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2章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管理Contents1. 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2. 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3. 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选择4.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5. 会计信息化组织及岗位6. 会计信息化后的使用管理7. 会计信息化后的维护管理8.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2.1 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2.1.1 会计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1. 会计软件开发的阶段(1) 系统分析阶段① 问题定义。主要确定“问题是什么”,由系统分析员根据对业务问题的理解,提出“关于系统目标与规模的报告书”,请使用部门审查和认可。② 可行性研究。主要从技术上、组织上、经济上论证工程的可行性与最优方案。为此,系统分析员应作出基本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如结论认为该项目值得进行,则应接着制定“项目实施计划”。③ 需求分析。主要确定使用部门对软件系统的全部需求,并用“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形式准确表达出来。(2) 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3) 系统实施(4) 系统维护2. 生命周期法(1) 面向用户(2)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3) 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进行开发(4) 工作文件的标准化和文档化2.1.2 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分析与设计1. 总体分析与设计的内容(1) 明确系统的目标(2) 合理划分各子系统之间的界限(3) 合理建立公用信息与公用功能,实现系统的一体化管理(4) 统一界面与操作,提高系统的总体水平(5) 制定标准代码文件,统一数据交换标准(6) 规范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系统的通用化(7) 统一设计,分步实施2. 总体分析与设计的原则(1) 满足行业或企业的要求(2) 遵循结构化设计方法(3) 通用性和公用性要求(4) 可扩充性(5) 输入输出的规范化2.1.3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设计的通用技术1. 核算方法2. 参数法(1) 系统运行参数(2) 与单位相关的参数(3) 业务控制参数(4) 使用习惯参数3. 通用转账法4. 报表编制定义法5. 成本核算定义法6. 账簿通用法(1) 动态账簿(2) 组合账簿7. 数据接口的通用法8. 一套数据,多种目的的应用法(1) 基于基础代码的多维代码动态编码处理技术(2) 基于编码组合的动态编码技术9. 会计软件技术的通用法(1) 人机界面技术(2) 工作流技术2.2 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2.2.1 规范的会计信息化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保证2.2.2 会计软件和服务1.对会计软件的要求(1)合法性要求(2)标准化要求(3)会计信息可追溯性要求2.会计软件服务2.2.3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管理1.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2.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方式3.会计信息系统应用4.会计信息的使用与管理(1)企业内部资料(2)外部资料2.2.4 会计信息化工作监督企业使用会计软件具体有财政部门监督。财政部采取组织同行评议,向用户企业征求意见等方式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情况进行检查。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不符合要求的,财政部可以约谈该供应商主要负责人,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未改正的,由财政部予以公示,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部门。2.3 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选择2.3.1 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途径1. 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2. 自行开发与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相结合3. 自行开发会计软件2.3.2 商品化会计软件选择的步骤(1) 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确定对软件的功能、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他性能的要求。(2) 对商品化软件供应商进行调查。(3) 选择几家商品化软件供应商进行调查。(4) 确定1~3家的产品,再争取到其用户单位参观,详细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对客户的服务情况,本地代理的维护能力等。(5) 了解具体的招标或谈判方式,确定选择的对象。具体确定软件模块、价格,付款方式,试用条件,后续维护,人员培训等问题。2.3.3 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评价1. 会计软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要求的情况2. 适用性3. 通用性4. 安全可靠性5. 易使用性6. 先进性2.4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2.4.1 实施方法论1.实施方法概论2.项目管理方法论3.定制开发方法论2.4.2 项目实施前1.明确实施目标2.制定实施策略3.实施的关键因素2.4.3 项目实施中1.项目组织(1)项目预备会(2)项目动员会2.系统定义(1)需求调研的目的(2)需求调研的过程(3)需求调研的主要内容(4)需求调研的形式和技巧(5)需求调研的结果3.项目准备(1)环境的准备(2)软件交付及安装调试(3)用户初始数据的准备4.项目培训(1)做好培训的意义(2)项目培训方案(3)培训的反馈和验收5.系统试运行(1)初始数据录入(2)业务数据录入(3)报表生成(4)试运行6.系统切换7.运行维护2.4.4 项目实施后项目不是实施完成即万事大吉,软件实施方还要通过如下手段实现从软件实施方的咨询实施到用户的知识转移:贯穿实施全过程的培训工作。针对不同角色(从公司领导到操作员)的培训。多种形式的培训,如课堂培训、实战培训、方法培训等。软件实施后,软件实施方形成模板,在用户的下属机构或相关机构进行推广。2.4.4 实施控制1.实施控制的原则(1)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中的实施计划执行(2)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检测和调整项目实施计划(3)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双方人员要充分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4)随时记录项目进展情况2.实施控制的内容(1)目标控制(2)进度控制(3)质量控制2.5 会计信息化组织及岗位2.5.1 会计信息化工作组织的要求(1) 既要考虑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又要按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来组织会计工作。对会计信息化人员、会计业务人员的配备,都必须结合本单位业务的特点和经营规模的大小等情况作合理的安排。(2) 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业务人员和会计信息化人员的配备,应力求精简、合理,节约人力,降低费用。(3) 会计业务人员和会计信息化人员的配备要合理。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业务人员与会计信息化人员之间的分工比较明确,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业务人员和会计信息化人员之间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配备。2.5.2 会计信息化后会计部门的组织形式会计信息化部门如何组织,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一般都有信息中心或计算中心,因此,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时要统一考虑。组织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处理与信息中心的关系,二是怎样处理会计部门内部的关系。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对每一个单位来说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还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有关。所以,应根据每一个阶段的需要来建立或调整相应的机构,做到既满足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又节省人力物力。2.5.3 会计信息化人员管理1. 会计信息化人员构成2. 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1) 系统管理人员(2) 业务操作员(3) 数据审核员(4) 系统维护人员(5) 电算审查人员(6) 财务分析人员(7) 档案管理人员2.6 会计信息化后的使用管理2.6.1 会计信息化后使用管理的意义2.6.2 机房管理(1) 有权进入机房人员的资格审查。(2) 机房内的各种环境要求。(3) 机房内各种设备的管理要求。(4) 机房中禁止的活动或行为。(5) 设备和材料进出机房的管理要求。2.6.3 操作管理(1) 上机运行系统的规定(2) 操作权限(3) 操作规程2.6.4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是指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2.7 会计信息化后的维护管理2.7.1 会计信息化后维护管理的意义2.7.2 会计信息化后的维护管理(1) 系统维护的任务(2) 系统维护的承担人员(3) 软件维护的内容(4) 硬件维护的内容(5) 系统维护的操作权限(6) 软件的修改手续2.8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2.8.1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意义1. 良好的档案管理是会计信息化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2. 良好的档案管理是会计系统维护的保证3. 良好的档案管理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4. 良好的档案管理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管理服务的保证2.8.2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任务1. 监督、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2. 保证各种档案的安全与保密3. 保证各种档案得到合理利用2.8.3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方法1. 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生成与管理办法(1) 记账凭证的生成与管理(2) 会计账簿、报表的生成与管理(3) 磁性介质及其他介质的管理(4) 系统开发的文档资料的管理2. 会计系统档案管理制度(1) 存档的手续。(2) 各种安全保证措施。(3) 档案管理员的职责与权限。(4) 档案的分类管理办法。(5) 档案使用的各种审批手续。(6) 各类文档的保存期限及销毁手续。(7) 档案的保密规定。www.themegallery.comwww.themegallery.comThank You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