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学习情境1 会计电算化概述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发展1.2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1.3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学习目标情境综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能正确叙述出会计电算化的定义能理解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了解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内容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科、管理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会计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会计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会计工作的智能化和全面信息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成为会计职业的基本要求。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内容会计电算化狭义广义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主要标志是,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参与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随着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第一阶段为1983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第二阶段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3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4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属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是:1.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2.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包括在线会计、远程控制、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报税等,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会计信息的报告向实时化、模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4.会计软件由“手工型”向“智能型”发展,包括操作过程智能化、业务分析智能化和决策支持智能化。1.2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作用1.3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1.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宏观管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全国和本地区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行的综合管理。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项新兴的事业;国家应在宏观上用制度加以引导,使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因此,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3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2.微观管理企业在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后,为了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可靠性、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财产物质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健全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制度,这是保证基层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1.3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2.微观管理微观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情境综述本章主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的概述,包括了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需要分别了解狭义的电算化和广义的电算化的概念,了解电算化的三个阶段。其次,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介绍国内外电算化发展的历史和几个典型的事件。最后,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以及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情境综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