社会保障制度 促使美国经济复
苏;增强了政府
宏观调控的能力
共同点 (1)俄国、日本的改革,都推动了国家转型,走上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都是在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进行的改革
  线索三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探索确立
社会主义 新经济 政策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实行自由贸
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
企业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
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探索确立
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 经济上建立单一生产资
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
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
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
中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
快速发展,随着时间
推移,成为制约经济
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
障碍
三大改造 鼓励农民参加农业、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
合营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
我国建立起来,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对原有 模式调整 的改革 赫鲁晓 夫改革 (1)政治:批判斯大
林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
运动,发展饲料生产,
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
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
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
制等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
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
济体制弊端,并且存
在严重偏差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对原有 模式调整 的改革 勃列日涅 夫改革 (1)经济:推行“新
政策”,要求加速科技
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
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军事:同美国展
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
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
畸形状态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对原有 模式调整 的改革 戈尔巴乔 夫改革 (1)经济:实施加速
经济改革的方案 (2)政治:取消苏共
领导地位,实行多党
制,倡导“公开性”和
“政治多元化” 导致苏联解体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对原有 模式调整 的改革 中国改 革开放 (1)对内改革: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
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发展水平,促使国民
经济高速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原有 模式调整 的改革 中国改 革开放 (2)对外开放:兴办经
济特区、开放沿海开放
城市及开辟沿海经济开
放区等;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发展水平,促使国民
经济高速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项 目 史 实 措 施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共同点 (1)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都尊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
律,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商品贸易;都注重民生 (2)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未改变苏联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都推
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线索四 制度创新
制度名称 内容与影响
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 (1)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2)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一国两制”
制度名称 内容与影响
世界 英国君主立宪制 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
布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
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最终英
国实现由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过渡
美国民主共和制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共和国,依据分权
制衡的原则,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
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各司其职,联邦政
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权力,实现了对权力的分割
与制衡
1.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
(1)顺应历史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
(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及其勇于探索、努力开拓、锐
意进取、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
(4)能够解放思想,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
度的优越性等。
2.请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必须与
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
胆实践,科学决策,适时调整,坚持正确方向。
1.广州陈李济创办于1 600年,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企业。1954
年,陈李济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韦氏等七家药厂,一家甘泉药社,
一家大生合记蜡店,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促进了企业的发
展。与这一时期陈李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是( A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A
2.以下是日本某学者在19世纪中期提出的部分观点:
“国家的富强,在于贸易的发达”
“脱亚入欧”
“官民调和”
“当今之急固属富国强兵,然富国强兵之本,唯在专心培育人才”
这些观点在日本产生了极大影响,推动了( C )
A.大化改新 B.锁国时代到来
C.明治维新 D.彼得一世改革
C
3.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
础,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反映了
( A )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A
4.如图是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
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大跃进”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经济体制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C
5.1921年7月,苏维埃俄国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
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由私人经营。这表明当时实行( B )
A.农奴制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6.(2023·广州海珠一模·21)英国民众既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体
制,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统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
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因此,英国( B )
A.处死国王,废除封建君主制
B.保留国王,实行君主立宪制
C.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
D.思想启蒙,驱散愚昧的黑暗
B
7.通过示意图了解历史是一种直观的学习方式。通过右面的示意图我们
可以了解( C )
A.强盛的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C.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关系
D.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C
8.“工业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社会生活的迅速提高和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等,都
是推动俄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进行改革的强大外部力量。”这说明俄国
和日本的改革( B )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顺应了历史进步潮流
C.实行全盘西化的措施 D.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
B
9.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13分)
材料一
文 献 部分内容
《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
方法分配之:(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2)
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
模范农场耕种。
《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
土地所有权。……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
发给土地所有证
(1)材料一中的两个文献对土地所有制的规定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它们对中国共产党应对时局所起的共同作用。(5分)
①异:《井冈山土地法》没收土地归政府所有;《中国土地法大纲》分
配土地归农民所有。同:都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所有
制)。
②作用: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①异:《井冈山土地法》没收土地归政府所有;《中国土地法大纲》分
配土地归农民所有。同:都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所有
制)。
②作用: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材料二 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
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根据
我国的经验,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
单的共同劳动和临时互助组与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
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
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
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
——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农业生产合
作社的原因。(3分)
土地改革后,个体农业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我国要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
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土地改革后,个体农业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我国要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
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材料三 它的特点是:以农民家庭或小组为承包单位,向村集体承包土
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在生产和经营上拥有自主权,在分配上克服了平均
主义。这是一项适合于中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广大农
民愿望的重大改革。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它”是什么制度。为什么说“这
是一项适合于中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
重大改革”?(3分)
①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原因:农民拥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激发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得到了什
么启示?(2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
求是;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
求是;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10.革命和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14分)
材料一 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
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
——《旧制度与大革命》
(1)材料一中“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革命:法国大革命。
意义: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
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革命:法国大革命。
意义: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
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农奴
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
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2)据材料二归纳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
题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4分)
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狭窄。
措施:俄国废除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
作用: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
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狭窄。
措施:俄国废除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
作用: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
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 000
家企业破产,5 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
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大崩溃》
(3)材料三中“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什
么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取得了怎样的效果?(6分)
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手段:实施新政,采取国家干预。
效果: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
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手段:实施新政,采取国家干预。
效果: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
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