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学案(无答案,打包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学案(无答案,打包3份)

资源简介

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学案(第二课时)
一、光合作用:
1 、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并
且释放出 的过程。
2 、反应式:
3 、实质:合成 ,储存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
思考:光合作用释放的 O2 ,是来自水还是 CO2 呢?
资料 1: 甲醛学说
资料 2:希尔反应
1.本实验能不能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类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
2. 本实验能否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中的 O 全部来自水?
3. 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中的 O 是否全部来自水?
资料 3:鲁宾和卡门实验
1 、实验结论是什么?
2 、如何检测 18O2 与 O2 的区别?
思考:光反应除了水的光解,还发生了什么?
资料 4:1954 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在给叶绿体照光时发现,在无 CO2 的离体叶绿体溶液中加入 ADP、
Pi 、氧化型辅酶Ⅱ(NADP+ ),体系中产生 ATP 和 NADPH ,且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
1 、光反应除了水的光解,还发生了什么?
2 、光反应需要什么条件?场所在哪里?
3 、光反应过程是怎样的?
4 、NADPH(还原型辅酶 II)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CO2 是如何变为(CH2O) 如何追踪?
资料 5:卡尔文实验 1: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 Calvin)用 14C 标记的 14CO2 供小球藻进行
光合作用,追踪放射性 14C 的去路。
①向反应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 14CO2 光照 30 秒后检测产物,检测到了多种带 14C 标记的化合物。
②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时发现,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
③在 5 秒钟的光照后,卡尔文等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
1 、C 的转移途径是什么?
资料 6:卡尔文实验 2:①在光照下 C3 、C5 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相对稳定。
②在光照下突然中断 CO2 供应,C5 就积累起来,C3 的浓度急速降低;突然停止光照时,C3 的浓度急速升
高,同时 C5 的浓度急速降低。
1 、CO2 的受体是什么物质
2 、光反应产生的 NADPH 和 ATP 用于暗反应哪一步
3 、暗反应过程是怎么样的?
4 、场所在哪?需要什么条件
总结: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卡尔文循环)
场所
条件
物质 变化
能量 变化
联系 ①物质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 ②能量关系:光反应产生的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暗反应 中的稳定化学能。
1 、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
(1)在光反应阶段,光能被叶绿体内类囊体膜上的 捕获后,将水分解为 和 等,
形成 和 ,于是光能转化成 和 中的化学能;
(2)ATP 和 NADPH 驱动在 中进行的暗反应,将 转化为储存化学能的 。
(3)可见光反应和暗反应紧密联系, 与 密不可分。
2 、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1)供植物体自身利用;(2)供养所有 生物,光能通过驱动 而驱动生命世界的运转。
3 、光合作用的 2 个循环圈:ADP 和 转化的循环以及 NADP+和 转化的循环。
4 、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
叶绿体产生的 ATP 去向:
5 、没有叶绿体就无法光合作用吗?
6 、O2 扩散出该细胞至少跨膜几层?去该细胞内的线粒体发生反应呢?
细胞间隙的 CO2 进该细胞发生反应至少跨膜几层?该细胞线粒体内的 CO2 呢?
7 、 C3 、C5 、ATP 、NADPH 含量变化规律
NADPH ATP C3 C5
CO2 浓度不变,光照减弱
光照不变,CO2 浓度变弱
8 、总反应式:
(1)C 、H 、O 原子的转移途径:
C:
H:
O:
(2)再看光合/呼吸的实质:光合作用 有机物, 能量;呼吸作用 有机物, 能量。 (3)CO2 :通过 从外界吸收,因而受气孔开闭的影响。且固定 CO2 的酶活性有限,CO2 浓度太低
则光合作用不发生。
【科学前沿】细胞能量不足,是组织衰老和退行性疾病的关键原因,2022 年 12 月 7 日,中国的几位科学 家将提取纯化出的类囊体进行包装后转入动物细胞中,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对抗衰老及退行性骨关节
炎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小圆形叶片
) (
富含
CO
2
的清水
) (
光照强度
) (
叶片浮起数量
) (
1
) (
10

) (
20
mL
) (

) (
2
) (
10

) (
20
mL
) (

) (
3
) (
10

) (
20
mL
) (

)
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学案(第三课时)
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的数量。即光合速率,也可用单位时
间内 CO2 消耗量或 O2 产生量或有机物产生量来表示。
2、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 自变量:光照强度,可用不同 的灯或同瓦数不同 来表示。也可探究 CO2 浓度,用吹
气量或 的浓度来表示,但要控制其浓度,防止浓度过高,细胞失水死亡。
(2)因变量:单位时间小圆形叶片 的多少
(3)方法步骤:
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 0.6cm 的打孔器打出圆形小叶片 30 片(避开 )。
②将圆形小叶片置于注射器内。注射器内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 前端的小孔并缓慢地拉动活塞,使圆形小叶片内的 。这一步骤可能需要重复 2—3 次。处理过的
小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 ,所以全部沉到水底。
③将处理过的圆形小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
④取 3 只小烧杯,分别倒入富含 CO2 的清水(CO2 可事先通过 的方法补充或 1%—2%的 溶液)
向 3 只小烧杯中各放入 10 片小圆形叶片。
⑤分别对这 3 个实验装置进行 三种光照。
⑥观察并记录相同时间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 ,或上浮相同数量的小圆形叶片各实验装
置所用 。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 。
四、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一)内因:
(1)酶:种类、数量
(2)色素:种类、数量
(3)叶龄: OA:叶面积 ,叶绿体和叶绿素都
①原理 AB:叶面积不变,光合速率
BC:叶绿素被
②应用: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 。
(二)外因:光、温、水、气、肥
1 、光
光源: /补光: 光
(
温室大棚
:
(填颜色)膜
eg
一年多作
/
夜间补光
(同时期
ab
间行种植)
/
套种(
a
生长后期种植
b

)光质:主要吸收红、蓝紫光
光照时间:延长光照时间增产,
光照面积:合理密植增产/间作
光照强度:影响 反应
A:
B: 点(植株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叶肉细胞: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

)AB: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C:光合速率 (限制因素为 )
BC: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D: 点(光合速率最大时的 光照强度)
呼吸速率:全程 (应用:温室大棚夜间 )
②光照强度的其他曲线
3:温度下降,呼吸速率 ,放 CO2
6:开始光合作用
8: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12:光合速率
14:午休现象
(温度太高部分 关闭, 供给不足)
16:气孔完全打开,但 不足
18: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20:只 ,光合停止
光合时间:
有机物积累速率最大:
有机物积累量最大:
0~8/18~24: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大棚 CO2 增加
8~ 18: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大棚 CO2 减少
8/18: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24:判断植物能否正常生长
(2)温度:影响
(3)水:反应物/生成物/介质
2、气:CO2 是反应物
5、肥:无机盐
AB:CO2 浓度 ,光合作用不发生
BC: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C: 点(植株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C 以后: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D:光合速率
E: 点(光合速率最大时的 CO2 浓度)
A:能光合作用的 CO2 的量
B:光合速率
C: 点
①原理: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会进一步添加元素转化成其他物质, 如蛋白质、核酸、磷酸、色素等,消耗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促进光 合作用的发生。
②有机肥 VS 化肥?微生物呼吸作用将有机肥分解产生能量自用,但 CO2+无机盐可以供给植物利用;化肥只能提供无机盐(土壤板结)
五、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比较分析
1、区别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实质
场所
条件
2、联系
③植物生长状态判断
4、辨析真正(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
检测指标 CO2 O2 有机物
呼吸速率 线粒体 CO2 (m1); 黑暗时细胞(植物体)释放 CO2 量 线粒体 O2 量(n1); 黑暗时细胞(植物体)吸收 O2 量 有机物(葡萄糖) 量
净(表观)光合 速率 细胞(植物体) 的 CO2 量(m2) 细胞(植物体) 的 CO2 量(m2) 植物(叶片) 的 有机物(葡萄糖)量
真正(总/实 际)光合速率 叶绿体 CO2 量 叶绿体 O2 量 植物(叶绿 体) 的有机物(葡萄糖)量
总光合速率= 速率+ 速率
5、光合速率的测定
(1)光照下乙装置:
左移: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右移: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不移: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2)测定:净光合速率=光照下单位时间 装置液滴移动的格数(校正)
(4)总光合速率无法直接测出,可以计算: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5)测定:呼吸速率=黑暗下单位时间 装置液滴 移格数(校正)
六、化能合成作用
1、定义: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2、生物: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3、原理(
)
)
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学案(第一课时)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生物圈维持运转的基础是太阳能的 、 、 ;唯一能捕获、转化光能的生物学途径
是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一)绿叶中色素的功能: 。
(二)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step1.色素提取
.原理: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脂溶性)
.步骤:
(
新鲜的菠菜叶(提供色素,剪去
,剪碎

)取
(
研磨
) (
研磨需

)1 、石英砂(SiO2 ,充分 )
2 、碳酸钙(防止 )
3 、无水乙醇( 色素)
1 、 层 布
过滤
2 、用 将试管口塞严
step2.色素分离
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 不同,溶解度高扩散速度 。
(
层析液(
20
份石油醚:
2
份丙酮:
1
份苯
/
有毒且易挥发;作用是

).原理
.步骤:
制备滤纸条: 滤纸下端剪去两角,1cm 处铅笔画细线
画:用 管
(
划线
)按压:用
重复:增加 浓度(干后)
容器: +棉塞 or 烧杯+
分离色素
注意:不能让 触及层析液,否则 溶于层析液中,无法沿滤纸扩散。
.方法: 法
总结:
1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

色)

色)
)叶绿素(含量约为
绿叶中的色素
( 色)
(含量约为 )
( 色)
2、含量最多的色素是 ,含量最少的色素是 ,扩散最快的色素是 , 扩散最慢 的色素 是 , 溶解度最大 的色素 是 , 溶解度最 小 的色素
是 。
3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 、 。、
4 、色素的元素组成:叶黄素 ;胡萝卜素 ;
叶绿素 a ;叶绿素 b 。
5 、异常实验结果分析
(1)萎焉/晒干的绿叶效果好吗?
(2)无叶绿素 a/b 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4 条均很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三)色素对光吸收的差别:叶绿素主要吸收 和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虽然 4 种色素吸收的光波长有差别,但都可用于光合作用。
PS:
1 、在色素溶液与阳光之间,放置一块三棱镜。阳光是由不同 的光组合成的复合光,在穿过三
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 ,形成不同 的光带,称为光谱。
2 、分别让不同 的光照射 溶液,就可以得到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
3 、光是一种 。可见光的波长是 nm 。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波长小于 400nm 的光 是 光,波长大于 760 nm 的光是 光。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 光。
4 、新鲜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5 、植物工厂为什么不用发绿光的光源?补充光源应选何种光?
6 、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
7 、秋天银杏叶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8 、秋天枫叶变红色的原因是什么?
9 、细胞中的色素有两种:光合色素是 性,液泡中的色素是 性。
二、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1 、光学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扁平的 形或 形; 显微镜下可看到叶绿体的内部结构。 2 、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由 层膜包被,内部有许多 。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 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 。吸收光能的 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基粒与基粒之间
充满了 。每个基粒都含有两个以上的 ,多的可达 100 个以上。叶绿体内有如此众多的基粒
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 。
3 、叶绿体的功能:是 的场所。
【思考讨论】书 p100 页
1 、为什么选水绵?
2 、为什么选需氧细菌?
3 、为什么将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小室中?
4 、为什么在黑暗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
5 、为什么把水绵暴露在光下?
6 、实验 1 结论是什么?
7 、实验 2 中,为什么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8 、仅依据这 2 个实验能否得出“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结论?
10 、结合资料 2 能否得出上题结论?
总结:
1 、在叶绿体内部巨大的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 分子,在类囊体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 。这是叶绿体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
2 、【问题探讨】书 p97 页
(1)靠人工光源生产蔬菜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成分和温度等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