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细胞的能量“ 货币”ATP(学案)【问题探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思考: ——杜牧《秋夕》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资料 1:萤火虫的尾部发光器中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资料 2:1934 年, 罗曼在研究肌肉细胞收缩的生理过程发现了 ATP。ATP 可用于治疗进行性肌萎缩等疾病, 其药理毒理为:本品为一种辅酶。腺苷三磷酸二钠是核苷酸衍生物,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核酸 以及核苷酸的代谢。当体内吸收、分泌、肌肉收缩及进行生化合成反应等需要能量时,腺苷三磷酸(ATP)即分解成腺苷二磷酸及磷酸基团,同时释放出能量。【探究实验】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六等份分别装入六支试管,各加入少量生理盐水使之混合,置于暗处,可见试管内有淡黄色荧光出现,约过 15 分钟荧光消失,然后进行如下操作:思考:1.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是什么?属于哪种对照实验?2.为什么要等到荧光消失后再加入待测的能源物质?3.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一、ATP 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1. ATP 的功能:是生命活动的 物质。PS: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总结(1)能源物质: (2)主要能源物质: (3)储能物质: (4)主要储能物质:(5)直接能源物质: (6)最终能量来源:2. ATP 的结构(1) 元素组成:(2)化学组成:(3)中文名:(4)ATP 的特点:①不稳定性。由于两个相邻的 基团都带 电荷而互相排斥等原因,使得 键不稳定。因而也使得细胞中 ATP 含量极 。②ATP 是一种 化合物。 磷酸基团有一种 ATP 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使后 者发生变化,也就是具有较高的 。当 ATP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 基团携带 与其他分子结合,使得后者发生变化。(5)结构简式:(其中 A 代表 ;P 代表 ;—代表 ;~代表 )(6)结构式:PS:关于“A” 的辨析二、ATP 与 ADP 可以相互转化1. 转化过程:资料 3:(1)研究显示,一个成年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 ATP 约有 40kg;在剧烈运动的状态下,每分钟约有 0.5kg 的 ATP 转化成 ADP。(2)成人体内 ATP 总量约 2- 10mg ,人体安静状态下,肌肉内 ATP 含量只能供肌肉收缩 1~2 秒。(3)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32P 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 ATP ,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 ATP 的末端 P 已带上放射性标记。(4)每个细胞每秒钟可合成约 1000 万个 ATP 且同时有等量 ATP 被水解。2 、转化特点:PS:生物界统一性资料 4:①生物由 组成②生命活动离不开③以 为遗传物质④以 为直接能源物质⑤以 方式增殖(1)医生给术后不能进食的病人注射葡萄糖补充能量;人们的主食往往是米饭、面食等富含淀粉的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物范围能量来源场所) (4.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去路:用于。(1)ATP水解的场所:。(2)ATP水解后释放的能量转化成。总结:) (5.ATP的供能方式:(1)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方式:) (①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一种能的酶。当膜内侧的Ca2+与其相应位点结合时,其酶活性就被。②在载体蛋白这种酶的作用下,ATP分子的基团脱离下来与结合,这一过程伴随着的转移,这就是载体蛋白的。)(2)细胞呼吸中 1 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理论上能产生 32 个 ATP。(3)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能合成 ATP ,也能制造糖类;在无光情况下,叶绿体不能合成 ATP ,也不能制造糖类。3. 合成 ATP 的能量来源:(ATP的合成) (ATP的水解)(反应式)(酶的种类)场所(能量来源) (末端磷酸基团的转移势能)(能量去向) (末端磷酸基团的转移势能)③载体蛋白磷酸化导致其 发生变化,使 Ca2+ 的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将 Ca2+ 释放到膜外。(2)ATP 的供能方式总结:ATP 水解释放的 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在细胞中是常见的。这些分子被磷酸化后发生变化, 也被改变,因而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总结 1:ATP 是细胞的 。① 反应一般与 ATP 水解反应相联系, 由 ATP 水解提供能量。② 反应一般与 ATP 合成反应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 ATP 中。③能量通过 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总结 2: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吗?总结 3:ATP 是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吗?【探讨】荧光检测仪是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利用“荧光素酶-荧光素体系”研制而成;发光的能量来源就是 ATP ,可以根据发光强度可以测算细菌(微生物)的数量,推理:发光强度与细菌(微生物)总数成比,依据是什么?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