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本册总览
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认识基本制度
了解国家机构
尊重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义
核心导向:
八年级下册
坚持
宪法至上
理解
权利义务
人民
当家作主
崇尚
法治精神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监察委员会
第八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
第 一 章总纲( 宪法的性质、原则、地位,基本制度、法治精神等)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单元)
第三章国家机构 (产生、实行什么原则、性质、职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找直餐:
思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究法权成,展行法定取责,忠于相团, 出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率公,按受人民临管,为建设有实民主文明和时 英职的社会主义取代化筑体努力查斗!
第六课
法 律 出 版 社
材料: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又被称为“五四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
导下制定完成的。为了做好这件大事,毛泽东带着宪法起草小组乘专列离开北京, 前往杭州,历经将近3个月,数易其稿,写成了一个“比较成熟”草案稿本。
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宪法草案,交付
全国人民讨论。两个月中,在全国范围内收到了110多万条修改意见和建议,前后
参加讨论的人数约有1.5亿人之多。
在经过了中共中央起草和3次大讨论的过程后,宪法草案被提交给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全票通过。
设 问 :从视频和文字材料中你感受到宪法是怎样一部法律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政治认同: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性成就和领导作用;
2.道德修养:知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道理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采取的措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法治观念: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
4.责任意识: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教学重点:坚持共产党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学难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核心素养目标
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中学生应如何珍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什么是人权?人权有哪些特点?
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学习内容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01
重点知识理解
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宪法序言】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1.宪法序言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
果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制定宪法,确认了奋斗成果。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笔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
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制度
国家
性质
2.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根本制度。(P4)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课堂笔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P4)
性质
根本宗旨
最高理想
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课堂笔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
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的先锋队。
②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④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
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的。
★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VS
坚持宪法至上,党纪严于国法,而不是党纪高于国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请同学们辨析——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遵守党章就可以了,不必遵守宪法,党纪高于国法!
5、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党中央在精心组织讨论、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宪法修改建议
2018年1月,中共第十九届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是我国第六个全国“宪法宣传周”,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全国各地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小丽同学对“我国宪法修订为什么要由党中央提出”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她释疑解惑。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02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为什么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人民
公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公民
公民
人民
明晰“公民与人民”
具有某国国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
(与外国人相对,包括人民和人民的敌人)
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与敌人相对(如罪犯、台独分子、贪官污吏等),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爱国的都是人民。
法律概念
政治性概念,与敌人相对。
知识拓展
人民
公民
敌人
(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
(区别于敌人)
权力
政治概念,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如国家执法部门的强制力(公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权利
法律概念,是法律赋予的利益,如公民的受教育权等。与义务相对应。(私权利)可以放弃和转让
明晰“权力与权利”
权力≠权利
知识拓展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基本原则
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5
工人阶级领导的
(工人阶级是先进阶级的代表,中共是个工人政党)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工人农民结为联盟,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爱国统一战线基础,壮大了对付敌人的力量
22
人民民主专政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
(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障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 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
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监察机关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检察机关
行使管理国家 事务、管理经 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各种途径和形式
参加选举、座谈会、 听证会、提出批评、 建议、通过媒体和网 络讨论国家政务等等
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
选举
人民 人民代表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笔记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
(1)国家性质: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经济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3)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4)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武装力量: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P5-6)
课堂笔记
目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
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要求: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 做 法 )
探究与分享: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 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 给我们什么启示
3.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03
什么是人权?
人权就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即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提供营养午餐
开办农村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
以下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受教育权
生命健康权
文化权利
劳动权
★1.什么是最大的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思考: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为什么尊重和保障人权?
3、我国人权的广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主体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2)内容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我国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监察

探究分享 我国具体从哪些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
立法
工伤保险条例
执法
办事
审判
普 法 教 育
司法
简政放权
明白、简单、快捷!
推动建立健全机别
冤假销索
笔记:4、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总体要求: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P8
(2)具体要求:
①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公民享有的具体权利与责任。P9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P9
③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9
④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独立运行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910
⑤宣传教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P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拓展空间:脱贫攻坚战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原因(补):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最大的人权
要求
人民幸福生活
树立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内容
主体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2023年4月27日,中国海军南宁舰、微山湖舰在苏丹撤离的首批678人安全抵达沙特吉达港,其中中国公民668名,外籍人员10名。这是中国海军第三次执行海外紧急撤离任务。这( )
①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体现了确保生存是我国最大的人权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④表明我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随堂练习
2.安徽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党支部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紧紧围绕问题导向和解困帮扶,不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C.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D.党和政府只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B
随堂练习
5.“宪法者,政府之构成法,人民之保证书也。”这具体体现在( )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全部权利和义务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